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7-08-07徐佳

职教通讯 2017年17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维度问卷

徐佳

招生与就业

中职生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

徐佳

为了解当前中职生职业认知的现状,参考张秀峰编制的就业准备量表中职业认知分量表、秦丽华编制的职业成熟量表中职业认知部分内容,自编《中职生职业认知调查问卷》,对湖南省内5所中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生的职业认知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目前,中职生在整体职业认知方面为普通了解,并不具有很清楚的认识。从性别上分析,男女生的职业认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年级分布看,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要高于低年级学生;从专业差异分析,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稍高一些;从生源地差异看,城镇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高于农村学生。

中职生;职业认知;自我概念;专业认知;职业信息;职业规划

职业认知是人在生活、学习、交往中形成的对某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和评价,是一种主动或被动认识职业的过程或活动。职业认知对于中职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使中职生在校期间有的放矢,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而且增强就业的计划性和稳定性,为中职生职业生涯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在校中职学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中职生在自我职业认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广大职业教育学校及学生家长对学生职业认知的重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选取湖南省某中等职业学校等五所职业学校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考虑学生专业及年级分布。涉及专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业电气自动化、模具、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酒店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电算财会以及旅游管理等,从在校生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50名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308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88%。

(二)调查工具

参考张秀峰编制的就业准备量表中职业认知分量表、秦丽华编制的职业成熟量表中职业认知部分内容,自编《中职生职业认知调查问卷》,共设计30个问题,对每一题目的评定按李克特(Likert)五点计分法进行,对每项叙述按照“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有时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五个等级分别计1~5分。调查内容包括自我概念、专业认知、职业信息、职业规划四个维度。

(三)调查方法

利用Epidata3.1录入问卷原始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进行逻辑查错。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对调查表每一部分的各指标分别作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推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职生之间职业认知状况的差异。单因素分析应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职业认知的主要因素,用相关性分析探讨职业认知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所有检验以双尾a=0.05为判定显著性的标准。

二、调查结果

(一)中职生职业认知的总体描述

中职生职业认知状况是通过调查问卷分四个维度测量的,每个维度所包含的项目数不同,结果分析是通过项目总得分除以项目数计算,以便于比较。计算分数表示该维度学生的平均得分,得分越高代表学生越认同该项。(见表1)

表1中显示中职生在职业认知调查中的得分情况,整体职业认知的平均值为3.37,显示目前中职生在整体职业认知方面为普通了解,并不具有很清楚的认识。而在各个维度中,自我概念得分3.82最高,表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强,如自我职业兴趣、自我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认识。专业认知的平均值为3.53,排在第三位,属于一般了解,表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水平不高,也影响到整体职业认知水平。职业信息的平均数为3.62,说明中职生有一定的职业信息获取能力,如查找招聘信息、了解招聘单位情况、制作简历参加人才招聘等。而职业规划平均值为3.18,表示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弱。

表1 中职生职业认知调查问卷情况

1.自我概念维度,该维度包括12个测试题项。学生在“能列出几个你感兴趣的职业或工作”“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及“确定你理想的职业或工作”方面得分较高(Mean>4),在“和大学生同时求职时,各有优势”方面以及“你为今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偏向于不认同(Mean=2.01、2.32)。

2.专业认知维度,该维度有4个测试题项。“实习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职业认知水平”(Mean= 3.24),“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Mean=3.52),“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Mean= 2.77),“学习专业以外的有助于你的未来职业的技能”(Mean=3.71)。对于专业的认知题项得分都较低,特别是对专业喜欢程度不高,有85名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将近30%的比例。

3.职业信息维度,该维度有9个测试题项。“查找关于招聘考试的信息”(Mean=4.10)认同度最高,“了解某一职业或工作的发展前景”(Mean= 2.83)、“了解你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优势”(Mean= 2.54)得分最低,后者有26%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其他各个题项的得分在3.03~3.69。

4.职业规划维度,该维度有13个题项。其中,“为你的职业或工作目标制定下一个近期和长期计划”认同度较低(Mean=2.51),结果显示职业规划水平较低,而在“为了你的职业目标,决定你是否继续深造或参加职业培训”“获得与你未来职业或工作目标有关的工作经验”题项中,学生认同度较高,得分超过了4,说明学生有提高认知水平的需求。

(二)中职生职业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1.性别差异性分析。根据中职学生职业认知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得出以下结果,男生女生的职业认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职业认知的各维度中,职业规划维度,男生与女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平均得分比女生的高;自我概念、专业认知、职业信息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的职业认知程度之间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和笔者从小组访谈中获得的结果相一致。

2.年级差异性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中职生职业认知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在自我概念、职业信息、职业规划三个维度上也不显著,专业认知维度表现出显著差异,三年级学生专业认知水平最高。主要是专业课和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在第三年,前面两年对专业的了解主要是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介绍,而三年级中职生通过专业课学习、特别是下厂实习实训锻炼,与社会有了接触,对于专 业有了更深一层了解。

表3 不同年级中职生职业认知差异分析

3.专业差异性分析。根据中职学生专业划分的理工科与文科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得出以下结果,专业在中职生职业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异。整体上,理工科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稍高于文科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但在自我概念方面,文科学生稍高于理工科学生。

4.生源地差异性分析。根据不同生源地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5),得出以下结果,城乡中职学生的职业认知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城镇学生的职业认知比农村学生的高。在职业认知的各维度中,城乡学生在自我概念维度上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在专业认知、职业信息方面,城市学生的得分比农村学生的高,而在职业规划维度上,城市学生的得分比农村学生得分低。

5.社会兼职经历差异分析。根据表6对不同生源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知,有兼职经历的中职生与没有过社会兼职经历的中职生比较,前者(M=3.95)职业认知水平普遍要比后者(M=3.30)高,但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职业认知的各维度中,有兼职经历的学生在自我概念、职业信息、职业规划维度上得分较高,特别是职业规划达到了4.58,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专业认知维度上两者得分差别不大。

表4 不同专业中职生职业认知差异分析

表5 不同生源地中职生职业认知差异分析

表6 兼职经历中职生职业认知差异分析

三、结果讨论

根据中职生职业认知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中职生整体职业认知水平偏低,中职生在职业认知方面为普通了解。中职生职业认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认知不足

问卷中对专业认知调查设置了四个题项,四题普遍得分很低,回答第16题“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将近30%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题项得分也较低(Mean=3.52)。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谈到:三年的中职学习,在校时间实际只有两年,两年后实行人员的分流,部分同学直接就业,部分同学留下来复习准备参加高考,两年中以文化课程学习为主,学校很少开设专业实训和实习,有的学校也没有实训条件,大部分课程与普通中学相同,进度也是一样。有的同学对专业感兴趣,如汽车维修专业同学想深入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相关的老师也不能很好的解答,个别老师根本解释不清楚,等等。所以,访谈中问及相关专业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问题时,很多同学露出茫然的眼神,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当然也谈不上对专业的喜欢。

(二)职业意识模糊

职业意识,指就业意识或从业意识,它包括职业认知意识、自信意识、技能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职业意识是指个人积极认识职业、追求职业和争取职业成绩、职业进步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其他的职业素质也就无从谈起。

通过对几所学校高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职业意识模糊,如有的认为“学生”也是一种职业,对于就业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毕业以后能找一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就可以了。没有积极主动的了解职业和做好职业规划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害怕就业,毕业以后对于就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例如,某个职业学校在对就业指导老师访谈过程中就听说了该校2010届毕业生中有一位同学,两年换了12个单位,很多单位试用期都没有到就离开了,这不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好的印象,也会影响该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

(三)自我认知欠缺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中职生职业认知教育中没有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教育,所以尽管在调查问卷中“自我概念”这一维度学生得分较高,但是仔细分析各个题项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如调查问卷第8题“了解你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优势”、第17题“和大学生同时求职时,各有优势”以及第28题“选择一个适合你能力的职业或工作”等,学生得分较低,Mean= 1.50~2.50之间。在谈及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时,很多同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多数沿袭大众的看法,如女生很多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些学生不能客观评估自己,盲目自信,而有的正好是另一个极端,极度的不自信,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自己既没有技能又没有漂亮的文凭,如果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是很难的,无法和大学生竞争。自我认知能力的缺乏还表现在学校的学习中,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认真读书,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坐到最后面,一到考试就烦等现象。

由于中职学生自我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中职学生不能正确制定职业目标,一旦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时,学生不能客观准确地分析现实环境进行正确的自我调整,从而出现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应。

(四)职业规划能力较弱

从对中职生访谈和职业认知调查问卷的职业规划维度各题项分析,可以看出,中职生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同学职业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职业规划存在着理想化的色彩和过高的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访谈过程中发现,学生都能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实际状况却是部分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情感上更加倾向于舒适的工作,部分中职生的职业目标偏向创业当“老板”和去企业做“高管”,在职业选择上注重经济报酬,注重休闲、安逸、享受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目前中职生毕业后就业对口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导致人才分配不均衡,企业中出现高级“蓝领”难求的现象。职业规划能力较弱还表现在学生职业信息获取能力不强,不能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心态浮躁,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心态,从而在问卷的第五题“为今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第四题“为你的职业和工作目标制定下一个近期和长期计划”题项的得分均较低。

四、对中职生职业认知教育的启示

(一)以职业行为为依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需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职业岗位行为的需要。学校经过充分地调研,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育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社会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出发,倒推专业培养的知识技能需求,共同研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生产任务为载体,实现项目驱动教学

课程设置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解剖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核心专业技能,按照教学规律合理设置课程。课程以生产任务为载体,实现项目化教学。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些高职院校的中职专业已经在进行大胆改革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可以作为经验推广。如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培养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电子以及环境检测等行业的分析检验人才。传统的教学是首先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学习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最后学习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学生感觉离将来的工作很远,学习的技能还要通过一个转化过程,才能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由于课程安排先后顺序,在校的三年时间,前面两年基本上是学习基础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对于专业技能训练很少,从而造成学生专业认识不足,专业技能训练也很少。改革后的课程,以产品分析为课程教学主线,如分成食品分析、药品分析等,选择典型产品进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面学习、掌握技能,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缩小专业和职业的差距,增强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

(三)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各类专业实训,是学生熟悉专业、了解职业的重要阶段。近年来,职业学校加大了实训设备投入,改善了实训条件,增加了实训教学课时比例,实践教学环节有较大的改进。但是,由于中职学校迫于升学等社会压力,这些改进是有限的。中职学校应该仔细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准,以岗位技能为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实训项目开发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彻底改变验证性试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将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师傅,借鉴生产案例,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就业教育三年不断线,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

中职三年期间,第一年学校会安排入学教育,集体教育,明确学习方向,明确其社会责任,学生毕业之前,职业学校会开设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从求职技巧到就业心理辅导,在课堂上会指导学生调整心态,确定合适的就业目标,以便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二年级的时候常常会放松,加上升学压力,有的学校就把就业指导课程压缩了,就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给学生造成了就业课程可有可无的感觉,不利于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也是当前各个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就业教育的教师常常是非专业教师,或者就是班主任临时兼任的,没有专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讲课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职业认知教育质量。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孙琳.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8(11):6-9.

[3]吴光林.职业意识与职业认知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4.

[4]李秋平,王雪莲.大学生职业认知与学习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5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中职生职业认知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HB2015077)

徐佳,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7)17-0038-06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维度问卷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韩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规划协调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