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瘤误诊为颈椎病一例

2017-08-07朱秀安姚道德黄孝文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垂体瘤病史垂体

朱秀安 姚道德 黄孝文

·短篇报道·

垂体瘤误诊为颈椎病一例

朱秀安 姚道德 黄孝文

垂体瘤; 颈椎病; 误诊

患者,女,41岁。于2015年11月因头晕伴头痛数月就诊,初步诊断为颈椎病。CT检查显示:颈椎序列正常,C4-6椎体边缘毛糙,C3-4、C4-5椎间盘向后局限性突出,相应硬脊膜囊受压,双侧侧隐窝间隙正常,黄韧带未见钙化肥厚,椎间关节间隙正常,提示诊断(1)颈椎骨质增生;(2)C3-4、C4-5椎间盘突出,诊断为颈椎病,转到康复理疗科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患者婚后生育1女,人流2次。29岁起闭经,原因不明。常规眼科检查,右眼视力4.8,左眼4.4,眼压正常。双眼外观及屈光介质正常,双眼视盘边界清,左眼较右色稍淡,C/D=0.3,A/V=2:3,血管走形正常,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灶,左眼黄斑区中心凹反射弱。行鞍区CT扫描显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池内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边界尚清楚,密度尚均,CT值+43 Hu,邻近骨质部分吸收,蝶窦内见稍高密度影(图1)。CT报告提示:垂体腺瘤。实验室检查:雌二醇41.50 pmol/L,卵泡刺激素(FSH)21.85 U/L,黄体生成激素(LH)6.18 mU/L,孕酮(PG)0.6 nmol/L,泌乳素(PRL)11.5 nmol/L,皮质醇总量8时46.25~127.25 nmol/L,皮质醇总量16时24.37~51.30 nmol/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时0.06~1.45 pmo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6时0.06~0.75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0.85~3.57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3.85~11.64 pmol/L,促甲状腺素(TSH)0.18~0.65 mU/L。依据患者病史及典型的临床特征 ,结合影像资料及实验室数据,诊断为垂体肿瘤,颈椎病。2016年2月,在上级医院接受鼻内镜辅助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垂体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右眼视力4.9,左眼4.8,脑垂体内分泌功能、血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池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6 cm×2.9 cm×3.0 cm,边界清楚,密度尚均,CT值+43 Hu,邻近骨质部分吸收

图1 鞍区CT影像

讨论 垂体是位于颅中窝正中部蝶鞍内的内分泌腺,分泌产生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生长激素等重要激素。垂体腺瘤是垂体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由于部分垂体腺瘤本身具有内分泌功能,其症状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本例患者以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初诊于五官科,首诊医师询问病史不详细,对患者的月经生育史未予重视,未能进一步行相关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垂体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基层非专科医师缺乏对该疾病了解,极易被患者的主诉及片面的影像资料所误导[1]。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史,重视既往史,对女性患者月经及生育史要予以关注,并完善相应检查,在做好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对于暂时不能确诊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1] 叶盛开,陈丽,刘宇鹏.垂体瘤误诊为肺性脑病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50.

(本文编辑:杨泽平)

10.3969/j.issn.1005-6483.2017.02.012

433202 湖北省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朱秀安),影像科(姚道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孝文)

2016-05-08)

猜你喜欢

垂体瘤病史垂体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突然闭经警惕垂体瘤作祟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