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色彩观
——以先秦漆艺的“红”与“黑”为例

2017-08-08邹雨辰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五色漆艺漆器

邹雨辰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浅谈中国传统色彩观
——以先秦漆艺的“红”与“黑”为例

邹雨辰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先秦漆艺;传统色彩观;五色说;儒家;道家

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不论是艺术色彩亦或是语言色彩,都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中都反映出当时的审美思想与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色彩体系。漆器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格且艺术语言极其丰富。而“红”与“黑”两种主要色彩则是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

一、先秦漆艺与色彩

漆器,是最早使用的有色器皿之一,而中国作为应用漆器最早的国家,早在新石器前期,中国就已生产出较高水平的漆器。就目前考古资料来看,已知最早的漆器当属距今6000多年前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而有些漆器实物甚至还要早于文献的记载。经探究,这些早期漆器是原始人直接用生漆进行涂抹,这样制作出来的漆器会具有防渗、防腐等特点,在特定条件影响下会产生富有光泽亮度的黑色,所以“黑”变成了漆器应用最早的颜色,直到后期由于工艺的进步对生漆加入色料进行调色,其他颜色才开始出现。就先秦时期来看,漆器着色的用料已开始出现红、黄、白、棕等色彩,但从整体上来看,“黑”“红”两色占绝大多数,组合的样式主要呈红底黑花或者黑底红花。

究其根本,先秦时期的漆器对于用色的选择主要受三方面原因影响:一是漆器原材料选择相关。基于实用漆器本来颜色就是褐色的,后来加入的色料就会具有选择性,而提取红色所需要的朱砂和赤铁矿这两种颜料在中国分布广泛,使用较早。二是对色彩认识的视觉心理。据人类考古学发现,红色与黑色也是最早被认识和使用的原始语言色彩。三是基于先秦的美学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色彩观。

图1 战国漆器 黑漆朱绘狩猎纹卮

二、先秦漆艺美学思想与传统色彩观

(一)“五色说”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五百年前的先秦时期,是带有哲学意义的五原色理论体系,是一种被纳入阴阳五行学说中的色彩论,以五色代表一切色彩。《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指黑、白两色以及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从光学的角度来看,黑色能够吸收所有波长的色光,而白色则能够反射所有波长的色光,遂此两色可象征着阴、阳两极;“青”“赤”“黄”正好与色彩学中的三原色“蓝”“红”“黄”一一相对应,三色又可以通过不同组合获得色相环中任意一种色彩。可以说“五色”包含了最基本的色彩元素。

至战国时期,五色与方位等相结合成为地位尊卑的象征。《韩非子·十过》:“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可以看出禹对漆器的色彩表现上有“墨染其外”等要求。这表明黑、红两色的漆器是用作皇权贵族阶级的专属奢侈品来使用,也相应具有尊贵身份的象征。这种色彩基调也影响了以后各朝代的漆器艺术色彩审美甚至当代的漆器艺术审美。

“五色说”不但在产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并且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也与西方有所不同,带有浓厚的东方特征。这种与五行学说紧密结合的“五色说”不仅仅是对颜色的研究,更是对种种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一种可视化的总结,显示出先人对色彩的科学认知和对色彩种种规律的正确把握,在大力推动当时色彩技术运用与发展的基础上又蕴含着古人系统化的哲学思考。其内在含义远远大于外在所呈现的色相。

(二)儒与“红”

周朝时期的五行五色观已初步形成,以色识尊卑,以色示五方。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都对周礼极为推崇,以身作则地践行“克己”“复礼”的原则,痛恨“礼乐崩坏”的社会现实。对于色彩方面,孔子也是效仿周时之礼。

儒家的用色理念强调以“仁”之意和以“礼”之制,孔子极其拥护周朝时所创立的用色规范,即五色为正色,他色为间色,并为之赋予象征等级意义,以视尊卑贵贱和君臣上下关系,不可颠倒。例如孔子斥齐桓公的“恶紫夺朱”,内在含义则是认为间色“紫”夺了正色“赤”的崇高地位,夺正为不“仁”,违反了礼制。因此,儒家所在意的不是视觉上的颜色,而是与“礼”交融,具有意义象征和规范使用的“五色系统”。儒家的观点是色彩的美是在于以色暗喻人的崇高品格,从色中可衬托出人的美德。

儒家对于用色的认知对传统色彩观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从古至今中国都喜好、崇尚红,以红色来寓意吉祥喜庆与庄严。

(三)道与“黑”

从直观角度来看,太极图案的黑与白“循环相生”的概念即道家美学思想的视觉化翻译。不向华丽之色,但求朴素与返璞归真,“知其白,守其黑”,“见素”“抱朴”是道教的代表人物——老子的观点。他认为,黑色与白色是淡素的“道”之“本色”,而“道”非实体,是一种惟恍惟惚的“虚空”,故黑、白两色即所谓“虚空”的视觉展现,其中涵盖着无限的色彩。其实色彩学所定义的黑与白,是吸收一切色光与反射一切色光的呈现,这与道家所谓的 “有与无”“道与空”不谋而合。

道家主张“玄学”,崇尚黑色。把黑色定义为居于所有色彩之上的颜色。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是超越生死的天界之色。道家以为“天”是世界之始,万物之首。天色为玄,玄为黑色,遂黑色也承担有制造所有颜色并且高于所有颜色的特征,从而将“黑”命为众色之首,并且使用“黑”当作其象征色彩。

道家的服饰以及建筑等多用黑色,认为“五色使人目盲”,从而追求“无色而五色成”之境界。道家审美思想于黑色的态度对我国绘画色彩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给颜色带来了单纯含蓄、在单一中求丰富变化的美,因此,还奠定了“墨色”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

图2 太极图

三、结语

在几千年的艺术进程中,孔、孟倡导儒家的色彩思想观和老、庄倡导道家的色彩思想观始终在各朝各代的审美意识中贯穿,并对我国各艺术领域,包括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装饰等的色彩运用都有重大影响。“红”与“黑”这两种颜色逐步成为漆器艺术以至中国最具有主导性的两种颜色,深深地影着我国的色彩审美思想。这其中所涵盖的审美思想不仅展示出我国先人的美学审美意识和色彩的象征性,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中国传统色彩所蕴含的社会哲理思维。

[1]王文娟.论儒家色彩观[J].美术观察,2004(10):15-16.

[2]张缨.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82-89.

[3]宋瑭杰.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4]罗祎波.汉唐时期礼仪服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战国]韩非著,高志忠编.古代散文丛书——韩非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6]武冈子.大中化文化知识宝库(第四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7]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杭州:东方出版社,2010.

J527

A

邹雨辰(1994-),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五色漆艺漆器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五色呈祥——谈一谈作品“时来运转”带来的创作思考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漆器收藏三问
奇妙的漆艺之旅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