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文库目录与泽田瑞穗的戏曲收藏
2017-08-08杨慧
杨慧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临汾 041004)
风陵文库目录与泽田瑞穗的戏曲收藏
杨慧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临汾 041004)
泽田瑞穗作为日本汉学界著名民俗学家,曾多次赴华搜集民俗曲艺文献,其藏曲与研究相得益彰。其藏曲以重实用与好博通为主要特色。其藏书目录《风陵文库目录》戏曲文献部分的类目设置与以往戏曲目录的分类颇有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泽田瑞穗 藏曲 风陵文库 戏曲目录
泽田瑞穗(1912—2002),日本高知县人,1934年毕业于日本国学院大学高等师范部。曾任天理大学本学文学部、文学研究科及早稻田大学教授,是日本汉学界的中国民俗与俗文学专家。泽田氏曾多次赴华,在20世纪40年代游历于北京并多次搜集民俗材料,解放后亦有游走中国的经历。其间,购入的大量民俗曲艺资料、曲本文献与戏曲研究著作使其收藏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收数量较大的有两类①。一类是民间信仰与文学的相关文献与物品,如中国年画与民俗版画,一类是说唱及曲艺唱本,包括宝卷、俗曲等文献。与其收藏相得益彰,泽田的研究旨趣与成果也多集中在中国民俗信仰及俗文学方面,如关于宝卷的研究,关于中国宗教及民间信仰的研究,关于说唱文学与戏曲的研究。在其晚年,泽田氏将所有收藏赠予日本早稻田大学,而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特辟“风陵文库”以庋藏,并进一步电子化供读者使用。
一、《风陵文库目录》的编制与分类
泽田瑞穗书斋名为“风陵书屋”,特借晋、陕、豫交界处的“风陵渡”为名。其藏书全部赠予早稻田大学,而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也以“风陵文库”统称其所赠书籍,供读者开架借阅。为纪念早稻田新图书馆建成,泽田瑞穗曾手书《题风陵文库》一诗,其诗云“燕赵晋阳鸿爪轻,往年踪迹半忘程。大江东转风陵渡,移命旧时书室名。”[1]扉页作者借此简要介绍其书斋名称的由来,同时也回顾了自己早年游走中国的人生经历。多次来华搜访文献的行动使泽田瑞穗拥有大量戏曲、民俗文献,故“风陵文库”的藏书别具特色,亦得到学人肯定:
文库的最大特征是藏有包含明版在内的近二百种宝卷,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堪称一时无两。宝卷之外,有数千册俗曲和戏曲,以及弹词、鼓词、影卷、剧本、宣讲、善书,还有民间信仰和秘密结社相关资料,其中包含大量流布民间而易于散佚的文献。这类文献在中国本土也已经不易寻见。所存曲本中,尤以众多的梆子腔剧本最为难得,有一些在中国本土也已经无存。[2]83-84
可见,其藏书以宝卷、俗曲为多,尤以梆子腔剧本为难得。因其研究重心在宗教、民俗方面,故所藏文献并非仅为戏曲,而是博涉多门。我们可从《风陵文库目录》窥得其收藏之一斑。《风陵文库目录》的编制是基于泽田瑞穗的所有藏书,相较其他与戏曲有关的目录如松泽老泉(1769—1822)《汇刻书目外集》、神田喜一郎(1897—1984)《鬯盦藏曲志》、长泽规矩也(1902—1980)数种自编目录,该目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松泽老泉为书贾,因藏书、贩书而成簿录,神田喜一郎藏曲多得善本佳椠而成提要,长泽规矩也长期逗留中国大量购曲而成大观,进而因其藏曲而自编目录数种。以上目录的作者在目录编纂中都能够将自己对于戏曲的认识融入其中。如松泽老泉的时代,戏曲文献仅为零星流传,故仅数种载录其中。神田喜一郎在中日学术积极交流的时代得到许多戏曲善本,虽非专注于戏曲文献,但藏曲依然能够得风气之影响,故《藏曲志》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了丰富的学术内涵。作为文献学家的长泽规矩也,其数种目录或来自个人藏书,或为日本图书馆、文库的整体调查,皆属亲制目录,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其目录反映的不光是个人藏书的多样,更是对于那个时代一定程度的还原,其价值无疑值得我们重视。对比以上目录,《风陵文库目录》则有同有异。差异在于该目录并非藏书者自撰。目录编成于1999年,泽田氏未与斯役而于2002年逝世。虽然非其自制,在真实反映个人藏书方面,则与松泽老泉、神田喜一郎、长泽规矩也等人的目录基本相同。从《风陵文库目录》的凡例,我们可以看出藏书者与目录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分类的设置上对于泽田瑞穗的著作有所参考。在分类、著录方面,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编制者完全根据所赠文献进行类目的设置。据时任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浦川道太郎所撰《前言》可知,除了图书馆相关人员参与编制,还有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稻畑耕一郎教授的参与[1]前言。故《风陵文库目录》的编制虽非作者亲制,但汇聚了当代学者与图书馆业者的努力与思考,称之为前辈学者与后继者共同努力的思想结晶并不为过。因而泽田瑞穗对该目录的编制提供了基本藏书以及一些间接的影响,而非作者自撰的特点或许反而成为该目录的一种优势。
《风陵文库目录》成书较晚且非藏书者自制,但其特点或优势亦甚明显。在分类与类目的设置方面,其可供参考者甚多,故而类目的设置亦更趋合理。可以说,在戏曲目录的创制上,为始者难,后进者易。《风陵文库目录》共分经史子集、丛书部、准汉籍·和古书六部及“新学部”、“民俗资料”两部,戏曲文献皆入集部词曲类、曲艺唱本类、戏剧曲本类,其类目的具体设置如下:
第5词曲类
词集之属、词选之属、词谱词韵之属、南北曲之属、曲选之属、曲话之属、曲谱曲韵之属、目录丛刻之属
第6曲艺唱本类
宝卷、道情·燄口、弹词、鼓词、大鼓书、子弟书、竹板书、木鱼书、石派书、牌子曲、岔曲、时调小曲、某种唱本、杂歌、莲花落、笑话·谜语、相声、双簧、曲谱、选录
第7戏剧曲本类
京剧、梆子腔、嘣嘣戏、影卷、某种戏词[1]目录
另外“新学部”二级目录“中国文学”下的三级目录亦包括“戏曲”、“曲艺”两类戏曲文献:
中国文学:文学史、作家论、全集·丛书、诗、乐府·词·诗话、近代诗、古典小说、近代小说、散文·书简、儿童文学、戏曲、曲艺、敦煌关系、民间文学·故事、笑话、歌谣[1]目录
从以上立目可见,集部中戏曲文献属目之丰富,尤其以曲艺见长。在三级目录(即属目)的确立数量上,更为细致合理。这里略言前贤分类以见其善。
松泽老泉《汇刻书目外集》作为较早著录戏曲文献的目录,表现出与后世目录在归类上的不同。该目第九则凡例云:“此编虽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区别次序,错杂出入不加精核者,一遵顾氏《汇刻》之式,不复细分其部云。”[3]253由凡例可知,其编目一准四部分类法,即以经史子集为序。该目著录的《梨园雅调六十种曲》等六种戏曲丛书皆载于该目第五册之末。而就内容来说,第五册为四部之子部。第六册即为集部,故首先著录《楚辞》文献。那么如此分类的缘由为何?笔者推测,在戏曲文献尚未多有的时代,戏曲文献尚未获得分类上的独立地位,作者似乎并未将戏曲当作文学之一支。著录于子部之末,似乎也意味着是属于在子部难以找到确切分类的文献,或许可比拟荀勖(?—289)《中经新簿》所为。《中经新簿》就曾将当时刚刚出土尚未经过整理的汲冢文献置于集部之末②。因戏曲文献仅六种,应非误收于第五册,故于此可见戏曲文献东传初期的地位。进入20世纪,日本汉学界对于戏曲小说的研究进入了新的纪元,而民国时期的中国学风丕变。随着一批中日学者将戏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一支而开始广泛收集与深入研究,这种影响在目录的编纂上也逐步凸显出来。长泽规矩也在20世纪初叶多次来华,大量购置古籍与曲本,其后自编多种家藏文献目录,也曾将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馆藏调查情况编制成相关目录。其《家藏旧钞曲本目录》发表于1936年,分为昆曲、昆弋、总集、乱弹、二黄、梆子、影戏、大鼓、子弟书、莲花落、快书、岔曲、宝卷,另附录包括刊本昆曲选集、刊本二黄选集、刊本杂曲集等类[4]230-250。其《家藏曲本目录》发表于1938年,分类有杂剧、传奇、乱弹、弹词四类[4]334-339。《家藏旧钞曲本目录》分类上设置大量曲艺门类,可谓已开先河,而《家藏曲本目录》在类别设置上,也将乱弹、弹词作为重要种类单列。长泽规矩也的藏书与泽田瑞穗有类似之处。长泽氏初到中国,曾大量购买古籍、曲本,出手大方且购买之书皆较为冷门,所以在图书市场的供求关系方面“使情况一时为之大变”[2]114。因其大量收藏俗曲、曲艺作品,故目录在分类上也有所相近。神田喜一郎《鬯盦藏曲志》在分类上有其个性,因其精于文献学,于版本多所讲求,同时尤为喜爱带有精美插图的曲本,故藏曲中精品甚多,而于俗曲并未留意。《鬯盦藏曲志》依其藏曲而设类,分别为杂剧、南戏、散曲、曲谱、译本五种③,并无当时坊间常见的如俗曲一类的收藏。因神田氏在中日学界亦为领风气者,且学术活动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故所藏曲本、曲谱多为当时中日著名学者收藏,也包括了来自英法的译本。
较之前面几种目录,泽田瑞穗的收藏同样特点突出,体现在目录中则为民间戏曲、曲艺在目录著录中的类别细化。从类别的细化也可推见其藏书之初视野与常人的不同。在购置时,泽田氏古今并重,其购书的覆盖面较长泽氏又有所扩展,既有传统戏曲文献的购入,又兼及当时流行民间的唱本,甚至包括了笑话、谜语等通俗读物。传统戏曲文献的收藏中数量较大的是影印本与排印本。如“曲选之属”依时代录元、元明、明、清、历代、散曲的顺序著录历代曲选,其中元代曲选有1924年影印的《古今杂剧》、1936年影印的《元人杂剧全集》、1956年排印的赵景深(1902—1985)《元人杂剧钩沉》、1961年排印的《元曲选外编》、吉川幸次郎(1904—1980)等人注译的《元曲选释》[1]78-80。“目录丛刻之属”收有上海古今书室1914年石印本《传奇汇考》、上海六艺书局1932年排印本《增补曲苑》、中华书局1940年排印本《新曲苑》[1]86-87。其他传统曲本的著录皆如是,即多为民国或解放后的影印、排印本。可以说从收藏上,对于这些传统曲本的购置也表现出当时图书业在曲本流通方面的转变。从过去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为数甚夥且刊印于明清的曲本、曲谱到排印本、影印本的大量印行,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戏曲研究领域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技术上,排印技术逐步成熟并渐趋推广至整个出版业。学术上,戏曲研究所需的大量基础文献在学人的不断努力下成批出现,使得学术界不再为材料所困扰。这种技术与学术的古今之变在民国时期酝酿着,直至渐渐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泽田氏对于戏曲文献的购置也体现出其身处时代与长泽氏等人之不同。除却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主观认识上的不同也成为藏曲旨趣略殊的因由。长泽氏精于版本鉴定,对于包括经史文献在内的善本佳椠颇多留意,故收藏在版本上亦得其学术背景之影响,如其所购之明宣德本《新编金童玉女娇红记》与明崇祯本《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可为佐证。因其罕见,长泽氏名其书房为“双红堂”以记之。而此类稀见刊本在泽田氏的藏书中并不常见,反而其藏书以常用、常见为收藏旨归,在收藏旨趣上与神田氏、长泽氏颇有不同。其注重中国民俗研究的学术背景,也对其收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流传坊间的笑话、谜语,这类不会被藏书家纳入收藏的文献自刊行时即旋生旋灭,如今却已经成为并不常见的图书,此类文献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世风世态有所助益。
二、泽田瑞穗的藏曲特点
泽田瑞穗集中藏曲的时代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距离神田喜一郎、长泽规矩也游历中国各地的时间晚了数年,且在长泽大量购置曲本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政府已经格外留意其购书活动,迁延至泽田抵京购买书籍时,藏曲热潮已然过去,故可购入者的质量与数量已不似之前那样乐观。从风陵文库的藏书及《风陵文库目录》的著录内容可见其藏品之范围,亦可见泽田氏的收藏特点在于非常注重文献的实用与博通。
藏曲家收藏典籍各有偏好,或者着意于版本,以善本精钞为尚;或者关注某类专题文献,而泽田瑞穗的收藏给我们的印象则是他并不注重版本,亦非喜好某种剧种,而是比较注重实用价值。这里所谓“实用”体现在两个层面,一则是文献收藏并不注重版本价值,一则是遵从泽田氏自身的研究趣味。泽田氏的藏书并不以戏曲文献的版本为关注点,所以在购置图书时不会以明清刻本为收藏对象,而是购入许多常用易见的图书。
同时,在其具有民俗学背景的学术旨趣驱动下,文献的价值被重新评估与利用。在泽田的俗文学研究著述中,当以与佛教道教相关的研究成果为多,其次是关于中国民间崇拜与信仰的民俗研究,再次是小说与说唱文学的研究,关于戏曲的研究著述仅有《宁献王和他的杂剧》(《汉文学会报》第十辑),《余莲村的劝善剧》、《滦州影戏的艺术》、《禽虫戏》、《天上的桃——绳奇术》等数种,而且他的戏曲研究旨趣多与民俗相关。如在《余莲村的劝善剧》中梳理了余莲村的生平资料,并附有《庶几堂今乐初集》、《庶几堂今乐二集》二十八种曲本的内容提要,论述了其皮黄的创作与劝善思想的表现[5]329-361。《滦州影戏的艺术》一文首先回忆了泽田氏当年在北京骑河楼留学生会馆初次看到皮影戏的经历,当时所看的《水漫金山寺》、《西游记》、《烧狐狸》等剧令其印象深刻,尤其是《西游记》对于火焰山的表现以及《水漫金山寺》的“妖艳而哀切”[5]363。文中详细介绍了关于影戏的影偶制作、唱词、伴奏与表演的整个过程,还附有剧中白素贞跪于法海前泣诉的唱词及日文翻译。而在风陵文库的收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泽田氏的影戏收藏。其中,恰好也有《白蛇传》(即其所谓《水漫金山寺》)题材的影戏影偶,由此也可见其对于影戏的喜爱。《禽虫戏》一文爬梳历代文献,介绍了以乌龟、蝦蟆、蚂蚁、鸟雀等八种禽虫为表现对象的表演[5]387-405。《天上的桃——绳奇术》通过挖掘明清文献介绍了中国古代魔术——绳奇术的发展[5]407-411。可见其研究的落脚点与日本其他戏曲研究者旨趣稍异。
博通的特点则体现为涉及文献的广泛。泽田氏的收藏在案头本与演出本、戏曲与曲艺等多个领域间跨越无碍。同时,泽田对古代剧本曲本与现代研究著作皆有留意。对传统的杂剧、传奇作品与现代正流传于坊间、上演于城市舞台、乡村的曲艺作品也未分轩轾。其中元明杂剧、明清传奇成为曲选中的主要著录,如向为学界重视的《盛明杂剧》、《古今杂剧》等等皆是。而泽田氏对民国二三十年代以及解放后中国大陆层出不穷的戏曲丛书也积极收藏。如毛晋(1599—1659)的《六十种曲》、王季烈(1873—1952)的《孤本元明杂剧》、卢冀野(1905—1951)的《元人杂剧全集》、隋树森(1906—1989)的《元曲选外编》、郑振铎(1898—1958)的《清人杂剧二集》等等常见曲选,皆可从目录著录与文库收藏看到。除了原始文献的搜集,泽田还注意购入当时研究戏曲的相关著作,这一点格外特别。《风陵文库目录》将此类文献置于“新学部”之中国文学,其下又分“戏曲”、“曲艺”两类,包括了民国时期曲学研究著作及重要期刊。如吴梅(1884—1939)《中国戏曲概论》、《曲学通论》、《顾曲麈谈》,孙楷第(1898—1986)《述也是园古今杂剧》等书。以《述也是园古今杂剧》为例,目录著录内容为“孙楷第《述也是园古今杂剧》图书季刊社,《图书季刊专刊第一种》,民国二九年一二月,274P,26cm”[1]263。其条目著录均如此注明作者、出版信息及版本大小、总页数等,甚便读者。分类上,目录编制者将研究论著列入“新学部”下“中国文学”的戏曲、曲艺两类中,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藏曲内容的特殊性。泽田氏对于戏曲研究一直予以关注,且与中国学者亦有过从④,故在藏书中研究著作占有一定比例。自其收藏,我们可以看到,在时间分布上,自民国时期到当代的学者都有涉猎。比较早的京剧研究专著,如辻听花(辻武雄,1868—1931)的《中国戏曲》(北京:顺天时报社,1925)、张友鸾(1904—1990)的《汤显祖及其牡丹亭》(上海:光华书局,1930)等等。泽田氏曾表示对于赵景深(1902—1985)的著作“尽力摸索搜集”[6]34,除此之外,还有《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王利器,作家出版社,1958)等其他中国大陆学者的著作。另外,因其身在日本,能够得其便利,将海峡两岸的研究著作均纳入视野,故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来自港台的出版物,如金梦华《汲古阁六十种曲叙录》(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陈卓莹的《粤曲写作与唱法研究》(香港:百灵出版社,1977)、曾永义的《中国古典戏剧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等等。
泽田瑞穗对案头本与演出本亦未分高下而皆有收藏。案头本上文略及,此处不赘,这里略述其关于演出本的搜集。泽田氏曾表示“在戏曲演出方面不在行”[6]34,但在购书方面并不排斥演出本。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其藏书中有大量曲本是当时的演出本。如收录当时通行剧本的丛书《新编戏学汇考》,该书为残本,仅存五至十卷[1]176-178。还收有上海文宜书局出版的《绘图京都三庆班真正京调全集》,该丛书收有小叫天(谭鑫培,1847—1917)《宝莲灯》、《铡美案》、《南天门》的剧本,扉页题“真正京都头等名角小叫天曲本”(图1)⑤。其藏书中京剧、梆子剧本占有很大比重。其所藏京剧剧本多刊印自上海与北京两地的书商,如上海文宜书局、观澜阁,以及北京打磨厂、琉璃厂的书商等。若以版本价值衡量,这批刻本质量较差,印刷不精,文字舛误常见,算不上是善本。但是其收藏的戏曲文献包括很多清末民初曾经上演的剧本。因其能够还原当时的表演现场,故今日看来,这些曲本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类剧本全本者较少,以折子戏居多,多是五出左右剧目的合刊,剧本名称则以第一出戏命名。多冠以“绘图”、“……头等名角曲本”等字眼,同时辅以插图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如上海观澜阁刊印的《绘图玉堂春全本》、《绘图打鼓骂曹操》、《绘图献美妃》等剧本中均有插图,图中皆为演员着戏服的表演场景,再现了当时表演之情态,据此亦可推见当时演出之盛况,颇有趣味。“头等名角”有时缀有具体人名,如杨月楼(1844—1889)、梅兰芳(1894—1961)等,有时是誉称,如小叫天、小穆子(穆凤山,1840—1912)等,有时仅标“头等名角”。这些曲本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三、余论
泽田瑞穗因其研究之便,对于中国曲艺文献、戏曲文献、物品多有收藏,其藏曲旨趣较前人颇有不同。故虽藏书目录非其自撰,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其藏书的独特文化意味。这些收藏见证着20世纪中国戏曲文献在日本的流传以及民国时期各个剧种的发展轨迹。同时,从一个侧面,泽田瑞穗的藏曲对于我们探究我国20世纪40年代的戏曲表演与文献传播,乃至学术研究都会颇有助益。
注释
①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将“风陵文库”的部分收藏电子化,其数据库名称为“中国の民間信仰と庶民文芸”,其中包括两大类文献,为“口唱文芸の世界”与“民間信仰と文芸”,相关数据提供在线浏览及免费下载。笔者之分类亦据此数据库而来。网页地址为http: //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furyobunko/index.html
②《隋书经籍志》载《中经新簿》丁部即集部,分类为诗赋、图赞、汲冢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06页。
③参神田喜一郎:《鬯盦藏曲志》,见《神田喜一郎全集》第四卷,京都:同朋舍1990年版。
④如泽田瑞穗在《理论的戏曲史——简介赵景深著〈曲论初探〉》中言及赵景深著作寄赠之事,也谈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在北京时错过购买赵氏所著诗集、小说集的遗憾。见《文教资料简报》,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中文系资料室编,1984年11期,第34页。
⑤参《绘图京都三庆班真正京调全集》,上海:文宜书局,年代未详,早稻田大学中央图书馆藏。
[1]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编辑室.风陵文库目录[M].东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1999.
[2]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松泽老泉著.弥吉光长校.汇刻书目外集[M].武藏村山:青裳堂书店,1982.
[4]长泽规矩也.家藏旧钞曲本目录[M].长泽规矩也先生喜寿记念会.长泽规矩也著作集(第五卷).东京:汲古书院,1989.
[5]泽田瑞穗.余莲村的劝善剧[M].泽田瑞穗.中国的庶民文艺.东京:东方书店,1986.
[6]泽田瑞穗撰.江巨荣译.理论的戏曲史:简介赵景深著《曲论初探》[J].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中文系资料室.文教资料简报,1984(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60116)。
杨慧,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戏曲文献学。
G272.2
A
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