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谈小班化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的伪逻辑及对策

2017-08-08竹林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师生

竹林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73-02

小班化教学因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为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乐说、会说创设了有利的环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逻辑,不少教师片面追求“众说纷纭”的热闹场面,偏离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追求。看似机会多,学生却不一定都想说,听似说得多,学生却不一定都会说。笔者就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试图深入探索口语交际教学在小班环境下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不仅有机会说,而且愿意说;不仅说得多,而且说得好。

逻辑一:小班环境下,学生都乐说,因为机会多了

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与传统的大班相比将近少了一半,为学生参与课堂的交际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教学实践证明,有时课堂上几个学生或部分学生的“热闹表演”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机会多了,学生也不一定乐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交际实践中来,还需要教师精心选择交际话题,并努力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1.精选话题,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有兴趣。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口语交际话题应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生活体验的、有话可说的话题。

同样是上《感谢和安慰》,就可选择感谢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或同学这—话题,老师、同学是学生所熟悉的,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需要感谢的事:学习用品忘记带了,是同学主动借给自己,学习退步了,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让自己迎头赶上;遇到烦恼,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安慰,自己难以忘怀……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就有话可说,自然也就能积极地参与交际实践。

2.准备先导,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有自信

在课堂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不知该说什么和怎么说,也就是心中没底。如果学生能对交际的话题有所准备,事先预热,就会更有自信,也会对话题更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敢说、乐说,-就要准备先于交际。准备,既可以是课前的准备,也可以是交际前的准备。

3.情境驱动,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有热情

口语交际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的,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把生活搬进课堂”,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有教师上《风景优美的地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这一课时,看现场有许多来自外地的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请学生向外地教师推荐家乡的景点。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兴趣就来了,有的介绍金庭王羲之墓、马寅初故居;有的介绍越剧艺术村、越剧博物馆、越剧小镇;有的介绍百丈飞瀑、温泉湖度假村、唐诗之路沿江风景线等;有的学生们还挥着导游旗,欢快地奔到教师的面前,热情地推荐家乡的特产;有的还耐心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又如上《我该怎么办》一课,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天小明跟妈妈到东湖游览,不小心与妈妈走散了,他很着急。你们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吗?假如你是小明该怎么办呢?”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把口语交际情境回归生活体验之中,这样就能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思维和语言表达得到锻炼。

还可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例如教第七册《去年的树》一课,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再现小鸟第二年回来四处寻找树的情境,结合教师讲故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会无拘无束的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上演一演,并推选表演好的小组参加全班表演,这样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趣,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就会得到最大的展示。

4.多元互动。让学生口语交际更主动

由于对口语交际课目标、要求的内涵认识偏颇,一些教师仍局限于“听话、说话”训练层面,在教学中仅让学生讲讲故事,或者回答几个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把多元互动交际,变成单一的你说我听,显然与课标要求相悖。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多元互动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基本要求。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集体之中,创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触、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的互动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交流。

(2)生生互动。这是口语交际课的重头戏,有关资料表明把“集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体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立体型的组织形式。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在家里》一课,教师在指导看图说图导入课题后,可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想好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小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向全班汇报,并通过小记者采访等,对学生发言进行评选:你认为谁哪件事做得好?说说理由,先在小组说,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听后发表看法,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使全体学生在互动中自由地參与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性主动的信息多向交互传递,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

(3)师生与媒体之间互动。多媒体能够虚拟儿童喜闻乐见的实景,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音像化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和展示与当前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尤其音像化的课件不但能增添课堂情趣,而且拓展了口语交际的多维信息,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交流表达。

(4)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如教《压岁钱怎么用》一文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带回家与父母交流,并听取他们意见,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拓展了我们口语交际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交流表达。

逻辑二:小班环境下,学生都会说,因为说得多了

小班教学,只要学生多说、多练,学生自然会说,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就会提高。然而,教学实践证明,没有要求、不经指导的“随性演说”,并不能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口语交际的能力得到提高。

要让学生从乐说到会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要求,有指导,并采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1.从“随便说”到“有要求说”,让口语交际有目标

口语交际的语言虽然不像书面语言那样严谨,但也不能随意,还是要注意语言规范,礼仪得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明确标准,严格要求。

比如我在上《我会拼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始,就提出学生在介绍拼图时要把拼图举高,让每个人看清楚,还要声音响亮,让每个人听清楚的要求。之后的教学环节中,也始终以这一标准来评价、引导学生。学生的介绍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得体。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标准,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2.从“自由说”到“有指导说”,让口语交际有方法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交际者,要参与交际,和学生平等互动,更是引导者,要给学生必需的点拨和指导。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由于口语交际是互动生成的过程,学生的交际大多是即时生成的,内容也比较分散,教师不知该从何入手进行指导。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聚焦话题,可以让教师的指导有一个抓手,进行有效指导。

聚焦话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一个话题的讨论中,便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能说说你喜欢看课外书的表现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看书呢?”等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具体介绍自己的课外阅读。学生掌握了这个例子,这个“一”,就能“反三”地去介绍好其他的课余生活。

3.从“泛泛评价”到“积极评价”,让口语交际有导向

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小班化教学就可充分利用班级人数少,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机会相应增多等特点,采用靈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是一种教学反馈,更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

一方面教师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白该如何交际。“你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还说明了你为什么要感谢他,这样的感谢就显得更有真情实感。”“你介绍的时候声音非常响亮,而且有一个词说得特别好,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这样的评价不仅是表扬、激励,更是一种引导。

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我评价和交互评价,从而促进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同伴发言,欣赏优点,提出建议和批评,在评价中逐渐规范语言,发展语言。如上《感谢和安慰》一课,原先学生并不知道怎样的安慰才能更有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互评,使其明白安慰别人时可以说些幽默的话,活跃气氛;可以向被安慰的人提出可行的建议,帮助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表达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师生
情景交际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