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馆课程”:让教育无边界— 记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
2017-08-09尹永宾
文 | 尹永宾
“五馆课程”:让教育无边界— 记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
文 | 尹永宾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是朝阳区教委直属小学,位于朝阳区东部的管庄学区,长安街东端,毗邻通惠河,是连接CBD、国际传媒基地与通州副中心的重要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多彩童年”,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提出了“五馆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愿景,即:学校就像图书馆,让学生生活在图书馆中;学校就像科技馆,让学生生活在科技馆中;
学校就像艺术馆,让学生生活在艺术馆中;学校就像体育馆,让学生生活在体育馆中;学校就像博物馆,让学生生活在博物馆中。
在“多彩童年”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五馆文化”的创建中,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提出并建构了“五馆课程”体系,即:图书馆课程、科技馆课程、艺术馆课程、体育馆课程、博物馆课程。
由多彩童年到五馆文化再到“五馆课程”,由办学理念到学校文化再到课程建设,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系形成了一个正金字塔形,“五馆课程”是基础,培养五馆素养,形成五馆文化,最终落实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
图书馆课程——让阅读无边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基本任务。阅读力向表达力的转化也要依靠课堂教学一步步的训练,课文教学中每一环节、每一阶段都渗透着阅读能力的训练。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图书馆课程主要包括语文课程、阅读课程、字理识字、传统文化课程等。课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通过广泛阅读适合小学生的中外名著、儿童文学、科普作品,重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明白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是充实内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丰富学生的心灵。
通过实施图书馆课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用正确的语言完整地描述一个事物;熟悉汉字,并理解其字理,了解文字演化的魅力;初步了解传统文化,能完整并安静地阅读文化典籍;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孩子通过读书,可以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丰富内心感受,促进其对于远大目标的树立与追求,并形成良好的气质和健全的人格。
科技馆课程——让创新无边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石,将科技融入其中,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根据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智力理论,把智力定位为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拥有的“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现新知识或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科学、综合实践课程、创意设计课程,为科技馆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新支点,让学生定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动手设计、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本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发展:首先是具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自然现象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能够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一些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认识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最后是能够主动参与一些科学社团实践活动,逐步养成勤动手、好观察、勤思考、会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科教兴国”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学校实施科技教育,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学生的身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艺术馆课程——让感悟无边界
艺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伴随着人的成长,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艺术馆课程体验,鼓励学生学习艺术、感受艺术,帮助学生建立起艺术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艺术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思考,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将艺术馆课程作为五馆课程之一。此类课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为基础,重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主要包括音乐、美术、写字、手工和泥塑等。学习此类课程,旨在增加学生阅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经验和积极体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定发展:一是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发展了至少一种音乐特长;二是提高了学生对空间域色彩的感知能力,对写字、书法、绘画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三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李泽厚曾谈论过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是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诉诸感官视听的形象中,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这不就是艺术教育的意义吗?
体育馆课程——让健康无边界
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保障。小学阶段,应在保证学生充足睡眠、健康身体和阳光心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每一个学生达到强健体魄、顽强意志、健康生活的状态。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体育馆课程主要包括各类体育游戏项目、身心健康常识讲解等。
通过本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发展:首先是掌握了至少一项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其次是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了自己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合作意识;最后是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人际关系。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个民族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学生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人的生长发育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最积极的因素。在学生时期,加强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博物馆课程——让知识无边界
在美国,有近400家“儿童博物馆”,博物馆就是孩子们的课堂。这些博物馆强调“互动”的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在体验中贯穿勇气、合作精神等人格素养的培养,注重科学、艺术和人文三者的融合。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在设立博物馆课程时,不仅充分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对于师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张,力求能够让博物馆的课程更加全面完善。
具体来说,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以国家必修课程中所学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为原本,辅之以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少数民族知识等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各博物馆的联系与对接,努力做到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以真正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与素养见识,用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知识、对事物的好奇心。
通过博物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发展:首先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某一科学分支领域有超前认识,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拓宽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知识准备;最后是认识到博物馆教育对学校学习的重要作用,能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和看待事物。
“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热点,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作为教育者主动发展的动力。因此,作为教育者,要不断地给教育注入新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形式作为支撑,使教育能够向更深层次发展。
“五馆课程”是五个领域的课程,即图书馆课程、科技馆课程、艺术馆课程、体育馆课程、博物馆课程。每个馆的内容都包括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三个维度的学习。例如:图书馆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对应的就是国家课程中的语文、英语学科;综合课程中是对儿歌、童话、诗歌、小说进行学科拓展或学科整合的学习。实践课程是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社会实践。课程的核心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学知识。其他四馆课程也是如此。
此外,“五馆课程”所在的每个领域,都有其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例如:图书馆课程的落脚点是人文与交流,培养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立足书本、放眼媒介的能力,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其他四馆也有相应的目标。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五馆课程”打破了场地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综合性—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课程内容,打破学科边界,打破学科围墙,实现了对小学1 0%的学科实践活动的统筹思考与整体安排,努力实现课程的融合。
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做到“玩中学”“做中学”,兼顾学生知识水平、行为表现,形式与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与能力水平,反映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在学习方式上,通过“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实践探索、感悟体验、总结成果、交流反思”这一路径展开研究性学习过程,从课堂的学习,到校内综合学习,再到校外实践活动,突出了实践性。
开放性—体现课内与课外、体验与合作、探究与开放,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现了课程空间的延展,突出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