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2017-08-09孙龙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
孙龙(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
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孙龙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瑞巴林,观察组另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10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评价治疗第3、5、10、30天疼痛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高于对照组的69.4%(P<0.05);治疗第3、5、10、30天,观察组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能够促进炎性因子平衡,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干扰素;普瑞巴林;白细胞介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以局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症,其临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精神状态,且临床疗效不佳[1]。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通过阻断钙通道以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是我国现今常用的治疗PHN的药物。然而,由于PHN病因的复杂性,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2]。干扰素能够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基因转录,进而抑制病毒复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3]。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们采用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患者49例,并观察其对血清IL-6、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PHN的诊断标准;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③病程≥4周。排除标准:①对所应用药物过敏;②伴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等;③具有认知障碍或依从性较差;④年龄<18岁;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收集同期海慈医疗集团收治的 PHN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53.6±13.2)岁;疼痛部位:头颈部5例,躯干部31例,四肢1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49.9±16.1)岁;疼痛部位:头颈部6例,躯干部33例,四肢10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口服普瑞巴林75 mg/d、2次/d,观察组另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100万IU、1次/2 d,10 d为一疗程。用药期间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量增减药物。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4]: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痊愈为患者VAS减少≥70%,或疼痛感完全消失;显效为患者VAS减少50%~<70%,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为患者VAS减少30%~<50%,疼痛中度可耐受;无效为患者VAS减少<30%或VAS未减少甚至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②疼痛情况:分别于治疗第3、5、10、30天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5]。③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9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9.8%,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9.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以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皮疹消退后,遗留持续1个月以上的局部皮肤疼痛称为PHN,且临床疗效不佳[6]。研究[7]显示,炎性因子失衡在PHN的发生过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IL-6是一种前炎性因子,能够迅速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诱发并维持疼痛状态[8]。IL-10是由Th2细胞分泌的抑制性调节因子,能够抑制前炎性因子释放,具有减少痛觉过敏、反转神经痛的作用[9]。李晶晶等[10]研究显示,PHN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失衡,不利于神经痛的缓解。因此,促进炎性因子平衡对PHN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普瑞巴林为一种新型的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与γ-氨基丁酸结构相似。体外实验表明,该药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达到减少相关神经递质释放,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P物质等,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的过度兴奋,以达到抑制或减轻外周神经痛的作用。目前,普瑞巴林已被广泛应用于PHN的治疗中[11,12],可快速缓解疼痛并改善疼痛相关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3],被多个国际指南推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14]。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溶解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防止病毒进入正常细胞,干扰病毒复制[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第3、5、10、30天的VAS低于对照组,血清IL-6低于、IL-10高于对照组,提示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优于单用普瑞巴林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干扰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能够促进炎性因子平衡,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Guedon JM,Yee MB, Zhang M, et al. Neuronal changes induced by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 a rat model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Virology, 2015,482:167-180.
[2] Liang L, Li X, Zhang G, et al. Pregabali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tic neuralgia: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Chinse study[J]. Pain Med, 2015,16(1):160-167.
[3] 伍小敏,于泳健,蔡放,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352-354.
[4] 张昕,赵梓纲,田红芳.半导体激光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21(2):115-118.
[5] 范永龙,蔡卉.加巴喷丁联合针灸、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1,46(6):561-562.
[6] 张丽,柳兵.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0):12-14.
[7] 安尔丹,肖旺频,姚明,等.急性期疼痛程度及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系[J].浙江医学,2012,34(1):34-35.
[8] Watkins LR, Maier SF. Immune regul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s: from sickness responses to pathological pain[J]. J Intern Med, 2005,257(2):139-155.
[9] Lin MT, Yeh SL, Wu MS, et al. Impact of surgery on local and systemic responses of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J]. Hepato gastroenterology, 2009,56(94-95):1341-1345.
[10] 李晶晶,林辰,方刚,等.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β和IL-10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6):628-630.
[11] Goyal S, Lavalley M, Subramanian ML.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n the Effect of bevacizumab in diabetic macular edema[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1,249(1):15-27.
[12] 许立帅,杨小丽,兰长骏.曲安奈德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2014,35(6):81-83.
[13] 熊东林,杨娟,罗裕辉,等.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62-64.
[14] Ogawa S, Satoh J. Pregabalin treatment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a review of safety data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nducted in Japan and in the west[J]. Drug Saf, 2012,35(10):793-806.
[15] 张优拉,方金仙.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5):364-365.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6.025
R752.12
B
1002-266X(2017)26-0076-02
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