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
2017-08-08山西侯向阳裴新峰
山西 侯向阳 裴新峰
《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
山西 侯向阳 裴新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高度,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2017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央视热播。比赛中,诗词之美带给人们的震撼,参赛选手带给人们的感悟,都在引发着人们对诗意人生的向往,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期盼。人们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关注不断延续,由此引发的讨论不断。
第一组设问,《文化生活》命题方向。
(1)诗词遗产继承是传统文化继承中极为重要的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只考6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背古诗词”,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引发收视热潮、刷爆微信朋友圈的原因。
(5)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意义。
(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继承和发展关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诗歌创作。
第二组设问,《生活与哲学》命题方向。
(1)阅读、背诵、理解、欣赏,这是我们接触古典诗词的方式。有人认为“读五十首唐诗,不如把一首唐诗读五十遍。”运用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5)有人认为“古代艺术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学习古诗词没有必要”。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三组设问,合理建议命题方向。
(1)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我们日常所知的诗词在手机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但是诗词的背诵依然重要,请你为诗词的背诵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但体量大、翻译难使得它在汉语世界难以流传。请你为少数民族诗歌的流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提出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第一组设问。
(1)提示:教育的作用,详见《文化生活》(人教版)教材46页;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作用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国家的意义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文化软实力。
(2)提示:不要用功利化的思想看古诗词背诵,不要纠结于要不要背古诗词。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背诵古诗词能提升学生的感受力、未来竞争力,能指引学生的一生。
(3)提示: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继承与创新(展开)。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4)提示:大众传媒的作用(展开)。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全民参与,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5)提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对社会对民族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展开)。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意是《文化生活》知识);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发展什么,如何发展。
第二组设问。
(1)提示: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量变过程和质变过程,背诵的“量”固然是越多越好,但关键是“质”,不仅要能够背诵作品,更要对文本有准确的理解,真正体悟到诗词之美。
(2)提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解读中国诗词(部分)与中华文化(整体)的关系。我们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传承创新中国诗词,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3)提示: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继承与发展的对立分析;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有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4)提示:发展的含义与实质(展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就要发展中华文化。按照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的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辩证否定原理结合材料分析。
(5)提示:对立统一原理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否定古代艺术。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学习古诗词的优点是主要的,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它的缺点是次要的,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应分清主流支流,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组设问。
(1)提示:关键词背诵法,背领头字词;整分联背法,整体阅读,分段背诵;限时背诵法,强化背诵效果;联想背诵法,理解记忆;回忆背诵法,朗读一定程度后,尝试回忆。
(2)提示:抽出一些精彩篇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采用大众接受、欢迎的形式;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输出形式,用人们喜欢的方式推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强项,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
(3)提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作者单位: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