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CT三维重建在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诊断和术前评估分析

2017-08-09于开明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盲端食道三维重建

于开明

64排CT三维重建在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诊断和术前评估分析

于开明

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三维重建诊断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及进行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06—2017-01某院新生儿科确诊为Ⅲ型食道闭锁新生儿54例,所有患儿均予以64排CT三维重建处理,并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64排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与食道造影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食道闭锁两盲端距离进行准确率评估,对比经64排CT三维重建所测量的数据和手术病理检测结果,发现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三维重建对于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的诊断准确率高,且能为手术医师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术前评估结果,对于改善新生儿出生质量意义重大。

64排CT三维重建;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术前评估;诊断价值

先天性食道闭锁属于临床上一类先天性疾病,是指在出生时就存在严重的食道发育畸形,有数据显示该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3 000,且围生期的死亡率高达66.67%[1]。对Ⅲ型食道闭锁新生儿予以准确诊断并据此予以准确的术前评估,是帮助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64排CT三维重建对于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的诊断及评估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06—2017-01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Ⅲ型食道闭锁新生儿54例,所有患儿均予以64排CT三维重建处理,并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入选新生儿中男31例,女23例,早产儿17例,足月儿37例。所有新生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流涎、口吐泡沫、进食后呛咳等症状;经手术病理诊断后确诊为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符合诊断标准、无误诊。入选患儿的监护人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机,对所有患儿予以64排CT三维重建。若存在胃肠道胀气,则采取竖立位抱,时间维持在10 min左右,并轻拍背部以促进胃肠胀气进入下段食管,待患儿入睡后置于检查床,并经胃管向近端食管注入3~5 mL空气。所有患儿的扫描面自下颌至膈面,扫描方式采取螺旋扫描,调节扫描参数为120 kV、扫描层厚及层距5 mm;对所得数据予以算法重建,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0.625 mm。重建后将所有数据上传至工作站予以三维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等,据此观察闭锁食管盲端的解剖情况及盲端距离。

1.3 观察指标将食道造影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评估64排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并将手术结果与三维重建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且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排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将食道造影结果视为金标准,54例患者得到确诊。结果显示,64排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52/54),对比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

2.2 64排CT三维重建的检出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54例患儿均在征求家属同意后接受手术治疗,根据Gross分型后发现,所有患儿均为Ⅲ型。以食道闭锁两盲端距离进行准确率评估,对比经64排CT三维重建所测量的数据和手术病理检测结果,发现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64排CT三维重建的检出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n(%)]

3 讨论

一般情况而言,先天性食道闭锁和食管气管瘘的发病均是由于胎儿食管气管的空化分隔障碍所引起[2],从胚胎学角度来看,气管及食管均由胚胎原始前肠分化而成,在胚胎发育到第3~6周时,内胚层细胞会在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后形成管腔,同时管腔内壁上皮细胞的增生又会将其隔断形成气管和食管,若在管腔空泡分化过程中由于其他因素导致分化障碍,则会引起食管闭锁畸形[3]。部分食管闭锁畸形新生儿往往来不及治疗而死于一系列并发症[4],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新生儿予以及早诊断,并据此予以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以便能够更好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出生质量。食管闭锁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喂奶呛咳、口吐泡沫,同时伴随有面色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需警惕新生儿是否患病。

Ⅲ型食管闭锁新生儿的下段食管与气管直接存在相连的瘘道,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食管闭锁类型[5],临床上根据两盲端距离进行划分,若盲端距离超过2.0 cm即视为Ⅲa型[6],而距离不超过2.0 cm可视作Ⅲb型。对于Ⅲb型食管闭锁患者,一般经由一次手术后即可完成,而Ⅲa型患者由于距离相对较长,故在一期吻合时存在较大困难,往往要求予以分期手术治疗。因此在对此类患儿予以临床治疗时,需预先了解病理分期结果,准确测量两盲端距离,以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7]。

食管造影是对此类疾病予以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8],可清晰显示盲端位置,但对于下端盲端及瘘口显示有较大难度,且这一方法无法直接测量距离,极易产生误差而导致将Ⅲb型误诊为Ⅲa,不利于临床治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通过数据的二次分析,能够帮助更清晰显示上下段食管情况,测算闭锁盲端的距离,可清晰辨别Ⅲa和Ⅲb型食管闭锁[9],对于术前评估有确切意义。需注意的是,若CT三维图像显示不满意,则可经胃管向食管内注入少量气体以取得满意影像学结果。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64排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与食道造影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食道闭锁两盲端距离进行准确率评估,经64排CT三维重建所测量数据和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军等人[10]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64排CT三维重建对于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的诊断准确率高,且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食道闭锁两盲端距离,对于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需对此引起充分的临床重视。

[1]李春,陈启雄,余加林,等.64排CT三维重建在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2014,13(2):87-88.

[2]陈启雄,李春,余加林,等.64排CT三维重建在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426.

[3]时胜利,邵雷朋,王献良,等.MSCT VR技术在Ⅲ型食管闭锁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8):634-636.

[4]王峰.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12例临床及X线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26-28.

[5]王媛,贾英萍,梁郑,等.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维持新生儿Ⅲ型食道闭锁矫治术结扎食管气管瘘前保留自主呼吸通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7):41-45.

[6]陈芸,赵凤兰.胃镜诊断新生儿食道闭锁一例[J].海南医学,2012,23(19):135-136.

[7]王擒蛟.54例新生儿Ⅲ型食管闭锁手术的治疗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140-141.

[8]王琳.Ⅲ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临床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2):286-288.

[9]吴主强,丁山,涂为建,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患者术前评估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15-17.

[10]赵军,周雪鸿,单振潮,等.11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诊断与治疗[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1):1101-1103.

2017-03-29)

1005-619X(2017)08-0846-02

10.13517/j.cnki.ccm.2017.08.027

114001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盲端食道三维重建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玫瑰花茶饮 可缓解胃食道逆流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CO2启动盲端孔隙残余油的微观特征
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行食道扩张的治疗体会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