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网络中对长征叙事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以“飞夺泸定桥”为例

2017-08-07杨帅

资治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长征

杨帅

【摘要】近年来,社会上对红军长征历史的舆论中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否定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歪曲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抹黑长征中的英模人物等。其中,攻击“飞夺泸定桥”战斗为虚构即为典型代表。面对这种错误思潮,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以史实为依据,正本清源,澄清历史真相。

【关键词】长征;历史虚无主义;“飛夺泸定桥”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俄国,最初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出现,后来这种思潮进入历史学领域,形成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一部分知识分子大声呼吁中国应当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形成第一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一部分人借口纠正“左”的错误,企图全面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形成了第二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一、攻击“飞夺泸定桥”战斗的代表言论简单归纳汇总

笔者收集了网络上对于“飞夺泸定桥”战斗的各类负面言论(文章)共计12篇,除去相互转载完全一致的文章之外,立场相近但具体语言表述及引用“史料”不同的文章共计5篇。这其中对“飞夺泸定桥”战斗的虚无主义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极力贬低红军作战能力,丑化红军战士形象。如2012年一位网名为“司马当”的作者在新浪微博上发表博文《“飞夺泸定桥”真伪考》(以后简称《真伪考》一文)中认为:“红军5月29日到达泸定桥时,泸定桥并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向无国民党军的泸定城内打炮”,甚至“队伍过完后放火把桥头堡烧了”。文中言之凿凿称这些“史实”都是出自“亲历者”口述,甚至找到了“亲历者”绘声绘色地进行“回忆”,比如作者在文中提到一位“亲历者”在红军攻打泸定桥时以卖豆花为生,到1997年接受“采访”时已是93岁高龄,仍“头脑十分清晰”地坚称红军是“阳一炮、阴一枪地打过去”。

二是同样是上述中的这篇博文称“默契”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作者给出的论据是“刘文辉在解放后担任林业部长”。除此之外,文章中论证“默契”说的理由还包括红军“不惜一天行军120公里”,却又“过了十个小时才夺桥”,完全不符合逻辑。观点与其相近的网络言论出自2013年来揭秘网上的一篇佚名作者发表的网文《飞夺泸定桥纯属虚构的原因》(以后简称《原因》一文),其中提到“川军深知他们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红军的存在”,所以要竭力“保住红军这支队伍”,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川军之所以故意在泸定桥上保留十三根铁索的目的在于“实际上给红军一条生路”。

三是搬出开国元勋的“定性”言论。如《原因》一文中在最后搬出了毛泽东的言论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称中央红军在胜利到达陕北后由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到来,为了“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所以联署当时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要发起大规模的长征稿件征集,要求“文字只求通情达意,不求钻研深奥”。

二、以上言论中的漏洞与谬误

一是史料信息来源不明。以《真伪考》一文为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声称找到了当时的事件亲历者,但是却没有给出亲历者的具体信息。近年来,口述历史逐渐成为史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参与口述史研究的不仅仅有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还包括新闻记者、作家、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科技史等诸多学科的学者。但由于口述史缺乏统一的要求与规范,因此引起许多质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主任格里(R。Grele)将口述史定义为“对亲眼看到并参加过去事件中的人的采访,目的是要重现历史。”

二是采用“阴谋论”的推断方法。同样是《真伪考》一文中,作者提出红军顺利通过泸定桥原因的“默契”说,即认定红军与四川地方军阀刘文辉达成默契,刘文辉不对渡河的红军发动进攻,而红军在度过大渡河后旋即北上,不在川内停留。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刘文辉确实担心蒋介石借助追剿红军,借机铲除诸如刘氏家族这样的地方实力派。但作者给出的历史“证据”第一不是刘文辉的自身言论,第二没能拿出蒋介石确实要在大渡河消灭红军后随即剪除四川刘氏军阀势力的关键性证据,只是捕风捉影地提起刘文辉在解放后担任了新中国的林业部长一事,从而陷入了历史研究中的大忌——阴谋论。

三是逻辑混乱。以《原因》一文为例,在论及为何川军要在泸定桥上故意留下十三条铁索时认为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给红军留下一条生路”。因为“红军的存在是川军存在的最大原因”。但接下来的一段内容却话锋一转,写到“即使川军留下这十根绳索,红军就真能渡过这十三根铁索吗?”这样的反问,也就是说该文作者并不认为红军能够顺利渡河。但这样的描述却无意中暴露了巨大的逻辑缺陷:如果川军真心要放红军一条生路,为什么又要特意把桥板撤掉?此外,文中对红军的战斗力颇感怀疑,反倒将川军的战斗力大加赞赏,称其为“中国抗日的一支铁军”。可这种说法恰恰与其他网文中的川军形象发生了矛盾,在《飞夺泸定桥真相》一文中,文章作者引用了当时泸定国民党守军饶杰的回忆录《我的军人生涯》关于泸定桥战斗的记载,称当时“激战两天一夜”,最后由于害怕腹背受敌,只留下一个排做象征性的抵抗,并且留下了“几百枚手榴弹捆在桥上,然后放火烧桥”,可居然不知道“手榴弹是用火烧不响的”。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继续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