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问题进入高考需要填补的理论空白
——命制和解答汇率变动类试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08-08河北孙恒振
河北 孙恒振
汇率问题进入高考需要填补的理论空白
——命制和解答汇率变动类试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河北 孙恒振
汇率变动是与国际贸易直接相关的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实际,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经济生活》第一课设计了关于汇率的知识,汇率也成了高考考纲中的一个考点。受其影响,高考与各地的模拟试题中出现了考查汇率变动的试题,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学领域的汇率理论存在盲区,导致包括高考试题在内的一些此类试题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这些错误随着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的扩散正在影响着广大高中师生。高中政治课教学要顺利地开展,填补汇率理论的空白已经刻不容缓。
一、“汇率变动”并不等同于“币值变动”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是纸币,汇率的高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根本上还是由货币的币值(购买力)决定的。例如,我们假定1美元在美国可以购买6件M商品,而1元人民币在中国只能购买1件M商品,则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就是1∶6。当然,这里的汇率是理论上的汇率,实际的汇率还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这个值。
在经济运行中,汇率与币值都是不断变化的,以上面的数据为例,如果今年1美元依旧可以购买6件M商品,而1元人民币只能购买0.8件M商品,则汇率就由原来的1∶6变为 1∶7.5。在这里,美元的币值(购买力)不变,人民币对内贬值20%(购买力1件变为0.8件);美元的币值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美元却对人民币升值25%,计算过程:(7.5-6)÷6×100%=25%。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虽然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提高了25%,但美元的币值(购买力)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1美元购买6件M商品),据此我们可以确定,币值的变动有可能引起汇率的变化,但“汇率变动”不等于“币值变动”,某种货币汇率的涨跌并不一定意味着该货币币值(购买力)的增减。
币值的变动会引起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对内贬值20%,意味着流通中的人民币超出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25%,即贬值后的1.25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贬值前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贬值率=(1.25-1)÷1.25=20%,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率也是20%。
同样,如果美元对内贬值20%(原来的1美元购买6件M商品变为1美元购买4.8件M商品),人民币的币值不变(1元人民币购买1件M商品),则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4.8元人民币,即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
在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不变的情况下,某国货币的币值(购买力)与该货币兑换外币的汇率成正比。一种货币汇率的变动(升高或下降),如果不是由该货币的币值变化引起,则汇率变化不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二、世界各国的纸币的购买力总体呈下降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是纸币,纸币总的趋势一直是贬值,同样数量的纸币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少,即纸币的购买力呈下降趋势 ——纸币的币值在缩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的趋势,根据《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数据(1980—2016)》,中国自1980到2016这37年的时间里,通货膨胀率负值只出现过四次,分别是1998年的- 0.8%、1999年的- 1.4%、2002年的- 0.8%以及2009年的- 0.7%,其中1999年的-1.4%是近37年来的最低值,而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高达24.1%的通货膨胀率。
美国的货币的也是一直呈贬值趋势,根据美国官方网站的数据,美元自1956年以来的60年中,只有在2009年的通胀率为负值(-0.34%),其他年份均在贬值,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也是大势所趋,美元的购买力同样也一直是下降趋势。下表是来自该网站的美元60年中每年通胀率的具体数据。
年份 1 9 5 6 1 9 5 7 1 9 5 8 1 9 5 9 1 9 6 0 1 9 6 1 1 9 6 2 1 9 6 3 1 9 6 4 1 9 6 5通胀率(%) 1.5 2 3.3 4 2.1 3 1.0 1 1.0 7 1.2 0 1.2 0 1.2 4 1.2 8 1.5 9年份 1 9 6 6 1 9 6 7 1 9 6 8 1 9 6 9 1 9 7 0 1 9 7 1 1 9 7 2 1 9 7 3 1 9 7 4 1 9 7 5通胀率(%) 3.1 0 2.7 8 4.2 7 5.4 6 5.8 4 4.3 0 3.2 7 6.1 6 1 1.0 3 9.2 0年份 1 9 7 6 1 9 7 7 1 9 7 8 1 9 7 9 1 9 8 0 1 9 8 1 1 9 8 2 1 9 8 3 1 9 8 4 1 9 8 5通胀率(%) 5.7 5 6.5 0 7.6 2 1 1.2 2 1 3.5 8 1 0.3 5 6.1 6 3.2 2 4.3 0 3.5 5
续表
60年中,只有2009年这一年美元对内升值(购买力增加),其他的59年都是在贬值,其中有4年(1974、1979、1980、1981)的通胀率都超过了10%,美元购买力下降的趋势是很明显的。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人民币还是美国的美元,贬值是大势所趋,持有任何国家的纸币都存在币值(购买力)缩水的风险。
三、2015年全国卷Ⅰ第15题命题者的解题思路值得商榷
2015新课标卷Ⅰ第15题是考查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的一道试题,笔者认为,该题的答案不能成立,该题如下。
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 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答案:A
【试题分析】
该题题干有两个数据,一个是美元指数上涨,一个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能得出答案A中的题肢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的结论吗?
美元指数(也称美汇指数)是衡量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一项综合指标,由美元对六个主要国际货币(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的汇率经过加权平均数计算获得。也就是说,美元指数反映的只是美元汇率的变动,美元指数上涨表示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并不意味着美元的购买力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如果美元对美元之外的所有货币升值,只是说明同样的美元可以兑换的其他货币增加,并不意味着同样的美元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如果其他国的货币的币值保持不变,或者对内贬值的幅度小于外币对美元对内贬值的幅度,才能保证美元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增加)。而该题的答案明显是按照“美元汇率上涨=美元购买力提高”的逻辑得出的,因而是不能成立的。
我们假定美元对内贬值10%(1美元购买6件M商品变为1美元购买5.4件M商品),人民币对内贬值20%(1元人民币购买1件M商品变为1元人民币购买0.8件M商品),则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过去的1∶6上涨为 1∶5.4÷0.8,即 1∶6.75。虽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涨了,上涨率为(6.75-6)÷6×100%=12.5%,但是,美元的购买力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下降了10%(原来1美元购买6件M商品,现在只能购买5.4件M商品)。
总之,该题答案中的题肢②是按照“美元汇率上涨=美元币值(购买力)提高”的思路命制的,由于这个思路本身是错误的,因而该题的答案也就不可能成立。
本文第二部分的数据及其分析已经说明,美元60年来只有一年的通胀率为负值,其余的59年美元的购买力都是在下降,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就意味着根据美元汇率升高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购买力提高只是建立在错误逻辑之上的主观想象,事实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了。
四、一道单项选择的计算题曾先后出现过4个“正确答案”
高考试题是5~10名高校教师组成的命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4月19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命题组主要由普通高校教师组成,一般每学科5~10名。第十二条规定:命题工作实行审题制度,按科目聘请审题教师,每科1~3名,一般以普通高校教师为主),并且经过了1~3名高校教师的审核,高考试题的错误说明学术界对汇率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并不是个别现象。高校的教师尚且如此,高中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在汇率问题上出错也就在所难免了。曾经有一道模拟试题(单项选择题)通过网络、书刊等在全国广泛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4个“正确答案”,该题如下。
我国生产的某款玩具,其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21.6元(当时1美元=7.2元人民币)。如果生产该玩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人民币的货币价值上升(升值)20%,同期美元贬值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 ( )
网上搜索,该题至少在2008年就已经“面世”,8年来曾被多套模拟试卷、多本教辅资料等采用,在其传播的过程中,3个备选答案都曾经被作为正确的答案,而真正的正确答案却几乎没有人选择过。
(1)现在网上的答案选A的最多,“高一政治—魔方格”的解析如下:
生产该玩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玩具价值应当是21.6÷(1+50%)=14.4元;人民币的货币价值上升(升值)20%后,该玩具价值应当是(1+20%)X=14.4,X=12;同期美元贬值20%,那么X(1+20%)美元=7.2元人民币,1美元=6元人民币;12÷6=2美元。故B,C,D项错误。本题选A项。
【笔者点评】该答案和解析的“认可度”最高,目前大多数网站上都采用的是这个解析,但是这个解析的错误却是最明显的:首先,解析者认为美元贬值影响汇率,而人民币升值不影响汇率,所以在计算汇率的时候,只考虑了美元贬值的因素。其次,存在明显的低级数学错误,美元贬值20%之后,汇率由原来的1∶7.2,变化为1∶7.2×(1-20%),即1∶5.76,而不是1∶6。
(2)网上认为答案C正确的也比较多,其中有《山西教育(招考)》杂志(《山西教育(招考)》2010年5、6期合刊刊发的《2010高考文科综合模拟(一)》的第24题就是采用的这道题,答案为C),该杂志中的一套模拟试卷中采用了该题,答案则选了C。选C的解析在“百度知道”如下。
①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同样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下降50%,以人民币标价的商品价格应该下降50%;以美元标价应该为:21.6÷(1+50%)÷7.2=2(美元)。
②人民币升值20%,应该是对于国际汇率来说,人民币升值了,用外币兑换本币减少20%,为了保持利润,提高标价,原标价21.6元,人民币升值后变为21.6÷(1+50%)×(1+20%),以美元标 价:21.6÷(1+50%)×(1+20%)÷7.2=2.4(美元)。
③美元贬值20%,美元总体在国际市场贬值20%,单位美元兑换到的人民币数量减少20%,以美元标价的商品应该升值20%÷(1-20 %)×100 %=25 %,标价:21.6÷(1+50 %)×(1+20 %)÷7.2÷(1-20 %)=3(美元)。
【笔者点评】虽然该答案和解析的“认可度”较高,但这个解析的错误却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该解析的每一步骤的文字表述都存在明显的错误:第①步中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同样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下降50%”正确的表示应该是“下降为原来的1.5分之一”。第②步中的“人民币升值20%,应该是对于国际汇率来说,人民币升值了,用外币兑换本币减少20%”,应该是“人民币兑换的外币增加20%”。人民币升值用人民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下降而不是升高,而解析者却说:“原标价21.6元,人民币升值后变为21.6÷(1+50%)×(1+20%)”,明显是低级的数学错误。第③步中的“以美元标价的商品应该升值20%÷(1-20%)”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应该没有人能看懂。
总之,这个解析者不具备百分比、比例的基础知识,他列出的算式都是建立在低级的数学错误之上的,没有丝毫的可信度。
(3)网站上显示,在2010年的时候,还有老师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D,“搜狗问问”的解析如下。
只需要根据人民币表示21.6元,人民币升值20%跟美元贬值20%其实是一个数据,并不能够一起算作人民币升20%,美元贬20%,生产率提高50%,跟标价也没有关系。21.6÷7.2÷(1-20%)=3.75(美元)。
【笔者点评】网上认可这个答案的并不是很多,该解析者认为“人民币升值20%跟美元贬值20%其实是一个数据”,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相当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
(4)网上还搜索到唯一一个把B选项当作正确答案的分析,出现在一个网站对答案A的解析的质疑之后,由于没有得到认可,也就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百度作业帮”的解析如下:
第一步,应该算出人民币升值后商品的价格是12元,然后再根据人民币升值了20 %,美元贬值了20 %,根据这个算出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比是1∶4.8,答案是12除以4.8等于2.5美元。
【笔者点评】该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该解析写的过于简短,下面是笔者详细的计算过程。
①先计算货币币值不变,生产玩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价格:
人民币表示的价格=21.6÷(1+50%)=14.4(元)
美元表示的价格=21.6÷7.2÷(1+50%)=2(美元)
②人民币币值的变化与商品用美元表示的价格无关,人民币升值20 %是个干扰条件,美元贬值20 %后,2美元的玩具价格为2÷(1-20 %)=2.5(美元)。
小结:一道单项选择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的三个错误选项均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而真正的正确答案却不被大家认可,说明一线教师对汇率理论的理解亟待统一。
五、2016年高考备考中几道典型的错误模拟题例析
2016年高考备考中,出现了几道比较典型的关于汇率的计算题,分析这几道试题,有助于我们纠正相关的错误,走出误区。
【例1】山东师大附中的热身卷第12题无解。
2016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高考热身文综卷第12题如下。
2014年中国某商品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1 950元,以l∶6.50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口到美国市场。如果2015年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且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0%,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以大约_____的价格出口到美国市场( )
答案:D
【试题分析】
根据“2015年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5%”,我们可以计算2015年该商品用2014年人民币表示的价格为1950÷(1+25%)=1 560(元),2015年该商品用2014年的美元表示的价格为1 560÷6.5=240(美元)。根据“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0 %”计算出2015年的新汇率为1∶[6.5÷(1-10%)],约为1∶7.22,下面我们就无法继续计算了,我们不但无法计算用美元表示的价格,甚至也无法计算2015年该商品用2015年人民币表示的价格。
汇率变动表示的只是货币的“相对币值”的变动,在该题中,命题者只给我们去年的汇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0%”,由于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一种货币币值(购买力),因此答案是无法确定的。
题中的“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0%”,至少有下面四种可能:
(1)美元的币值(购买力)不变,汇率变动由人民币对内贬值引起。(2)人民币的币值(购买力)不变,汇率变动由美元对内升值引起。(3)两种货币同时对内贬值,但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大于美元贬值的幅度。(4)两种货币同时对内升值,人民币对内升值的幅度低于美元升值的幅度。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美元的购买力不变,汇率变动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引起的,则去年1 560元的商品用美元表示为240美元,今年还是240美元。这种情况理论上是有可能出现的(多年来人民币与美元都在对内贬值,较短时间内一种货币币值不变是可能的,至少从理论上是可能的)。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人民币的币值不变,则2015年该商品的人民币价格是1 560元,美元价格为1 560÷7.22≈216(美元)。这种情况明显与实际不符(近年来美元一直对内贬值),但理论上也是可能的。
第三种情况尽管是最与实际相符的情况(近年来,两国的货币都保持了对内贬值的趋势),但是我们无法确定其中任何一种货币的币值,因此也是无法计算该商品的价格的。
第四种情况不但无法计算,也与实际情况(中美两国的货币都在对内贬值)相差甚远。
总之,该题所提供的条件是无法计算的,如果答案设置为A,则必须增加一个条件“美元的购买力不变”,如果答案设置为D,则需要增加条件“人民币的购买力不变”。目前该题是无解的。
与该题类似的是2016年第3期《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刊发的《挑战自我展示风采——2016年3月试题大赛优秀试题集锦》的第1题,该题如下。
假定2015年1美元兑6.25元人民币,此时美国某品牌手机在中国的售价为6 250元。2016年生产该品牌手机的社会生产率提高25%,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5%。其他条件不变,该品牌手机在中国销售价应为 ( )
答案:A
【试题分析】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手机价格缩小为原来的(1+25%)分之一,6 250÷(1+25%)=5 000(元),但是命题者并没有说明两种货币中的任何一种货币币值,所以该题同样也是个无解的试题。命题者的答案A,显然是按照“美元币值不变”的条件计算的,即6 250÷(1+25%)÷(1+25%)=4 000(元),如果我们按照“人民币的币值不变”,则答案就应该是C,即6 250÷(1+25%)=5 000(元)。
存在同类错误(无法确定一种货币的币值)的模拟题数量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山东枣庄2016届高三3月模拟第12题、2016届广东湛江一模第12题、河北省保定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第12题、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五)第12题、四川省眉山中学2016届高三1月月考第12题、2016届湛江市10月高三调研政治第2题等。
避免此类错误,只需记住笔者在2016年备考中总结的一条“孙氏常识”就可以了:“根据原来商品的价格,计算汇率变动后的商品价格必须确定一种货币的币值”。
【例2】茂名二模试题数据背离现实。
2016年茂名二模第15题如下。
15.我国A公司计划2016年引进一台进口设备,质量相当的两个供应商报价分别为:欧洲甲公司报价为1 000万欧元,美国乙公司报价为1 000万美元。若受欧洲央行实施全面降息、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综合影响,汇率出现如下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当前A公司的理性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兑换货币 2016年_______________1月1日________当前_美元对人民币 ___6.3 __6.5_欧元对人民币 ___7.5 __7.2__欧元对美元 ___1.0 __1.1
A.购买甲公司产品,若购买乙公司产品成本会比1月1日增加200万元
B.购买乙公司产品,因为乙公司产品的实际购买成本比甲公司要低
C.先兑换美元,再兑换成欧元购买甲公司产品,比直接购买省50万元
D.购买甲公司产品,因为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在欧洲购买力增强
答案:B
【试题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质量相当的商品的两个供应商报价分别为1 000万欧元和1 000万美元,这在欧元与美元的汇率不是1∶1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币值)相当,则它们兑换第三种货币的比率也必然是一样的。这是个基本的常识,但是该题表格中1月1日的数据却明显不符合这个常识。
从商品交换的实际情况看,也是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的,对于甲公司来说,乙公司标价1 000万美元,自己的公司标价1 000万欧元等于自动退出市场;对于乙公司而言,同样的产品甲公司1 000万欧元能够销售出去,自己标价1 000万美元就等于放弃了较大的利润,一台设备的价格相差1 200万元人民币不是小数字。
该题最大的错误是表格的数据经不起推敲:2016年1月1日,1欧元的购买力相当于7.5元人民币,1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6.3元人民币,而欧元兑换美元却是1∶1。如果表格数据成立,投机货币交易将是收益率极高的生意了:用6 300万人民币兑换1 000万美元,然后再兑换成1 000万欧元,就可以得到7 500万元人民币,原地不动转转手就能收益1 200万元人民币,收益率高达19%(银行的卖出价和买入价有区别,1 200万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扣除这个因素,这个数据仍然非常可观的),这样的兑换,一天可以兑换N次,那将是多大的一笔收入啊,谁还去买设备?
任何国家的外汇兑换机构也不可能让货币投机者在该机构通过兑换从中牟利(兑换机构本身是通过兑换业务牟利的机构),查阅了一下我国2015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没有发布2016年1月1日的数据)汇率中间价的实际数据是:1美元兑换6.493 6元人民币、1欧元兑换7.095 2元人民币、1欧元兑换1.091 8美元。如果从事货币投机,如果不考虑卖出价与买入价的的差异,则用7.095 2元人民币→1欧元→1.091 8美元→1.091 8×6.493 6≈7.089 71元人民币,投机者会略有亏损。
小结:命制试题可以“假定”一些数据,但这些数据,尤其是数据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符合实际的,虽然是“假定”,但这种“假定”的情况也必须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建立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杜撰的表格,使2016年茂名二模第15题成为不成功的命题。
【例3】广东佛山高三测试卷错用干扰条件。
2016届广东佛山市高三政治试题第12题如下。
12.假设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25,美国某品牌手机在中国的售价为6 250元。2015年生产该品牌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5%。人民币对内贬值20%。其他条件不变,该品牌手机在中国销售价应为 ( )
A.4 500元 B.4 000元
C.3 600元 D.5 000元
答案:D
【试题分析】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手机价格缩小为原来的(1+25%)分之一,6 250÷(1+25 %)=5 000(元),人民币对内贬值20 %后(币值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人民币对内贬值20%,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缩小20 %)的价格为5 000÷(1-20 %)= 6 250(元)
故答案应该选6 250元。
该题公布的答案为D,是不成立的,人民币对内贬值20 %的情况下“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5 %”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是美元对内贬值幅度大于20%,即美元对内贬值1-(1-20 %)÷(1+25%)=36%(看懂这一步是有一定难度的,看不懂这一步命题出错是难免的)。不然不可能出现这种结果。
题中的“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5%”是个干扰条件。如果把这个条件用上,需要计算手机的美元价格,然后按照新汇率计算。
人民币对内贬值20 %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5%,则美元对内贬值率为1-(1-20 %)÷(1+25%)=36%;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5%后的新汇率:1∶6.25÷(1+25%)即1∶5;
美元对内贬值36%,则该手机的美元价格为6 250÷6.25÷(1+25%)÷(1-36%)=1 250(美元)。
按照新汇率折合1 250×5=6 250元人民币。
笔者曾在博客分析该题,并总结出一条孙氏常识:汇率是由货币的币值(购买力)决定的,汇率计算中的汇率是理论上的由货币币值决定的汇率(供求等影响汇率不属于汇率计算的范畴)。不熟悉这个常识,就无法解释此题中人民币内贬外升这个经济现象。
【例4】广东四校卷认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美元对人民币升值3%”。
“广东湛江一中等四校2016届高三联考政治试卷”第1题如下。
1.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015年8月13日人民币贬值3%。不考虑其他因素,若兑换1万美元,8月13日比8月11日将 ( )
A.多支付3 000元人民币
B.少支付3 000元人民币
C.多支付1 860元人民币
D.少支付1 860元人民币
答案:C
【试题分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则汇率中间价为6.2÷(1-3%),故兑换1万美元需要多支付的人民币数量为[6.2÷(1-3%)-6.2]×10 000≈1 917(元),因此该题提供的四个选项都不能当选。
该题的错误与命题者的数学短板有关,因为该题的答案是按照美元升值3%来计算的,即[6.2×(1+3%)-6.2]×10 000=1 860(元)
美元对人民币升值3%不等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则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一定大于3%,计算过程如下:
假定过去1美元可以兑换6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则新 汇 率 为 1︰[6÷(1-3%)]≈1︰6.185 567 01,则美元的升值率为(6.185 567 01-6)÷6×100%=3.092 784%。
3%的数值较小,我们只要计算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0%,美元对人民币的升值率是多少就不难理解该题命题者的数学错误了。
假定原来的汇率1美元兑换6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0%,则新汇率为1∶6÷(1-20%)=1∶7.5,即1美元兑换7.5元人民币;美元对人民升值的幅度为(7.5-6)÷6=25%。
从计算结果可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0%,就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升值25%。该题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等同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3%,才出现了答案不成立的错误。
六、汇率计算最有效的训练题
为了说明汇率计算中的常见问题,笔者命制几道简单的试题如下。
(1)2015年10月1日,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如果美元的币值不变,人民币对内通胀25%,则汇率为多少?原来320元人民币一件的商品,人民币通胀后的价格是多少元人民币?多少美元?
解:人民币对内通胀25%,即过去的1元相当于通胀后的1.25元,贬值率为(1.25-1)÷1.25×100 %=20 %,新汇率为1∶6.4÷(1-20 %)=1∶8,320元人民币的商品,在人民币通胀后的人民币价格为320×(1+25%)=400元,美元币值不变,则美元价格不变320÷6.4=50美元,或者400÷8=50美元。
(2)2015年10月1日,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的币值不变,美元对内通胀25%,则汇率为?原来320元人民币一件的商品,美元通胀后的价格是多少元人民币?多少美元?
解:美元对内通胀25%,即过去的1美元相当于通胀后的1.25美元,美元贬值率为(1.25-1)÷1.25×100%=20%,新汇率为1∶6.4×(1-20 %)=1∶5.12,320元人民币的商品,在美元通胀后由于人民币的币值不变,故人民币价格还是320元,根据新汇率美元通胀后的价格为320÷5.12=62.5美元。
(3)2015年10月1日,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通胀率都是25%,则汇率为多少?原来320元人民币一件的商品,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人民币?多少美元?
解:两种货币同幅度贬值,则汇率不变。人民币通胀25%之后,320元人民币的商品价格为320×1.25=400元人民币,美元价格为320÷6.4×1.25=62.5美元。
(4)2015年 10月 1日,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的通胀率25%,美元的通胀率为30%,则汇率为多少?原来320元人民币一件的商品,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人民币?多少美元?
解:人民币通胀25%汇率由1∶6.4变为1∶(6.4×1.25)=1∶8,美元通胀30%,则汇率由1∶8变为1∶(8÷1.30)≈1∶6.15;人民币通胀25%之后,320元人民币的商品价格为320×1.25=400元人民币,美元通胀30%后,用美元表示的价格为320÷6.4×1.30=65美元。
(5)2015年10月1日,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0%,则汇率为多少?原来320元人民币一件的商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后的价格是多少元人民币?多少美元?
解: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0%,则新汇率为1∶6.4÷(1-20%)=1∶8。
由于我们无法确定两种货币各自的币值(购买力)变化的情况,因此我们无法计算用美元或者人民币表示的价格。
(6)2015年10月1日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则汇率为多少?原来320元一件的商品,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后的价格是多少元人民币?多少美元?
解: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则新汇率为1∶6.4×(1-20%)=1∶5.12。
由于我们无法确定两种货币各自的币值(购买力)变化的情况,因此我们无法计算用美元或者人民币表示的价格。
说明:目前在教辅资料与一些模拟试题中最普遍的错误就是类似(5)(6)两题,只给出两种货币汇率变动的数据这一个条件,就让考生计算汇率变动后的价格,因此都是无法计算的。
七、结语
无论是地市级教研机构命制的高考模拟试题,还是多名高校教师集体命制的高考试题,都普遍存在着汇率理论的错误,同时,包含这类错误的试题还出现在省级教育期刊、国家级专业教学期刊上,这应该可以说明完善汇率理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为,命制和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汇率是由货币的币值(购买力)决定的,汇率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②汇率变动的计算是按照货币的购买力进行的计算。③计算汇率变动后商品价格的变化,必须确定其中一种货币的币值是否变化、变化的幅度。④当今社会各国的纸币呈贬值趋势,外汇汇率的升高不等同于外汇储备购买力的增加。(以上五点,均为笔者首次提出,并被笔者编入“孙氏常识”系列,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
但愿本文能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汇率问题的教学以及相关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的命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河北省清河县清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