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RELDRAW教学法的创新与应用

2017-08-08徐苏于洪波

科技资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质量

徐苏 于洪波

摘 要:由于CORELDRAW在平面设计等绘图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应用性,创造性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所喜爱,现已成为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必设课程和重点基础课程。该文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和完成CORELDRAW的课程教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关键词: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53-02

计算机图形技术作为人类最先进的图形处理技术,它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CORELDRAW又以它强大的绘制、文字编辑,图形设计的矢量图形功能,在页面设计、矢量动画、网站制作、位图编辑、网页动画设计和广告作品制作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当前图形设计领域里运用最广泛、最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之一。那么如何综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该文就两种教学法在CORELDRAW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1 案例教学法在CORELDRAW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现实中的实际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最终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人际交流能力和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在注重知识的积累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双向交流。学生在消化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生的操作要在教室的引导下进行,这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深思考,根据学生对案例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例如,为了引入VI设计这个概念,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多个企业的VI案例,让学生讨论每套VI案例中各图的异同点,从而引出VI设计的要素:标志设计、标准字设计、标准组合设计、吉祥物设计,标准图形设计,企业专用印刷字体、基本要素组合规范等。又让学生讨论一些身边耳闻目见的VI的例子,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1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让他们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例如在讲授对象的修整中的简化这个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时下的典型案例-中国联通VI中部分的设计。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涉及到椭圆工具、简化操作、拆分操作这几个知识点,并且可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容易完成。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案例必须典型,要能够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受到案例探究所将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二、案例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水平,找准教学切入点。三、案例必须具有系统关联性和整合性。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地编排,并且要将学生和教师思维进行深度整合。

教师组织案例讨论旨在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对于相同的案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得出自己的实现方法和结论。如在中国联通VI设计中,有的学生提出用简化和拆分,有的学生提出用刻刀和镜像来完成。其实众多方法中最容易实现和最简便的方法还是用简化拆分来完成。让学生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把握恰当的时机使学生具体操作成为其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的重要部分,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让其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交流。

在案例讨论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进行多个层面的总结评价。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用不同方法来探究和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作为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最终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内化为具体行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1.2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同样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处理结果的多元化,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去决策和处理。实际上只要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建立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应利用新奇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并让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分析案例能力和交流经验,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2 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和完成教学

2.1 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2.2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程序

2.2.1 确定任务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应选择某个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利用相关知识和学习经验去同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前面提过的案例做为任务设计的素材,如在讲解CORELDRAW修整工具的使用时,笔者提出了联通的标志图案的设计的任务。从而将修整中的“简化”功能隐含在这个任务里面。

2.2.2 自主协作学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和收集资料的途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自己去筛选有效的资料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学生之间围绕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2.3 学习效果评价

在任务驱动法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2.3 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和编排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这点尤为关键。教师应从总体教学目标出发,将每个教学模块细分为多个学生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每个“任务”来达到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不能独立的考虑教学设计的某个环节,而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目标分解,注重任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将这两种教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以学生知识构建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则为教学情境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这种教學模式今后必将全面在技能教学课程中推广,并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 刘果.CorelDRAW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69-70.

[2] 郑金洲编著.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唐芳.案例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比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3637.

[4] 李永乐.关于案例教学创新应用的再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4):37-40.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课堂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任务导向课程整合理实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