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留学生证“哈佛凌晨四点半”为“假鸡汤”

2017-08-0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哈佛鸡汤学子

“哈佛凌晨四点半”最初是作为言之凿凿的、阅读量超10万的文章在网上被疯转,后来还编辑成一本书被公开出版。该文描述的是,凌晨四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学子们座无虚席,都在静静看书、做笔记或思考问题。无论是书或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主旨都是:此刻打盹,你將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然而,2016年9月8日,于2016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中国留学生李柘远发布长微博称,其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在哈佛,除了24小时开放的勒蒙图书馆以外(但其零点后人就很少了),其他79家图书馆都是零点闭馆。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和世界上其他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多维解读

“哈佛凌晨四点半” 骗了多少人

“哈佛凌晨四点半”只是抹了点鸡油的“假鸡汤”,可是,这样的“鸡汤”为何迷倒了那么多国人,尤其是中国学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给哈佛教育的世界性杰出成就套上了中国式思维的论证。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其中有40位诺贝尔奖得主、30位普利策奖得主、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这些教育成就和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取的,而是勤奋、大量付出的结果。这既符合中国人发奋图强、闻鸡起舞的历史,也符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工作的勤奋,以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信条。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话当然是成立的,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度,或一定的临界值,例如人的生理极限,就有可能走向歧路。对此,李柘远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没看到谁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这些学校学生崇尚的,是一个叫做‘productiveness(效率,多产)的词。”讲究学习方法和效率既是哈佛学子成才成功的奥秘,也否定了“刷夜”、熬夜和通宵达旦的做法,因为后者既有违科学,也超越了大多数人的正常行为方式。没有谁能长期违背自然规律而获得成功,只有在名校的光环和没有眼见为实的调查确认之前,颠倒黑白的“哈佛凌晨四点半”才能骗到人。

教育“假鸡汤”不要端起来就喝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类似的教育“假鸡汤”,大有层出不穷之势,成为教育舆论场上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假鸡汤”文通常以刺激人神经的故事、数据为引子,以地摊成功学为主料,以富有煽情色彩的文字为佐料,再以浓烈的个人情绪为炉火,精心熬制而成。它们的逻辑通常很简单:社会竞争激烈,想要出人头地,教育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途径。然后,教育的成功被直接简化为考上一所好大学,要考上好大学就必须玩命学习,必须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赢在起跑线上,总之,必须一路勤学、苦学、往死里学。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勤奋、刻苦也是优秀的品质,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无视基本的教育规律,习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任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假鸡汤”宣扬的是丛林哲学,贩卖的是功利主义教育观。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只看重眼前一时的教育成果,为了考高分、上名校,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代价。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创新创造能力欠缺等当前国内教育广受诟病的问题,与此都有一定的关联。随着这个“完美励志故事”的破灭,希望那些喝惯了“假鸡汤”的人们,可以从此少一点轻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与清醒。

时评佳作

“哈佛凌晨四点半”是“鸡汤”还是“迷魂汤”

文/饶身坦

多年来,一篇“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的著名“鸡汤文”,在社会上流传颇广,此“汤”的具体出锅时间已不可考。早在2012年,市场上就出现了以此为内容且同名的《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书,可见其流毒已久。作者自诩书中介绍了中国学校里学不到的成功秘诀,是改变万千哈佛学子命运的金科玉律。此话一出更让此书一时洛阳纸贵,如今看来,书中的“金科玉律”实为杜撰,这碗“哈佛凌晨四点半”的“鸡汤文”,编造的是惊天谎言,给人的只有误导,危害的是广大学子的健康。

这碗陈年“鸡汤”在2016年9月被揭开了庐山真面目。据证实,哈佛本校的图书馆大多数都在晚上12点前全部关门,几乎很少有人夜读,凌晨四点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实属一派胡言。一碗“假鸡汤”为何能风靡多年,其中有何玄机呢?

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助其流毒多年。此则“鸡汤”借的是哈佛之名威。首先,哈佛大学作为世界最顶尖的大学,是无数学子的仰慕之地。谁愿意怀疑与批判自己朝思暮想的偶像呢?其次,对于令人可望不可即的哈佛,国人的第一反应似乎是:这里聚集的绝对是全世界最勤奋的学生,他们必须苦读至凌晨四点半。这种“想当然”的惯性思维,成为了此“鸡汤”流传甚广的重要原因。即使违背了日常规律,也能忽悠得天衣无缝。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学的课程主要集中于白天,如果学生们每日都通宵达旦地待在图书馆,哈佛的课堂岂不天天昏睡一片?再次,难道哈佛的教师与管理层不担心学生的身体状况?长期不休不眠的夜读,伤的是学生的身体,其学习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碗“哈佛鸡汤”,如果离开了它的广大信徒,是不可能长久“飘香”的。而谁最爱这种“鸡汤”呢?毋庸置疑,绝对是广大正在奋斗的青年,这一点在部分高校学子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一切科学文化知识与人间真理都抵不过一碗“鸡汤”的慰藉。这碗“鸡汤”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精神鸦片”和“万能饮料”,必须天天饮,时时喝。然而,长期依赖伪劣“鸡汤”犹如饮鸩止渴,最终会让人萎靡不振。回想五四青年为何具有“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气?是因为他们常喝“心灵鸡汤”吗?错!是因为他们常怀的救国之心,常抒“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救国之志,身体力行,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向着民族振兴的目标不懈奋斗。青年时期是人生最富有激情与梦想的时期,如果一味依靠“鸡汤”来刺激和扮靓自己,其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无所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如今,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亮了中国大地,正是我们高举复兴旗帜、投身复兴伟业之历史新起点。百年耻辱不可忘怀,“迷魂鸡汤”更需警惕。我们必须坚定信仰,克难奋进,向着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前行。

——摘自“荆州新闻网”

点 评

本文开门见山,首先还原了“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这一长期被奉为经典“鸡汤”的发展轨迹,并直接点明真相,探讨其风靡多年背后的玄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假鸡汤”的流行,正是因为迎合了国人对最顶尖大学“想当然”的惯性思维和青年人对“心灵鸡汤”的依赖,论证理性客观,发人深省。继而进一步指出“假鸡汤”的危害——青年人一味依靠“鸡汤”来刺激和扮靓自己,其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无所作为。结尾处升华主旨,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旗帜鲜明地再次摆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坚定信念,警惕‘迷魂鸡汤。”可谓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猜你喜欢

哈佛鸡汤学子
杏林组曲·学子赋
DIY鸡汤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鸡汤热线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