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冰心与林徽因诗歌理性精神的比较研究

2017-08-08周梅梅殷惠美黄先彬

科技资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冰心林徽因

周梅梅 殷惠美 黄先彬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诗歌一直以其别致的样式立足其中,而在这一独特的领域中,女性诗人所呈现出细腻的文学创作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以往的女性诗歌体裁多困于爱情经历的不完满,婚姻生活的不幸福等,对生命、哲学,这些思辨性质探索得比较浅。“五四”之后,詩坛上出现了一股哲理诗的清流,众多女诗人走出了苑囿,在诗歌创作中以冰心和林徽因的诗作别具特色。该文试从两位女诗人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和才情禀赋,创作方向等方面比较她们诗歌理性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冰心 林徽因 女性诗歌 理性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46-02

冰心和林徽因在女性诗歌领域的经典作品不但开创了文学先河,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代表了女性处于特殊历史时代进行了自我解放。其中冰心的诗歌创作是现代诗歌的萌芽,哲理小诗更是现代哲理诗的滥觞,诗歌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美与爱的享受;林徽因的诗作浑然天成地灌注了女性天性中的精致和柔婉,因其自身一直浸润在中西方文化氛围中,在她的诗歌作品中也构筑出专属她的独特魅力。

1 冰心与林徽因诗歌创作的成长背景

1.1 冰心:优渥环境下的才女

冰心是20年代的“小诗派”的代表。在海军高级军官家庭中成长对她的天性成长有极好的保护。曾经,她本人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五》这样写道:我有快乐美满的家庭。家庭的美满给予了我童年的精神养料。她执笔进行文学创作,完全是出于“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影响,她曾经说过她“是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1]。她愿意和世人分享她的创作灵感和心路历程,在诗歌创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爱的哲学,从而反馈给读者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她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位具有自立精神和独立意识的知识女性的理性声音。

1.2 林徽因:中西合璧的新兴女性

林徽因的成长路线显示出现代女性新的足迹,不仅为中国近代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现代女性诗歌的进步不断奋斗。生于浙江杭州陆巷住宅,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己丑科进士,历任各州官吏,父亲林长民,曾多次出国游学,担任北洋政府要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林徽因可以算是大家闺秀,从小便异常聪慧,深得父亲喜爱,儿时便与父亲游学,与徐志摩的结识是她心灵中永不凋谢的莲,志摩潇洒空灵的个性影响着她,回国之后,不久便传出她与梁思成的婚讯,他们的结合既是世俗婚姻的完满,也是事业扶持的伴侣,成为一段诸多人歌颂的佳话。

2 冰心与林徽因诗歌的哲理精神比较分析

2.1 现当代女性诗歌的作品精神共性分析

首先,女性作家在“五四”时期整体展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抗,新文化运动的传播大大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互动往来,这为女性呼吸、解放甚至爆发提供了沃土。其次,创作是抒发情愫的最佳媒介,而诗歌更能直接、更隐秘地展示人的心灵。五四期间,女性诗人大放异彩,在诗歌中表现的性灵和个性异常丰富,因而女性诗人都折射出厚实情感体验中对心灵清静的寻求。最后,西方思想的冲击对我国文化现代性进程起了决定性作用。五四以来,中国女性为传统旧式的剥削与压迫,将求助的目光投射向外找寻。文化的进步需要自身的判断和对外的吸纳相交。基于以上思索,我们对中国现代女性诗歌的创作精神有了一个共性的把握和认识,也对文化的现代性做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2.2 冰心与林徽因诗歌的哲理精神比较分析

(1)冰心柔美笔下的哲理性。冰心的诗作大多笼罩着或浓或淡的哲理意蕴,她的作品几乎都反映了一个青春活力的年青女性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富厚而深刻的感受与思索。“我的心/孤舟似的/穿过了升沉不定的时间的海”(《繁星·一九》)她的诗从不“劳纸笔去寻感情”,诗歌作品是她“感情”喷涌时“不得不写的结果[3]。除此之外,作为20年代小诗的代表,她的小诗多以言简意赅的格言,警语式的清丽诗句来表示本身自省的深思和灵感的顿悟,从这个思路来看,冰心小诗的创作凝集了作者“智慧的凝聚”和“思想的结晶”。任钧曾这样评价说:“一般地说来, 她的小诗, 与其说是情感的,不如说是理智的,哲学的,乃至于是训导的,格言的[4]。”例如: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五五》)诗人由明艳的鲜花遐想到了芽儿长到花的艰难,以此显现了任何成功都是凝集了奋斗与牺牲的普遍哲理,喻理警策,寓情于景,发人深思。冰心的小诗凸显出朴素深奥,运用自身独特的思绪,配以“爱的哲学”在她柔美笔下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哲思世界。

(2)林徽因诗歌中的生命与哲学。梁思成曾评价林徽因:“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她具有哲学家的概括的头脑和高度归纳事物的能力[5]。”回顾到她的诗歌中,诗歌创作回归到一种追求灵思和顿悟,因而所创作的现代哲理诗是作为一名今世常识女性对生命存在的理解与尊重,也是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对于生命延续的领悟和解读。在她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总结出对宇宙观和生命哲学观的体会,宇宙不停地循环往复的变化, 任何人作为生命的个体,他全部的经历都只是一次不可逆转或重复的旅程。在《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中,从“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的自然景物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作家透过这一切得出了一个残酷而现实的真理,“永恒是人们造的谎”现实世界一切都是短暂的。在《莲灯》一诗中,“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婉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从作品中我们参悟到诗人的意志并没有低落,而是在无奈中,越挫越勇,敢于担负起做人的责任。在人生命中内心本应有一盏《莲灯》中的“莲灯”,那是一盏照亮生命的信念之灯,纵然意识到了“这飘忽的旅程”是个美丽斑斓的梦,却能“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是多么高洁的境界!可见,林徽因对人生的领会已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于林徽因对生命深切的感悟和人生的寻求,在她为数不多的诗歌中,处处闪烁着富含哲理的灵性之光,表现了她对生命多层的感悟和理性关照。

3 冰心与林徽因诗歌理性精神的启示

冰心和林徽因的哲理诗在中国新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诚然,将她们的文学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的贡献相提并论,并无有失偏驳的意思,我们只是希望能探寻出现代女性诗人在哲理诗的创作上,如何从质朴走向熟稔,如何将哲思空间里的平面构思过渡到立体缔造。其实从女性诗歌创作的历史来看,且不谈《诗经》中那些极具女性特色的诗歌,仅从唐代遗留下来的大量女性诗歌上看,女作家大多是借诗歌这一光耀的文学场地,种植一些仅个人欣赏的花圃。而五四以后的女性诗歌文本为我们梳理出了现代性特征,即对人文精神的寻求和对价值认知的哲学立场的开始形成。20年代冰心的诗歌和30年代林徽因的诗歌创作,一定程度上传递着人生的历史感和情感的智慧性。冰心对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借鉴,林徽因对现代主义的学习,使她们相对容易走出旧时的传统羁绊,为女性走向现代性供给了资本。她们都是这一时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灵性智慧必将使哲理诗篇恒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参考文献

[1] 冰心.从“五四”到“四五”[J].文艺研究,1979(1):23-26.

[2] 冰心.冰心全集(第二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3] 任钧.新诗话[M].上海: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1948.

[4] 林洙.碑树国土上美留人心中——我所认识的林徽因[J].人物,1990(5):131-132.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冰心林徽因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寄小读者》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