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裕县三家子满语与泰来县依布气满语及其音变的时间序列

2017-08-09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变满文满语

赵 杰

(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0)



·语言与文化·

富裕县三家子满语与泰来县依布气满语及其音变的时间序列

赵 杰

(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0)

富裕县三家子满语村与泰来县依布气满语村是全国知名的两个现代满语口语村。从两个满语点的20个常用词汇的语音变化异同入手,同时在与清代满文音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两者大同小异、同中有异及异变的规律,从中印证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空间差异反映时间的发展”之方法论原则。

满语口语;三家子满语;依布气满语;常用词比较;音变分析;时间序列

一、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口语的历史背景及保存现状

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满语村位于齐齐哈尔市北部100公里左右,即从富裕县城到友谊乡再到三家子村,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笔者1985年10月去三家子村,从富裕县城到三家子村是没有公路的,雇一辆马车沿沼泽边的小路行驶三个小时才到三家子村。此村位于嫩江边上,但又被两个支流包围,呈三面环水一面通小路的地势,所以才很少有人能到此地。三家子村有90%的满族人口,他们都是清朝康熙年间八旗水师的后裔,这些八旗水师有镇守黑龙江边的,有镇守嫩江边的,沿嫩江边从北到南一线镇守的八旗水师中,三家子村的满族就属嫩江八旗水师中段的军人后裔。由于此处三面环水,交通不便,很难进入,加之有清一代又人烟稀少,汉人没有到访的记录,所以直到20世纪60年代,全三家子村还基本上是纯一色的满族人。

笔者1985年秋冬季在三家子村实地调查,记录本村的现代满语口语时发现了不少珍贵的人文背景信息。本村满族人原本是不允许汉族等其他民族进村落户的,但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由于关内山东省人多地少,闯关东后到处谋生,到了三家子村时,满族人不让他们进村,山东人就在三家子满族村边的树林中搭成马架子住下来,然后给村里的满族人打力工,帮助他们做一些脏、累的活,比如盖房子、出力气、甩大泥等。慢慢地,满族人发现来三家子村边的汉族人又诚实又能干,就允许他们进村盖房子入住了。到笔者80年代调查三家子村满语时,汉族人进村居住的已经有超过1/3人口了。甚至村书记也已由汉族人担任,汉族人也能听懂满语。会说满语的人只有一位姓刘的四川中年男人,笔者专门调查了他,他说从小来到三家子村,为了和满族人交往顺利从而谋生顺利,所以一来到三家子村后就学满语口语,与满族男女老少打成一片,后来他又娶了满族人之女做媳妇,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满语听说水平跟三家子村的满族人没什么两样。

当时三家子村满族人都能听说满语,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也使用满语,汉语都说得生硬,按他们的话说是“舌头太硬,转不过来”。当时三家子村中既懂清代书面满文又能熟练听说现代满语口语的只有计春生(74岁)、赵喜庆(60岁)两位老人,他俩又会汉语,所以成为来此调查满语的首选发音合作人。笔者在三家子村调查语言期间,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刚刚调查记音过山西五台方言和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满语口语,因此国际音标记音的娴熟程度和语言田野调查的经验都属最佳。笔者重点对这两位老人的满语口语进行分别的详细记音,并按调查大纲随时和清代满文音进行比较,与他们进行探讨。

据说,两位老人后来都告诉别人,以前来村里调查满语的人都没有像北京大学这个研究生小伙子记得这么细致,而且记录得这么多。笔者调查记音三家子村满语的材料发表得不多,也是在后来编著的《清代满文与现代满语》专著中有计春生发音的《成立三家子》故事和赵喜庆发音的《建立卜魁城》故事话语材料,虽是用严式国际音标记音,但是没有展开进行音变分析。本文想举数例三家子满语口语常用词,并和泰来县依布气村满语口语进行音变的比较。

二、泰来县依布气村满语口语的历史背景及保存现状

黑龙江省泰来县依布气村位于齐齐哈尔市南部50公里左右,它属于大兴镇的一个行政村,也是位于嫩江边上,距离大兴镇所在地500米处,也处于千里嫩江的大拐角内,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外来人难以入住。依布气村西临嫩江,中间一片沼泽,东接大齐林场,满目山林,只南北距离泰来县江桥镇和齐齐哈尔管辖的汤池镇,但也距离较远。此处也是清朝康熙年间八旗水师的驻防地,因为远离尘嚣,近靠江边和山村,才有水兵训练的安静条件,所以,依布气村的满语口语完整地保存下来。

笔者1985年冬在依布气村实地调查时统计,当时全村人口1 900人,满族约占一半,其他为从山东、河北迁来的人,也有从辽宁、吉林而来的人,还有八九户流动的朝鲜族。依布气村满族人都说他们祖辈是从长白山宁古塔迁来的,富氏家谱也明确记载了他们康熙年间迁徙到黑龙江和嫩江的家史。

清初《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1689年)的生效,使东北边疆的紧张局势相对缓和,加之集中对付沙俄西北入侵和平定准格尔之乱的需要,康熙决定把将军驻地定在齐齐哈尔城。萨布素将军随将出征的八旗战士家属由宁古塔迁到黑龙江,随军队分驻到瑷珲、墨尓根和齐齐哈尔三处。依布气满族就是当时迁居齐齐哈尔的满八旗后代。全村满族多姓富,少数姓葛、訾,都是伊彻满洲(当地满语叫ice manjou),也有个别姓赵的是佛满洲(当地满语叫fe manjou),但已知的都是正白旗二佐、镶白旗二佐、镶黄旗二佐人[1]。

据笔者全村挨户调查得知,依布气村二十多年前人口多是满族,中老年人都熟通满语,少年也能听懂满语亦能说满语日常用语。后来,迁入汉族人,才使满语使用的范围连年缩小了,但是,现在60多岁以上的满族人在一起仍然用满语熟练地交际,因为他们的汉语说得不流利,只有见到汉族人才说汉语,到了满族中老年群里,就说满语而“一吐为快”。当时村里的中年人也都能听懂满语,只是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不会听说满语了。笔者当时主要调查60岁左右的满族人的满语口语,由于笔者曾从黑河地区四季屯、大五家子、小五家子、库尔滨、嘉荫和嫩江地区的富裕县三家子一路调查满语而来,对满语口语的保存程度和听说水平一听就能辨知,所以为依布气村的满语口语保存之熟练程度而惊讶!

可以客观地说,依布气村老人群体的满语口语水平超过了富裕县三家子村,但是,海内外学者道听途说,一来黑龙江省就去富裕县三家子,泰来县依布气村人的满语则鲜为人知,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因此,笔者在依布气村调查记录的满语也同三家子一样,同样很详细,特别是对一位70岁的葛英魁老人的满语口语调查更为细致,他能上山砍柴,生活完全自理,笔者调查他的满语,居然几千个单词他都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来。所以,笔者用国际音标严式记音法记录了他发音的《老汗王起家》之话语材料,发表在1990年第2期的《满语研究》上。后来笔者于1989年5月出版的《现代满语研究》专著,也用的是泰来县依布气村的满语口语。从此,泰来依布气村的满语口语蜚声中外了。

三、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的音变比较及其时间序列

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和泰来县依布气村是国内外最熟知的两个现代满语口语方言点,它们之间的语言关系是什么?从上面阐述中可看出,它们同属于现代黑龙江满语的嫩江方言。

表1 两个满语点相同音变的常用词

研究两个满语点的中外学者甚多,但对这两个满语点的语言结构都很熟悉并做比较,说出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却至今少之又少。本文只从富裕三家子满语和泰来依布气满语20个常用词汇之语音变化的异同入手,在把它们与清代满文音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两者大同小异,变异却有规律,正好印证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空间的差异反映时间的发展的方法论原则,下面举例论述(表1)。

以上这些单词从清代满文音到现代嫩江满语音都发生了相同的语音变化。“千”minggan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都是脱落了舌尖鼻音尾-n。“来”jihe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都是在表过去时的时态上由清音ha变成浊音ee,说明是一种尾音节的弱化。“找”bai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都是把复元音ai弱化为前半低展唇元音,这里用ea转写。“吃”je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没有变,依然都是央中舒唇元音e。“一”emu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都是脱落尾元音e,可看出重音前移后处于非重读音节中的尾元音或尾辅音的不稳定性。“这”ere例词,由于此词太常用,发音也简易,至今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都没有发生音变,与清代满文音相同,只是有时口语发快时尾音e两方言都有脱落的现象。“晚上”yamji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都是在首音节元音上发生高化音变,由后低a音变成前高e音。“河”bira例词,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也仍然发bira,语音情况同“这”ere,说明从清代满文音到现代满语音,常用的单、双音节单词,不变或基本不变还是常项,反映了语言要保持交际有效的稳定性。“家”boo例词,在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中也发生了相同的音变,即都由长元音oo缩成短元音o,可见满语在无长短元音大环境影响下元音区别特征消失的轨迹。

还有一类词属于从清代满文音到现代满语变化后两个方言点音变不同的一类(下页表2),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有音变相异之处,从这两个方言点的不同音变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历史发展的规律。

前五个例词均属于向汉语的靠拢性音变,“黑”sahalin,三家子满语由sa变成tsh,即由舌尖中s音变成舌尖前送气塞擦音tsh,tsh只有当地现代汉语才常用这个音。首音节和第二音节中a变成A,也是由满语的后低元音向汉语的央低元音靠拢,尾音节lian变成lin,是一种元音a脱落后的高化。

表2 两个满语点上不同音变的常用词

达式“车”sejen, 三家子满语与清代满文音相同,但依布气满语却却把se变成tshi,即辅音由舌尖中擦音s变成舌尖前送气塞擦音tsh,这是汉语的一种典型音节,也是一种高化,元音由前半高元音e变成前高元音i,还是一种高化,但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更相近了。

“男人”haha,三家子满语没变,依布气满语haha,是尾元音由后低a变成央低A了,也是向现代汉语靠拢。

“官”hafan,三家子满语的第二音节由fan变成ven,f变v是浊化了,a变e是高化了,但依布气满语变得更像汉语,即后a又变成了前a。

“眼睛”yasa,三家子满语由前首元音后低a变成央低A,后一音节首辅音s弱化成同部位的浊擦音z,尾元音后低a也高化为央中元音e,但依布气满语更靠向汉语,tsi音根本就是汉语“子”的发音,要比ze音更像汉语。

接下来的两个例词反映了三家子满语比依布气满语发音相对纯正,即保留清代满语音较好。例如:“物品”jaka,三家子满语和清代满文音接近,只是首音节元音由后低a变成央低A,而依布气满语除由A又向前a变化外,第二音节首辅音又由送气塞擦音变成擦音h,变化程度要比三家子更多。

“谢谢”baniha,三家子满语和清代满文音一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而依布气满语却在第三音节上把h音变成了同部位的浊擦音。

再接下来的两个例词反映了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相近的语音变化,例如:

“鱼”nimaha,从清代满文音到现代嫩江方言,两语都发生了高化和浊化现象,只是三家子满语a变成A,依布气a变a,浊化后,三家子满语又高化为央中e,依布气满语则浊化为后低a。

“看”tua,三家子满语辅音仍然是送气音th,但是尾元音由后低a变成了央低A,依布气满语则和清代满文音一样。

最后两个例词,属于依布气满语比三家子满语变化更快的类型。例如:

“在这里”ebade,在三家子满语中,第二音节的a音高化为u音,其他部分保持不变。但依布气满语则由首音节e音低化成a音,特别是第二音节首辅音由清塞音弱化成同部位的半元音w,可见依布气满语的变化程度更快。

“夜间”dobori,三家子满语也出现了第二音节首辅音由b到w的半元音弱化现象,其中的元音o也高化成了u,r后的展唇音i元音变成了顺同化的圆唇元音o,但依布气满语则变化更快,除了和三家子满语共有的音变外,又把r后的尾元音脱落了。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仅从20个单词的分析中就不难看出,三家子满语和依布气满语距离清代满文音的不同程度,虽然两个满语方言点都从清代满文音中有了变化,但依布气满语变化更多,靠拢汉语更明显。这是与富裕县三家子村在嫩江地区北部,距离聚居的汉人远,而且与三家子村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偏僻相关,泰来县依布气村位于齐齐哈尔市南,接近了吉林省的镇赉,而且只一面靠嫩江,周围汉人较多,这是两个满语方言点地理空间的差异反应语言时间发展的典型,值得我们见微知著地加以细微研究。

[1] 赵杰.泰来满语音位解析[J].满语研究,1987,(1).

[责任编辑:修 磊]

2016-10-20

赵杰(1953—),男,吉林伊通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语言学和满语、韩语比较研究。

H221

A

1007-4937(2017)01-0112-04

满通古斯语系的语音特点及文化特征(专题讨论)

编者按:阿尔泰语系包括三个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其中,满通古斯各民族世居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的广大地区。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满通古斯民族有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分布在俄罗斯境内的则主要有埃文基族、埃文族、涅吉达尔族、那乃族、乌利奇族、奥罗克族、奥罗奇族、乌德盖族等。现居住于新疆的锡伯族是1764年被乾隆皇帝派往新疆戍边的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的后代。他们将满语带到了新疆,并将满语满文完整保留了下来。上述所提到的民族的语言,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对这些语言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满族和俄罗斯境内的满通古斯各民族语言由于历史原因,接受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尽管如此,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看来,这些民族的语言是由共同原始语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通过对上述语言的同源词进行比较实现的。基于人口迁移及民族接触等原因,这些语言发生了分化。对同源词的比较,可以进一步发现其演变的具体情况。元音演变是研究同源词演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亲属语言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内的满语、锡伯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研究,也可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原始语的构拟提供更多的支持。

猜你喜欢

音变满文满语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流音变的注音与编排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汉语单数人称代词音变式的功能演变及性质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翻译方式探析——以《发愿文》、《普回向真言》为例
三田渡汉文满文蒙古文碑文对比研究
清代审理哈密和吐鲁番回人案件的两份满文题本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