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晨读

2017-08-08韩龙

黑河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素材成长

韩龙

[摘要]晨讀,顾名思义就是在早晨时间内的朗读。这种形式的朗读在许多学校里都在开展,但形式、内容和方法略有不同。晨读如果开展得好,可以振奋学生一天的学习士气,同时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如果选择好晨读的形式和内容,晨读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本文就如何通过晨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了探讨。

[关键词]晨读;成长;阅读效果;素材

科学、有效地选择晨读的形式和内容,不仅能让学生积累许多美文素材,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有“料”可裁,也能对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晨读,会助力和推动学生的自我成长,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加油站”。

一、做好晨读前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见早晨的时间何其珍贵。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经过了一个夜晚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后,早晨处于十分清醒的状态,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是学习、工作的最佳时机。对学生来说,利用好早晨的大好时光进行晨读,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品德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要求教师在开展晨读前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好。先要制定一个关于晨读的内容、形式、时间、纪律及其他要求的周密计划;然后对学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晨读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晨读;再把计划宣布给学生,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投入到晨读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做起来的计划性更强,让晨读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晨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大多数的晨读在形式上比较单调和死板,其有限的内容、单调的读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晨读一般都采取让学生齐读、自读或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句一句领读的形式。这种传统的朗读方式,已不能充分表达学生读书的情感。特别是齐读和领读,既不利于体现各种不同读物、不同文章的不同阅读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抒发和表达。这些固定生硬的形式,约束了学生朗读的自由,让学生不主动深入理解、不主动追求主观独特经验感受,学习的惰性增强,从而阻碍了个性发展。

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倡和推荐更多的朗读形式,以供学生自由选择。除齐读、自读和领读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读、分角色读、边表演边读、诵读、竞赛赛读等。例如,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意识,同时也适应当下新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分角色读可以增加读课文的趣味性;边表演边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竞赛赛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总之,不同方式的晨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增强朗读的感情色彩,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晨读的效果得到强化。

三、教师要做好引领、指导和管理

晨读不论怎么读,教师都要做好指导者、参与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如果学生读得太过自由散漫,就会像一盘散沙,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自己不仅要明确晨读的重要意义,更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样的书,并给自己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用心地去读、去体会、去感悟。所以刚开始晨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晨读的内容、朗读时的技巧、朗读方式、坐姿、纪律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把这些工作交给班级干部或者有朗读特长的学生来管理,这样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为学生以后有条理、规范地做事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晨读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晨读的内容是语文教材中或课外的经典古诗词、现代美文、英语课文和单词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积累运用,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更加自如地应对。但是学生的阅读量长期被固定在一个范围内,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减弱,很难有感情地全情投入晨读中。由于学生是活泼、有个性的群体,学习情况和状态处在时时的变化中,所以在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和实际情况调整晨读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读一些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哲理故事以及一些与学习和成长有关的资料等,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阅历和见识。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带有励志性质的文章或故事作为晨读的内容,起到引领和规范学生品行的作用。比如: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状态特别不好,一些学生出现了不良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网上找出大家所熟知的《盲鳗的故事》作为晨读的文章,让学生朗读。我又根据故事的内容并结合班级当时的情况,给学生这样的启示:这种小鱼把大鱼吃掉的现象,在我们班级学习生活中也有所存在。你们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小缺点,不就是故事中的“盲鳗”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什么人有了缺点,哪怕是很小的缺点,假如不够重视,不去努力克服,长期发展下去,就会逐渐变成大的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最终变质堕落,常常是从小事开始,逐步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自己毁掉人生前途。因此,我们不能对小缺点、小错误持不重视的态度,必须防微杜渐,把那些我们不在意的小错误、小毛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最后,我把内容制作成课件,在每天晨读时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让每位学生都写出读后反思,在晨读时间里轮流读给伙伴听。一个星期后,班风明显好转,达到了既管理学生,又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为了巩固晨读的效果,教师可以把早读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行为养成,阶段性地调整为“励志早读”,如读《学会把自己归零》《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等经典的励志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正能量;还可以把一些经典、有教育意义且学生能够把握的课外文言文当作早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文言文知识,同时也学习了传统的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五、做好阶段总结及奖励工作

学生之所以不重视晨读,是因为他们觉得教师无法对晨读进行检查。对此,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测,或抽查背诵,或集体背诵,或抽查默写,或安排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获得最佳的晨读效果。我曾经利用晨读时间组织过几次朗读比赛,督促学生主动去博览群书,改变被动的“要我读”,成为主动的“我要读”,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晨读每进行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总结。从晨读的内容是否需要调整、遇到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收获、形式是否需要改变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师生一起针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次解决改进,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晨读工作,使晨读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对那些在晨读过程中表现较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发给证书或一些比较实用的学习用品作为奖励,让学生在晨读中找到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六、做好材料的整理和保存

材料可以按照晨读刚开始时读的是什么,出现问题以后读的是什么,学生自我总结和学习心得等进行分类,分好类别以后教师根据实际开展中的各种情况分类做好批注,总结得失;然后做好各种材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文本。这些看似是无用的工作,实际上有很大的作用。在整理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会静下心来梳理材料,批注和点评时也会反思、总结晨读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得到提升,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晨读工作添砖铺路。

当然,开展晨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很好地利用晨读的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地开展,一定会对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梅.语文晨读有妙招[J].考试周刊,2011,(58).

[2]杨焕梅.科学安排高中语文早读[J].素质教育,2012,(02).

[3]周倩.阅读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的佳径[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4]李孝奎.让阅读成为中学生生活的常态[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7,(Z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素材成长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