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语言”的艺术魅力

2017-08-08杨海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哈尔朗读课文船长

杨海英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119-0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美感,情感,语感的和谐统一;通过朗读来触动心灵,引起共鸣。“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它本身就是一项“有声语言”的艺术表现。我们要发挥它独有的艺术作用。使之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就此说说朗读的作用吧。

一、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趵突泉》《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草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九寨沟》,“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充满诗情画意”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脱险的情形。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焦急而紧张的心情。而此时此刻哈尔威船长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为了履行一个船长应尽的职责,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忠于职守和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艾滋病小斗士》,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受到歧视,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学生对哈尔威船长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恩科西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三、朗读促语感,情境助朗读

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的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我首先利用视频,即回顾“香港回归”“改革开放”和邓小平逝世的相关系列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情景去触动内心的情感,深深体会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热爱之情。此时此刻再来朗读课文,这时能收到最佳的朗读效果,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因为学生此时能把握课文总体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境中。

四、朗读助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说明读书能积累写作素材。精读细赏过的文章烂熟于心,便转化为语言背景。

在教《北大荒的秋天》时,先呈现北大荒的秋景图,有一碧如洗的天空,也有清澈见底的小河,丰收的原野等,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使学生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讓学生去细细品味文中描写天空、小河、原野的句子。这样就能体会秋天带给人们的心灵震动。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去朗读课文,学生就能对课文语言有较好的理解和感悟,接着出示相应资料,如“秋天的公园”“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山林”“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校园”等,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语言细细描摹,这样就不会感到困难了。这时,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哈尔朗读课文船长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出发吧,船长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