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对比
2017-08-08李颂兵黄昶荃
李颂兵 黄昶荃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41 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综合科、骨质疏松专科,四川 绵阳 621000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老年女性骨折的高危因素。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没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背和骨关节疼痛,严重骨质疏松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四肢骨的脆性骨折[1,4]。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每三位就有一位遭受骨质疏松骨折痛苦,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4,8]。因此,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对提高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危害已受到广大医务人员重视,钙剂、双膦酸盐和骨化三醇联合治疗骨质疏松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满意疗效[9,13]。目前,上述三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时,骨化三醇的用量存在一定争议[6,8]。本研究对比钙剂、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与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为临床更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老年综合科就诊的经双能X线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仪(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用标准方法检测腰椎和双侧髋关节BM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 T≤-2.5诊断为骨质疏松。年龄61-86岁,平均(74.5±6.8岁)。病例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2)严重胃肠功能疾病或紊乱;(3)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功能下降等内分泌疾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786人,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病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骨化三醇0.25 μg治疗组和骨化三醇0.50 μg治疗组。两组年龄、病情、病程及一般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日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 (钙尔奇D,辉瑞公司生产,每粒含离子钙6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3.125 μg) 2粒,早饭后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片由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生产,每周1片,严格按说明书服用。骨化三醇0.25 μg/片由青岛正大海尔生产,骨化三醇0.25 μg治疗组每日早餐前给予0.25 μg骨化三醇1片,骨化三醇0.50 μg治疗组每日早餐前给予骨化三醇2片。
1.3 观察指标
1.3.1 BMD检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BMD检测仪对患者腰椎正位(L2-4)和双侧股骨颈BMD检测。
1.3.2 疼痛程度: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数据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即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纳入患者均完成12月的治疗和随访,每组393例。两组病例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基线时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BMD和自觉疼痛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治疗前后BMD和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BMD均显著增加(P<0.05),疼痛程度显著降低(P<0.01)。骨化三醇0.50 μg治疗组BMD显著高于骨化三醇0.25 μg治疗组(P<0.05),骨化三醇0.50 μg治疗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骨化三醇0.25 μg治疗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MD和疼痛程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BMD and pain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骨化三醇0.25 μg治疗组与骨化三醇0.50 μg治疗组#P<0.05,##P<0.01
Note: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Compared between Calcitriol 0.25 μg and Calcitriol 0.50 μg groups#P<0.05,##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高钙血症,出现软弱、食欲不振、疲劳、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以钙剂和双膦酸盐为基础治疗,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在骨质疏松的三联疗法中0.25 μg和0.50 μg活性维生素D均可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但0.50 μg疗效更好。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了绝经后女性的健康且降低了生活质量[1,4]。钙剂、活性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常用的三联疗法,钙剂是骨重建的原料、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及调节骨代谢,双膦酸盐可抑制骨吸收[9,13]。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的使骨代谢向有利于骨形成方向进行,从而有效的提高BMD[9,13]。已有研究发现补充钙剂联合雌激素能显著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本研究证实补钙剂、联合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可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但女性应用雌激素增加妇科恶性肿瘤的风险,与雌激素比较,可能联合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相对更为安全[14]。
按骨质疏松治疗指南,绝经后女性每天补钙应在1 000 mg以上和活性维生素D 20-25 μg,本研究中用钙尔奇D每日两粒,补钙量1 200 mg,同时里面含有6.25 μg活性维生素D[4,8]。骨化三醇0.25 μg治疗组每天摄入活性维生素D含量实际为6.50 μg,骨化三醇0.50 μg治疗组每天实际摄入活性维生素D为6.75 μg。本研究结果提示,单纯从提高骨密度或缓解骨质疏松疏松症状而言,单纯碳酸钙1 000 mg,配合6.75 μg比6.50 μg活性维生素D更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选用不含活性维生素D的钙剂,实际补充活性维生素D应该大于6.50 μg。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服用可产生毒副作用。维生素D长期大量服用毒副作用的主要表现为:高钙血症,出现软弱、食欲不振、疲劳、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钙化、骨骼硬化、肝脏肿大等。我们对患者血钙水平进行检测,未发现高钙血症患者,两种治疗方案均安全;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显著提高、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有指南推荐骨折后绝经后女性活性维生素D补充20-25 μg,骨化三醇的推荐剂量为1-4粒/天,即0.25-1.25 μg,远低于指南要求,这不仅满足对重度骨质疏松治疗有效性,同时避免治疗过程中维生素D可能导致的副反应[15]。
长期以来骨质疏松被认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老化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质疏松可以逆转。骨质疏松是一种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根据骨质疏松的治疗指南,骨质疏松患者每天钙摄入应大于1 000 mg,活性维生素D的摄入应不小于6.50μg[1,4]。本研究中,每位患者给予每天1 200 mg的离子钙和6.75 μg活性维生素D,更能保证钙的充分吸收和更能有效调节骨代谢向骨形成方向。
该研究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未对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如未比较两组患者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因而,不能用生化指标对两组患者骨密度改善差异进行解释,只能从试验结果进行推断。另外,本研究所用活性维生素D量远低于指南要求剂量,是否更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更能安全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本研究结果表明1 000 mg/天以上碳酸钙、70 mg阿仑膦酸钠/周,6.75 μg活性维生素D/天比6.50 μg/天更能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对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