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上消化道出血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7-08-07徐娟王蕾
徐娟 王蕾
评估上消化道出血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徐娟 王蕾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 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 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 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具有较高安全性, 可加强应用。
中西医结合;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 具有较高发病率, 主要包括胃、食管、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管等病变所导致的出血, 临床主要表现为黑粪、呕血等症状, 急性胃黏膜损害、消化性溃疡等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性, 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 及早发现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极为重要。为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 本文对其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0例, 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5例。研究组中男24例, 女21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48.3±10.2)岁。对照中男23例, 女22例;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48.7±9.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符合临床对比要求。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每日晚间给患者静脉滴注法莫替丁, 使用剂量为20 mg/d;静脉滴注止血药3 g, 奥美拉唑20 mg, 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加用止血散治疗, 其主要成分为五倍子、三七和白芨, 使用冰盐水进行调配, 将其调配成稀糊状后给患者冲服, 1付/次, 3次/d。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1周后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其疗效进行评定, 若患者治疗后呕血及黑便等症状均消失, 胃镜检查结果正常, 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则为显效;患者呕血及黑便等症状有所好转, 胃镜检查结果正常, 血压有所下降趋于正常, 则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发生好转甚至恶化, 胃镜检查结果异常,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和统计两组发生头晕、便血、血液动力不足以及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的例数, 并比较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中治疗显效27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治疗显效20例,有效13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四肢乏力1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对照组中四肢乏力3例, 头晕4例, 血液动力不足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9/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较为常见, 如食管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损害等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黑便等症状, 由于该疾病进展快, 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止血, 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出现休克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因此, 探讨有效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日常饮食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 如饮酒、暴饮暴食、药物刺激以及情绪紧张等都有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因此, 患者日常还应注意合理膳食, 适当运动, 提高疾病预防能力[5-8]。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较多,如法莫替丁、奥美拉唑、酚磺乙胺(止血敏)以及中药治疗等,但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的效果有限, 且不良反应较多, 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9,10]。有研究报道,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能够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刘学进[2]通过对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另外48例单用西医治疗, 研究结果发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5.83%, 而西医治疗的有效率为62.50%, 且两组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和18.75%, 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中医将上消化道出血归属于“便血、吐血”的范畴, 止血散的主要成分为白芨、三七和五倍子, 能够起到减弱胃液和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具有较好的局部止血效果。法莫替丁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止血敏能够加速体内血小板凝聚, 从而提高止血效果[3]。奥美拉唑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物, 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为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治疗, 研究结果发现,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 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 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加速患者恢复, 与单琴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可加强应用。
总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赵恒芳, 宋瑛, 方雅丽.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15(3):352-353.
[2] 刘学进.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诊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5):149-150.
[3] 张淑霞.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当代医学, 2016, 22(23):152-153.
[4] 单琴, 张青.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6):1512-1514.
[5] 倪明婵.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及效果分析.大家健康旬刊, 2014(1):123.
[6] 管胜.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研究.医学信息, 2013(17):91.
[7] 张瑞, 王蕾, 高艳霞, 等.不同急诊方法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5):478-479.
[8] 汪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式分析与临床疗效初步评估.医药, 2016(7):00329.
[9] 杨绍勇.不同急诊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8):44-45.
[10] 常宁遒.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4):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42
2017-05-11]
8332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