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7-08-07姜伟
姜伟
(南乐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400)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姜伟
(南乐县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400)
目的:研究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坏疽性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40 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TBIL水平均降低,但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腹腔镜微创手术;坏疽性胆囊炎;疗效;胆红素水平
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主要与急性炎症、胆囊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1]。患者在出现坏疽性胆囊炎后常伴有胆囊肿大、血运障碍等情况,从而引发胆囊壁脓肿,甚至导致胆囊出血或坏死,危害患者健康[2]。临床治疗坏疽性胆囊炎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能有效切除胆囊,但易损害胆管,失血量多、术后创伤大、恢复慢,不利于预后[3]。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凭借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4]。本研究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坏疽性胆囊炎患者80 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本研究均知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5~75 岁;病程1~7 d。观察组40 例,男19 例,女21 例;年龄48~75 岁;病程1~6 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标记切口,通过腹部切口切入点直入腹内后,使用顺逆结合方法切除胆囊,在三角解剖胆囊期间需足够谨慎与仔细,术后将切口消毒与缝合。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腹腔镜辅助作用下切除胆囊,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进行人工气腹建立,采用三孔操作法置入腹腔镜。利用腹腔镜仔细观察胆囊与其周围组织后,将胆囊周围粘连部分分离,并将胆囊游离后夹闭并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于胆囊管切断后行胆囊切除术,手术完成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随访3 个月。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TBI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于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min,获得血浆、血清,使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及胆瘘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实验室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TBIL水平均降低,但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TBIL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胆囊炎发生率呈增长趋势,临床表现为水肿、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症状,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5]。胆囊炎分为急性与慢性,其中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引起坏疽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因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反映难度大,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6]。临床治疗坏疽性胆囊炎多采用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传统开腹手术出血量多、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大力开展与应用,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术主要采用三孔操作,可将手术所需视野进一步扩大,从而更为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周围结构,便于彻底切除胆囊,临床疗效良好[7]。且在腹腔镜充分利用基础上,能更清楚地探查腹腔内情况,无需切开腹壁即可将胆囊切除,对机体损伤较小[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TBIL水平及术后恢复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22.5%)高于观察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微创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胆管常产生水肿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增高胆红素水平,危害患者健康。采用腹腔镜治疗仅需行小切口,通过腹腔镜观察胆囊与周围组织情况,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创伤小,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预防胆囊炎症复发,利于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清指标,促使血细胞水平恢复正常,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1]冯一浮,莫经刚,陈建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2):286-290.
[2]魏裔伦.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510-513.
[3]李捌,韦呈市,文旺,等.老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海南医学,2015,26(5):729-731.
[4]王家辉,李晓毅,袁颖,等.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z1):37-38.
[5]张小兵,张丽,唐世龙,等.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8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4):66-68.
[6]明志祥.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7):966-968.
[7]周劲松,蒲东利,杜子友.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5):914-917.
[8]郭剑飞,贾明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834-2835.
1671-8631(2017)07-0555-02
R657.4
:B
2017-02-20
(本文编辑:张红)
姜伟(1969— ),男,河南省濮阳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