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长调《溜溜的小黄马》歌唱声学分析

2017-08-08陈国强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长调基频声学

陈国强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蒙古长调《溜溜的小黄马》歌唱声学分析

陈国强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蒙古长调《溜溜的小黄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溜溜的小黄马》的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能量、基频和共振峰等参数,进行声学参数层面的分析。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去研究蒙古长调歌唱的生理机制,为蒙古长调的演唱和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数据依据。

长调;能量;基频;共振峰

引言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方,主要靠游牧为生。骑着马,唱着民族歌放牧是蒙古族牧民的主要生活方式。蒙古族通过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勤劳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民歌方面,民歌主要包括短调和长调,其中长调的特点尤为显著,曲调优美,节奏舒展,拥有宽阔的草原气息。从歌声中能感受到蒙古人朴素豁达的、好客的品质,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传播着着悦耳、动听的蒙古民歌,让远方到来的客人陶醉在歌声中久久难忘。

从建国以来,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为了保护蒙古长调民歌和更好地传承民歌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使蒙古长调民歌的传承和保护状况整体上出现了衰微趋势。具体表现在老一辈著名蒙古长调传承人的渐渐老去和相继离世,大多数优秀蒙古长调民歌的独特演唱方式面临失传,现在我们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尴尬局面。怎么样保护和传承蒙古长调民歌,现在己成为刻不容缓的局面,只有我们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更科学的、更全面的研究将会对蒙古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起到推动作用。在蒙古长调的保护上,我们应该保证歌曲的“原貌”,对蒙古长调的传承人进行录音、摄像、保存等技术。否则由于口传文化所具有的可塑性、可变性,在传承过程中很容易走形、变样。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更新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蒙古长调民歌进行保护和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住蒙古长调民歌的“原貌”。本文选取了蒙古长调《溜溜的小黄马》,分别提取了能量、基频和共振峰等声学参数,分析它的歌唱声学特征。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共录制了1名发音人的样本,发音人的民歌演唱功底较好,尤其对蒙古长调民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演唱技巧。在录音材料的选取方面考虑到所选歌曲的代表性,从蒙古长调中选取了《溜溜的小黄马》这首歌,它是在阿拉善民歌中演唱最为普遍的长调之一。本实验使用的设备硬件主要有:笔记本电脑、声门仪(EGG)、外置声卡、领夹式麦克风、调音台,录音软件是Adobe Audition 1.5等。

二、实验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了阿拉善蒙古长调具有代表性的《溜溜的小黄马》, 使用praat软件来分别提取了《溜溜的小黄马》的能量和基频等多项声学数据,再利用SPSS19.0做分布统计,得到能量和基频等声学数据的整体分布图,分析阿拉善蒙古长调 《溜溜的小黄马》的声学特征。

(一)能量分析

图1 能量值分布图

能量代表音量的高低,代表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气流量高低和声调振动幅值的大小[1]。本实验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提取的能量值共4145个能量值,再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做分布统计和提取能量值分布图,得到图1《溜溜的小黄马》能量的整体分布图。

从图1能看出:蒙古长调《溜溜的小黄马》的能量最大值为82.5dB,最小值为14.6dB,平均值为66.1dB。整首长调的能量呈现2个主要集中区域,分别集中在59-69.5dB和71-82.5dB之间,并阶梯式上升。

从图1可以得出长调的能量很集中,起伏不太明显,长调歌手在演唱过程特别注意引导自己气息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以便均匀地控制呼吸,并更加自如随意地控制力度的变化。同时,在不同节奏跳跃过程中,能量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延续性需要较好的发声生理机制和较强的演唱技巧作前提。[2]。

(二)基频分析

基频代表的是发声时的音高变化,也代表演唱者发声时的基域范围[3]。使用Praat软件提取出3914个基频值,再用统计软件SPSS19.0做分布统计,得到图2《溜溜的小黄马》基频值分布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长调中最大基频值为499.9Hz,最小基频值为135.1Hz,平均基频值为308.5Hz。整首篇章基频呈现 4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230-280Hz、330-350Hz、360-390Hz以及400-425Hz之间,其中最集中区域在230-280Hz之间。

图2 基频值分布图

从图2可以得出:演唱长调非常注重呼吸训练,在演唱时曲调悠长而缓慢,使得在演唱时往往能够从容地达到一个较高的基频,充分表达了歌腔舒展、节奏自由、曲调优美流畅,发出的声音可以具有持久耐力及穿透力。

(三)共振峰分析

从共鸣特征来看,共鸣在歌唱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明亮,更富有穿透力[4]。表1为提取的F1、F2、F3和F4共振峰基频数值。

表1 共振峰基频数值表

从表1可以看出:长调《溜溜的小黄马》的F1最大值1297 Hz、最小值138 Hz以及平均值713 Hz。F2的最大值2466 Hz、最小值481 Hz以及平均值1497 Hz。F3的最大值3774 Hz、最小值1046 Hz以及平均值2200 Hz。F4的最大值5442Hz、最小值2027 Hz以及平均值3406Hz。

从表1可以得出:长调《溜溜的小黄马》整体能量并非很高,但比较均匀,这主要归因于以假声发声,阻气相对较弱,泛音也就相对少而弱。由于喉头升降扩大了咽腔,拉长了声道,必然加强了低频共振的产生,这也是蒙古长调为什么不仅高频丰富,低频也非常饱满的原因[4]。

三、结束语

本文选取了蒙古阿拉善最为普遍的长调《溜溜的小黄马》,从能量、基频和共振峰三个层次进行了声学生理的数字化分析。不同层次的声学分析,都反映着长调民歌音律特征的不同和演唱技巧的差异。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去研究蒙古长调歌唱的生理机制,为蒙古长调的演唱和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数据依据。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可能存在不足,在研究内容上也仅限于两种不同题材的歌中各选取了一首歌来分析了声学特征,研究结果会存在个性差异,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逐渐摸索到更科学更全面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中逐渐扩展,使所得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1]刘璇.蒙古民歌的呼吸信号生理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

[2]高珊,基于生理声学的蒙古长短调的数字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

[3]胡阿旭,格根塔娜.蒙古长调的嗓音特征声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3(36):8.

[4]方华萍,李永宏.蒙古语长调民歌《圣主的两匹骏马》声学分析[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CFCE 2012 V24)[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2012(6).

[5]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的基本艺术特征[J].内蒙古艺术,2010(2):83-86.

[6]范奇玉.试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96-100.

J616

A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5CYY042)研究成果。

陈国强(1992-),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实验语音学。

猜你喜欢

长调基频声学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草原的长调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爱的就是这股Hi-Fi味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Balthus 70
天籁之音 生命之歌——锡林郭勒长调民歌编译
草原长调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Diffus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扩散”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