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2017-08-08张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8期

张望

内容摘要:达成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浓厚的兴趣、进行扎实的训练应该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敢说 乐说 会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与人交往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他态度和语言习惯。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时代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1.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说

民主、和諧、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是良好教育的切实保障,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用心去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这时,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亲人、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话语热情而富有童趣。比如开学第一节课,师生见面,我吧自己的名字作了一张大大的心形名片,将它别在腰际,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一见到你们,就喜欢上了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我已经向你们介绍了我自己,你们愿意向老师介绍自己吗?”几句话就使孩子们缩短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想与老师交谈的欲望。

另外,要用宽容与期待的心态来善待学生,当刚入学的孩子在表达时出现了差错时,教师应先肯定其勇于发言的优点,再加以引导、矫正,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对那些胆小怯懦,怕说错而不敢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应查找原因,耐心帮助,积极鼓励,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再次,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孩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意识和交流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孩子大胆发言有很大益处。比如在教学“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孩子回家问问家长:家住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假日里全家人在一起干什么,最后在班上发言,孩子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多次练习,自然就大胆地举起小手,要求站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2.激发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乐说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孩子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与热情,使孩子们乐于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比如教《皮球掉进池塘了》这课,我抓住孩子特别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形象地讲述《捞月亮》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相机导入新课,比一比谁能用最好、最妙的办法,把“捞皮球”这幅|图画出来,唤起孩子跃跃欲试的情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创设情境,逼真地再现情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教《秋天到了》课后的说话练习,我把“蓝天、大雁、黄叶、绿草、菊花、金黄的稻子”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形象鲜活的秋景图,再配上悠扬动听的音乐,清脆嘹亮的雁鸣声,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孩子们兴奋不已,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原野,纷纷畅所欲言。

儿童的表现欲望一般比较强,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比如教《上学了》这一课时,我提前请高年级学生帮忙,排练好学校门口师生问好的场面,上课时,让他们和我配合,表演给孩子们看,看了哥哥姐姐的表演,孩子们争着上台,模仿哥哥姐姐的样子和我互相问好。

3.进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会说

一年级的小学生说话缺乏条理性,在教学中,我以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小壁虎借尾巴》这课,学完课文之后,我出示辅助性问题:(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4)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他们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说话,再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成一段通顺的话,同时,把课文进行了复述,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学生听的训练,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教《上学了》时,我利用课本上生动有趣的图画,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去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看图,看后向大家介绍:逆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对图画有浓厚的兴趣,加上对学校生活的好奇、向往,纷纷争着上台把自己在图画中看到的说给大家听。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说话内容,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宇宙总是充满着神奇美妙的幻想。

参考文献

[1]欧美玲.小学低段语文口语课程内容构建研究[D].江南大学,2013.

[5]毛晓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