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7-08-08高健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德育历史教材

高健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67-02

历史是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以史育德,既體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那优良的道德传统、学习那些历史伟人的崇高气节。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联系名人事迹进行道德教育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他本身就具备了一个显著的优势:几乎每篇课文中都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手头的资料——教材,挖掘其中正面的、优秀的一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高尚、优良的品格。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不畏艰险七下西洋的郑和等等,都是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那种精神,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要让学生学好历史,那就离不开现实生活。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学会从教材中找好切入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让学生缓慢的、渐进的去领悟。然后再结合现在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变化。古有孔融让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应该要有尊老爱幼的品德,从而联系到我们今天的事迹,大的不说,诸如一些公交车上让座的现象这都是学生可以经常接触、甚至已经做过了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尊老爱幼的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根植于我们的民族之中,又不褪色的一种传承。

二、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解放战争,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也是为中国社会带来大的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世代相传,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荣传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前辈,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但是,在目前这种物质财富极其充足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艰苦奋斗没有概念,认为我们不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该享受时就享受。对于学生的这种观点,教师要结合历史上的相关故事进行修正。以“文景之治”为例,汉代皇帝文帝、景帝以皇帝之尊仍然提倡节俭,他们富有天下却不肆意挥霍,春耕时亲自下田,秋收时参与收割,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最终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梦想。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斗争,如果我们的党和人民不依靠艰苦奋斗,是很难战胜一次次的困难,也无法建立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比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那些错误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贪图虚荣,凭着自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定不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属于我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抱牢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以民族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挥霍、不能浮躁、不能见异思迁。这种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并有效利用,传给子孙后代。

三、身传重于言教,教师要起人格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效力

现在的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物质利益以及竞争观念明显得到了增强.但是集体观念和道德意识却相减弱了.这样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保持自身不被社会的浊流侵蚀.高度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洁身自好,着装整齐,树立自己的凛然正气,模范行为.然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求知,健体,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德育为首”已是如今教育的共识,对于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不同学科都有不少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利用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来确立学习的榜样与典型,在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可小看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是学习效果不佳而沮丧时,教师除了进行思想引导如讲一些名成材的故事进行鼓励之外,还可以推出学生中的榜样,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让他们学习其经验,认识到每做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必须经得起挫折.其次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进而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与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让自己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既要结合教材,又要联系实际,更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德育教育穿插到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而不是生硬的将德育教育强加在教学之中。

猜你喜欢

德育历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