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43例临床观察

2017-08-08董玉洪陈永华刘曼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3期
关键词:调脂稳定型心绞痛

董玉洪 付 蓉 陈永华 刘曼曼 赵 林

1.贵州省普定县人民医院,贵州 普定 562100;2.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43例临床观察

董玉洪1付 蓉*陈永华2刘曼曼2赵 林1

1.贵州省普定县人民医院,贵州 普定 562100;2.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调脂方,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量化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及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冠心病;健脾调脂方;稳定型心绞痛;西药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成为与之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脂质代谢异常作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重要的但可控制的危险因子之一[1],近年来已越来越成为该类疾病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出于对西药调脂的副作用及长期用药的考虑,中医药在调脂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且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副作用更小[2]。健脾调脂方是付蓉主任医师的临床常用经验方,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健脾调脂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1月至 2016年4月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贵州省普定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诊断为胸痹(痰浊闭阻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3.2±9.8)岁;病程2.5~12.0年,平均病程(6.13±3.01)年;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2.4±10.1),病程2.9~10.5年,平均病程(5.13±3.33);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3]及《西医内科学》[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制定。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5]制定。胸痹是以胸部闷痛,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症。证型:痰浊闭阻证。主证:胸闷重而心痛较轻,痰多气短,肢体重着,形体肥胖,遇到阴雨天而发作或者加重。兼证:困乏无力、大便稀溏、精神纳眠差、呕吐痰涎。舌脉:舌胖大、苔白腻,脉滑或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痰浊闭阻证者,年龄在35~70岁,排除严重并发症和其他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临床试验。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BJ31844)100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醋缓释片(生产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9160909)40mg口服,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R20860)20mg口服,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607116)25mg口服,3次/d(剂量个体化,根据症状、心率和血压调整剂量,目标心率60~100次/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健脾调脂方(草决明12g,泽泻12g,半夏12g,山楂9g,白术15g,茯苓15g,丹参9g)煎服(每1剂中药煎煮成300mL,分成3袋,每天服用1剂,每次100mL,分早、中、晚饭30min前温热服用)。治疗周期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积分,并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5 疗效判定 中医症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6]。疗效判定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7]制定。 显效:心功能I、II级者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III级者,心绞痛程度降到I级或症状消失。有效:心功能I级心绞痛发展的时间、次数、程度明显减轻,心功能II、III级者,心绞痛程度降到I级或症状消失。无效: 心绞痛较治疗前发作时间、程度、次数不变。 加重:心绞痛较治疗前发作时间、程度、次数增加。各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显效率分别为30.2%、48.8%;有效率分别为51.2%、44.2%;无效率分别为16.2%、7.0%;加重分别为2.3%、0%;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3.0%。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心绞痛分级量化积分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量化积分变化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前后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量化积分变化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血脂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TC、TG、LDL-C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H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量化积分变化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胸痹以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进一步发展则成真心痛。“心痛”病名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其临床表现在《内经》中已有明确讨论,如《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再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内经》中有关“膏脂学说”可视为对现代心血管疾病血脂方面的中医理论的阐述,在中医辨证中最接近于“痰”。《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明医杂著》言:“律液者,血之系,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池气滞则凝聚而为痰”。可见,中国古代医家对“膏脂”或“痰浊”致胸痹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由此看来,忌过食膏粱厚味,降脂豁痰成为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西药在降脂方面已有了一定进展,但其所产生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中药在调脂方面的研究已有数千年临床经验,已证实的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多达百种,其中应用较多的当属泽泻、决明子、山楂等药物。中药调脂副作用小,治疗宽度大,已越来越成为药物调脂的重要一环。健脾调脂方由草决明、泽泻、半夏、山楂、白术、茯苓、丹参组成,方中草决明作为传统中药,其调脂作用明显[8];泽泻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9-10];半夏具有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抑制缺血心肌的钙超载、减轻心肌损伤等作用[11-12],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13],山楂与丹参均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但山楂与丹参合用较单味药降血脂效果更佳;白术对血液和肝脏中脂蛋白的排泄有益,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降脂作用[14];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茯苓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15]。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健脾调脂方配合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比单一的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降低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武文峰,江龙,王春梅,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4(8):1537-1540.

[2]李书屏.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12):755-757.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67-1495.

[4]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84.

[5]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4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71.

[7]衷敬柏,张文娟,杨建宇,等.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2(18):143-145.

[8]邓楠,余胜,刘文,等.决明子调脂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8):7-10.

[9]Hong D,Wu J,Min P,et al.Hypolipidemic effects of Al-ismatis rhizome on lipid profile in mice fed high-fat diet[J].Saudi Med J,2011,32(7):701-707.

[10]田婷,陈华,冯亚龙,等.泽泻药理与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4,37(11):2103-2108.

[11]李斌,程秀民,周永妍,等.半夏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7-48.

[12]晋红宾,段雪涛,张炳填,等.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 Bcl-2、Bax 蛋白表达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13-15.

[13]王伟,杨滨,王岚,等.丹参山楂药对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6):784-788.

[14]彭敏,顾施健,姜淋洁,等.白术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部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363-2365.

[15]苗华,张旭.茯苓结合有氧运动对大鼠基于代谢组学表征的血脂紊乱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1): 1013-1017.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合同编号:QZYY2011-30。

董玉洪(1987-),女,汉族,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研究。

付蓉(1975-),女,汉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研究。

R256.22

A

1007-8517(2017)13-0096-03

2017-04-24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调脂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