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对比
2017-08-08宋秋颖张增雷
宋秋颖 张增雷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对比
宋秋颖 张增雷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治疗老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方法 老龄白内障患者资料共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各152例和对照组各152例,其中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6、12、24 h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w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具有眼压升高缓慢、峰值低,术后视力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是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世界致盲眼病首位〔1〕。目前微创手术不仅给患者重新带来光明的曙光,而且降低了患者在围术期的痛苦及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两种术式。本文拟探究两种术式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住院治疗的老龄白内障患者资料共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2例,其中观察组男73例,女79例,年龄60~78岁,平均(72.3±2.8)岁,病程2~8年,平均(2.3±0.3)年;对照组男77例,女75例,年龄60~80岁,平均(73.3±3.0)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2.4±0.5)年。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视力、病程长短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术前3 d予抗生素滴眼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散瞳,术前1 d及手术当天冲洗眼球、泪道及结膜囊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囊外摘除术。患者取平卧位,采用2%利多卡因眼球周麻醉,小心剪开球结膜,将上面部分作为结膜瓣,于角膜缘后约2.0 mm处选择切口,切口长度约5 mm,仔细分离角膜缘到透明膜内约1.5 mm,于9点钟位置行角膜侧切。穿刺针穿刺入眼房并注入黏弹剂以形成环形撕囊,实现水分离后小心分离晶体皮质和囊膜、晶体外周硬核和软核,再次注入黏弹剂保护角膜内皮,检查分离顺利后植入人工晶体,缝合切口。结膜下少量注射妥布霉素和泼尼松,结膜囊内涂以适量眼膏。使用眼底垫包扎眼睛,术毕。术后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患者取平卧位,球周及球后麻醉后,剪开球结膜,将上面部分作为结膜瓣,于角膜缘后约1.0 mm处、12点钟方向作角膜缘板层切口切开,切口长度约3 mm,通常120°弧长。再于9点钟方向作角膜侧切口,穿刺进入眼房后注入黏弹剂形成环形撕囊,实现水分离后小心延长切口,娩出晶状体核,间断缝合切口并清除残留皮质,检查无皮质残留后注入黏弹剂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吸净黏弹剂并间断缝合切口,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量与观察组相同,结膜囊下涂以适量眼膏。使用眼底垫包扎眼睛,术毕。术后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使用眼压测定仪监测患者术前术后2、6、12、24、48 h的眼压变化情况,以连续3次平均值作为时间点的测定值。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w、1个月及3个月视力变化情况。记录和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应用软件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围术期眼压比较 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 h眼压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围术期眼压比较
表2 两组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2.3 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3.29%),其中瞳孔上移2例,晶体后囊腹破裂1例,角膜水肿2例;对照组19例(12.50%)发生并发症,其中瞳孔上移5例,晶体后囊膜破裂4例,角膜水肿3例,前房积血4例,虹膜色素播散1例,纤维素性渗出膜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研究表明,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恢复与其精神健康状况及社会活动的联系具有明确的正相关〔3〕。因此,白内障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及晚年生活具有灾难性的影响〔4〕,而随着城市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由于药物对于白内障患者病情的控制疗效甚微,目前国内外针对白内障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5~7〕。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等现代外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特别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传统手术更是具有切口小、视力康复快和更少并发症等优点〔8,9〕。
本研究中两组眼压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另外两种术式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面效果相当,这与冯延琴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小切口手术组在早期视力恢复较超声乳化组快,而术后1~3个月与超声乳化组视力相当,研究认为可能是超声乳化摘除术过程中由于晶核硬度等因素,使得能量分布不均从而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导致早期角膜水肿发生率增加、恢复缓慢;另外角膜内皮细胞由于不可再生,随年龄增加不断减少与术后早期恢复也有一定关联〔11〕。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可能与老龄白内障患者悬韧带和囊膜有一定变异有关。少数患者囊膜发生钙化,晶体和前囊膜钙化之间发生粘连,在增加了手术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小切口手术在晶体核的娩出和手术时间及切口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并发症发生率稍低。总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眼压升高缓慢、峰值低、术后视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1 卓 楠,徐国兴.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57-60.
2 高 烨,徐学东,徐柒华.手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6):396-7.
3 肖旗彬,周希瑗,马华峰,等.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及生存质量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11):1667-71.
4 史素恩,王姝蕊.168例白内障患者的流行病学及构成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2):47-9,53.
5 Behar-Cohen F,Wolfensberger TJ.Ophthalmolgy:what's new in 2015〔J〕?Rev Med Suisse,2016;12(500):67-70.
6 Menapace R.Developments in modern cataract surgery-a critical overview〔J〕.Ther Umsch,2016;73(2):53-9.
7 刘 铮,谭少健,刘金华.白内障手术技术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516-8.
8 Aslankurt M,Aslan L,Baskan AM,etal.Pain and cooperation in patients having dominant-side or nondominant-side phacoemulsifica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4;40(2):199-202.
9 马广民,闫素霞,田军涛.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200例临床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5):390-2.
10 Aghaji AE,Natchiar G.Structure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intraocular lens microsurgical training:report of a trainee's experience〔J〕.Niger J Clin Pract,2011;14(1):70-3.
11 冯延琴,王理论.两种小切口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60例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9):1268.
〔2016-11-22修回〕
(编辑 李相军/滕欣航)
张增雷(1980-),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学教学研究。
宋秋颖(1980-),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白内障防治机制研究。
R779.6
A
1005-9202(2017)14-354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