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儿与拉歇尔异同评析
2017-08-08潘淋青
潘淋青
內容摘要:月牙儿是老舍笔下的经典妓女形象,拉歇尔是莫泊桑短篇小说《蜚蜚小姐》中的爱国妓女。作为中外不同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妓女文学形象,她们遭遇不同、性格各异,但两位女性身陷泥沼、心存良善的特质却极为相似。抗争成为她们命运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蜚蜚小姐》 月牙儿 异同 抗争
在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中,作家乐于通过塑造妓女形象来反映社会问题,源于妓女这一群体聚集了关乎“命运”“欲望”“生存”等的永恒主题。老舍作品《月牙儿》中女主角在黑暗社会中沉沦,最终被生活被迫沦为暗娼。《蜚蜚小姐》中的拉歇尔因反抗德国军官的虐待和对法国人民的诋毁,刺杀了军官。她俩身上体现了相似的抗争精神,和具有相当韧性的底层人民的挣扎。
一.身陷泥沼、心存良善的相似性
在身份设定和社会背景方面,月牙儿与拉歇尔都是底层妓女,月牙儿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拉歇尔生活在19世纪末的法国。时间背景极为靠近,社会主流价值观存在类似之处:拜金主义(笑贫不笑娼)、社会等级森严。月牙儿生活的年代列强割据、军阀混战,拉歇尔则生活在普法战争时期,中法当时均处于军事不利状态,底层人民生活贫困潦倒。月牙儿生活在北平的贫民窟中,生父早逝,继父也抛弃了她们母女,母亲沦为暗娼,自己遭遇爱情的欺骗后也做了“暗门子”。在“饿怕了”、“再也没什么可当的”情况下认清这个社会“只有钱顶用”、“若真挣不上饭吃,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在这种泥沼里生存,又谈何出淤泥而不染呢?
拉歇尔生活的诺曼底省当时沦为敌占区,“自从普鲁士人到了以后,那钟楼一直都是静悄悄的。它的沉默简直是侵略者在附近一带遇到的唯一抵抗。”这说明法国士兵、本质是法国政府的不作为让诺曼底的百姓陷入普鲁士人之手。诺曼底的平民百姓在敌人的眼皮下夹着尾巴度日,并不好过。敌人将这里的财富毁坏一空。古堡“墙上挂着好些有价值的油画和水彩画……古玩……瓷像……古代的象牙物件……珍贵稀奇的东西现在所剩无几”。罪魁祸首就是绰号“蜚蜚小姐”的军官艾力克侯爵,他把艺术品茶壶里装上火药和引线炸屋子。足以看出这是个心狠手辣、无聊透顶、充满破坏欲的“坏蛋”。
在这样的逆境中,月牙儿与拉歇尔如何应对呢?
月牙儿小的时候憎恨母亲的暗娼身份,深深以此为耻。“我慢慢地学会了恨妈妈……妈妈说,我应该帮助她……代替她挣钱”。月牙儿的自尊自爱让她忍受他人的蔑视,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靠给学生织东西赚点小钱,毕业后努力找工作,因不堪“女招待”出卖色相的工作愤而辞职,这都表现了她不甘沉沦,自重自爱的本性。然而连帮人洗衣服的活计都找不到、就要饿死的月牙儿最终依附于给自己两顿饭吃、几件衣穿的男人的“爱人”。善良的她为了不破坏他人婚姻又选择离开。几经周折,最终沦为妓女。月牙儿改变自己处境的愿望越强烈,她抗争的心越坚硬,最终沦为妓女的结局就越显得悲哀。
同样作为妓女的拉歇尔,在逆境中试图改变处境的心情也很迫切。当她听见蜚蜚小姐口出狂言、侮辱法国人民时,只有她站起来,口里重复说道:“法国是属于我们的,法国的人民,山林,田地,房屋,都是属于我们的!”拉歇尔甚至刺杀了艾力克侯爵然后成功逃走,若干年后嫁给钦佩她行为的一位绅士。
月牙儿和拉歇尔身上的良知和善良在黑暗的时代背景下熠熠生辉。
二.月牙儿与拉歇尔的差异性
月牙儿和拉歇尔的差异主要在于:一、对自身命运的态度不同,二、人物设定的高度不同。
面对自身命运的月牙儿,不断在反抗与放弃中反复。为了不走母亲的老路,月牙儿在沦为暗娼之前作了诸多反抗:读书识字试图找工作养活自己,当女招待却受到男人侮辱;试图依附于男人存活,却被有妇之夫欺骗。她终于明白“女子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决定‘浪漫地挣饭吃了”。最终消极地随波逐流、自暴自弃了。
而拉歇尔,对自身身份有清醒的认识,她对侯爵说:“我!我!我不是个女人,我是个妓女;普鲁士人要的只能是这个。”她在普鲁士军官面前表现出的不卑不亢、英勇无畏深刻体现了法国下层人民的力量。
作家在设定人物时,拉歇尔无疑是一名爱国妓女的身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之爱,这是“大”爱。而月牙儿则是被生活压弯了脊背的小女人,作家着眼于平凡的“小”,于细微处见艺术。
三.异同评析的现实意义
社会环境影响每个人的命运。这一点上老舍与莫泊桑的态度惊人一致。从社会底层人物入手,就像用哈哈镜折射出时代的特殊烙印。两篇作品都触及了女性抗争这一主题,这也值得之后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玲.《月牙儿》的苦难意识[J].辽宁大学学报,2007(4):40
[2]王一彬.浅谈老舍《月牙儿》的悲剧情调[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8(2):35
[3]魏贤梅.莫泊桑与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比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6(4):47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