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7-08-08王利君

黑河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有效应用小组合作

王利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需要。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提升;有效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下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方式的一种,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一、二学段的小组合作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低段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合作学习。

创设情境是第一学段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不到9岁,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述童话故事或创设情境的方法,将要解决的问题融入其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情境教学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例如:在教一年级“比一比”时,可创设“喜鹊和乌鸦筑巢”的童话故事情境,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使用材料的多与少、大与小,形象展示教学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创设学生捡饮料瓶的情境,十个饮料瓶放在一个袋里,怎样快速查出总数,学生很快学会了“凑十法”进位加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第二学段要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及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为此,在第二学段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扶、放”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放”的方法,让小组自己看书学习、总结汇报;教学难度较大时,采用“扶”的方法,提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提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序地合作学习。

2.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可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目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获得自信。此外,合作中小组成员要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个学生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小组角色要互相轮换,增进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3.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一定要确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学习方法,评价的标准等,重点内容用一体机展示。还可以将这些任务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教学“角的认识”“四边形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角,有哪些四边形,形状完全相同吗?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体验身边的数学。

4.开展合作与探究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什么情况下自学,在什么情况下合作、探究是关键。比较浅显的知识学生自学就可以完成,如约数和倍数教学;有些较难的知识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如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学习任务落实到个人,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有些能实际操作的要亲临现场学习,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分组计算学校篮球场、足球场的面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计算,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懂得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5.交流和评价

交流、评价是学生间总结学習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作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听的学生要真诚接受其他组的意见。在倾听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进行奖励。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要明确

教师应首先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让小组有目的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究。根据学段不同制定不同层次和梯度的目标,要符合学段课标的要求,难易适度,照顾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

2.小组合作学习层次要相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的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细致了解。不能把优等生全分到一组,更不能把学困生都分到一组,这样起不到小组合作的效果。要把优等生、中间生 、学困生均匀分配,让优等生指导学困生,使小组整体学习都有所提高。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小组内部分工更要明确,每名成员都有事做,如组长负责全面组织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记录员负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记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在10分钟左右完成,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及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要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查;对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乐意、能否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考查;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对数学的兴趣。每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都要有总结和评价,评价是多元的、灵活的。可以是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可以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一组情况进行评价,要视教学时间和课型而定。每节课的评价可以写在教案的后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找出不足,改进缺点,同时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小学阶段的数学合作学习,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进行调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3).

[3]李淑媛.论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J].教育研究,2002,(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有效应用小组合作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