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7-08-07张晓艳张楠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颈动脉

张晓艳 张楠楠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两者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且患病率较高,两者间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理。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骨质疏松症与许多老年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虽然体表超声对深层的冠状动脉检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其对表浅动脉,如颈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的检测方便易行。为探讨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本文对236名老年体检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有无斑块形成,分析研究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23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男142名,女94名;年龄60~82(72±8)岁。均经体检排除易患骨质疏松的相关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不全等,无长期服用易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史,如糖皮质激素等。近期未有任何部位骨折的发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血钙、血脂等生化结果。

1.2 方法

骨密度的测量采用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Advance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4)及股骨颈、word’s三角、大转子的BMD,并获得BMD的T值。根据WHO诊断标准:T值≤-2.5 SD,诊断为骨质疏松[1]。颈动脉IMT、斑块的测量采用Phillip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5~12 MHz,探查颈动脉IMT及斑块的情况。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建议[2],颈动脉系统中IMT≥0.9 mm为内中膜增厚;IMT≥1.3 mm为动脉粥样斑块。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

236名老年体检者中,符合骨质疏松标准的有114 名,非骨质疏松者122名,骨质疏松组的颈动脉IMT、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指标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的内中膜增厚及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相关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ive indexes between osteoporosis group and non-osteoporosis

注:两组比较,P<0.05。

2.2 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BMD比较

根据粥样斑块的有无,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有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组(139例)进行比较。有斑块组的年龄、BMI、血脂(TC、TG及LDL)等指标均大于无斑块组,血脂中HDL-C指标小于无板块组,而血钙(Ca)、BMD则低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相关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plaque group and non-plaque group

注:两组比较,P<0.05。

2.3 不同性别间发病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概率为61.54%,与非骨质疏松患者的患病率(23.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概率为69.44%,与非骨质疏松患者的患病率(15.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骨质疏松发病情况比较Table 3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注:*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3],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提高[4]。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征是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增厚,如果存在钙化斑块则提示较晚期的病变。作为连接心脑血管的通道——颈动脉,由于其表浅,容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采用的部位[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检查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因此颈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着,从而导致血管壁粥样硬化、钙化,使血管顺应性降低。血管的老化和动脉硬化能引起心、脑、肾和肌肉的病理改变,亦能造成骨组织的病理变化。临床研究中发现,缺血性的动脉硬化可造成骨密度的降低[6]。亦有研究说明骨密度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确实发挥了作用[7]。且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骨密度下降越明显[8]。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多相伴发生,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也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9]。有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与骨量逐渐减少呈正相关,年龄、BMI、IMT与骨质疏松发生显著相关[10]。亦有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与主动脉、冠状动脉钙化、颈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病及脑卒中有关,特别是女性人群更明显[11]。因此目前已有许多相关文献设想用扩血管药物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12-13]。骨质疏松则是骨微结构的改变,钙质流失,这两者都存在钙代谢异常。国外的一些相关临床研究亦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14-15]。部分研究亦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16],而高胆固醇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7]。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以机体通过自身免疫及炎症性反应导致脂类物质在动脉壁的聚集为特征[18],90%以上的脂质斑块的形成都会经历钙化过程,血浆中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脂水平同样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相关性[19]。并且研究显示,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共同点,两种疾病的产生及发病机制互有影响[20]。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较非骨质疏松人群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别是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患病率更高,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易加速骨质疏松。因此早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对降低和延缓老年骨质疏松及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颈动脉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