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锻造技术新发展国际会议之所见
2017-08-07张金
文/张金
2017锻造技术新发展国际会议之所见
文/张金
2017年锻造技术新发展国际会议近期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该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共有220多位代表出席,发表了29篇报告。会议代表和报告主要来自于德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报告集中反映了如下情况,在此列举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大家对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锻造的影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何时、有什么样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人们最基本的看法有两点,一是汽车锻件内容的变化将极大的影响当前锻造业的结构;二是轻量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锻造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汽车轻量化和制造业轻量化将包含材料、零件结构、加工工艺、设计理念和观念的轻量化。在适应轻量化生产方面,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这就是如何彻底了解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特点,合理利用变形特点,从而经济地生产符合轻量化需求的零部件。
世界范围内的锻造竞争将逐步加强,锻造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必由之路,会成为行业自发的一个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在经历一代或两代锻造人后会自发地形成一些具有活力的锻造集团,集团采用板块化管理已经进入西方锻造业,集团之间通过板块的不断转换和重组将为行业进步增添活力。
锻造模拟和锻造物理实验是目前锻造界极其重视的锻造工艺研究方法,特别是锻造热处理和内部金相组织的研究非常受重视。本次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系统化地完整了解一类零件的变形机理是可行的,从而会推动模具寿命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开发新产品成形工艺奠定基础。
钢厂加强与锻造生产的具体结合在发达国家体现地非常紧密,人们仍然在寻找既可以满足锻造生产,又可以整体节约制造成本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其中非调质钢越来越受到重视,去热处理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追求。
在提高模具寿命方面,两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仍然是主流,一是开发新型模具材料,通过成分精确调整改变组织结构,从而提升模具寿命;二是通过模拟,真实掌握模具工作状态,修改模具结构和型腔形状,控制模具温度和变形步骤等提高模具寿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利用极其有效的力能和温度传感器对模具关键点受力和温度情况作出检测,从而为模具质量改善提供数据。
冷温锻仍将是未来锻造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研究如何对现有的中小型零部件进行冷、温锻生产的可能,对现在传统的零部件如何实现整体化锻造,也就是如何利用创新技术生产复杂、功能繁多和轻巧的零件,如何把通过联接的部件低成本地整体化生产,如何把其他工艺方法生产的功能零部件低成本地变成锻件生产。
在冷锻生产方面,提出了如何控制冷锻的温度。研究发现,强度较高的材料,在变形中零件会发热,有时会出现局部发热,这会影响冷锻零件的变形应力分布,从而影响零件的性能和模具的寿命。
工业4.0对锻造行业的影响也得到了人们的认真研究,提出了工业4.0对锻造的特殊影响是工艺模拟+成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实现可控的锻造生产。
提升锻造的时间劳动生产率是锻造发展的重要方面,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在不能改变“工艺时间”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减少工序转化时间,其中减少模具开发、更换和调试时间仍然是重要的内容。
会议发表的关于当下互联网和数据化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令人着迷,当下的技术发展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