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障儿童进行健康安全教育的途径
2017-08-06黄迎
黄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
摘 要:健康与安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与保障,而对智障儿童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除了要教会智障儿童健康安全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在态度和意识上进行培养,对他们进行安全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强化训练,让安全健康习惯成为儿童内化的一种意识,成为一种习惯,帮助智障儿童学会以健康安全的方式来生活。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照顾好他们,也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独立成长,鼓励并指导他们掌握健康安全成长的本领。
关键词:智障儿童;健康安全;相关途径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好特殊人群的重担,而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则是重中之重,我们要运用所学到的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实现健康安全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对他们进行有系统、有目的的培养,在内容上、要求上、形式上和方法上都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力求使智障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加大宣传力度
學校的宣传栏、课室的板报栏是张贴和宣传健康安全教育的阵地,利用这些环境的布置对智障儿童进行健康安全教育的宣传,张贴醒目的提醒标语,能随时地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利用每天的“爱心”广播宣传,对智障儿童进行健康安全的教育,利用“校园电视台”播放关于健康安全的教育片,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可以在教室、走廊等地方设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也可以在校园和教室张贴一些标语和横幅,提醒儿童要注意安全和健康卫生。
二、营造适宜的教育氛围
众所周知,智障儿童生活、学习的环境都是特定的,环境的布置以及育人的环境的合理、舒适更有益于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利于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技能本领。例如:智障儿童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就不厌其烦地带着他们在教室里指认各种安全标志,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安全标志进行识别,并跟他们讲解这些标志的含义及作用,知道这些地方的东西有危险,不可以乱动。
三、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
对智障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尤为重要,而良好的常规习惯则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我们在设计智障儿童一天的学习、生活活动时,就要在每个活动、每个环节中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让智障儿童清晰、明确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老师应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和安全管理习惯,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技能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强化,让智障儿童在练习中习得良好的习惯,并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提醒他们平时走路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能奔跑以免发生碰撞危险;拿剪刀的时候,不能对着别的小朋友,特别是眼睛,在剪的时候,注意不要让剪刀剪到自己的手指,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加强心理辅导
部分的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原因或者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常常会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造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与人相处常常会出现自私自利的现象,当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时常常会显得脾气暴躁,行为带有攻击性。而反观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忽视了对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采用简单粗暴或者过分溺爱的方式处理心理健康的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成员间相处和睦、民主,在意识、行动上真正做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有利于智障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
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智障儿童常常因为其自身的因素或家人过分的保护而受伤,因此,老师要为智障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体育活动,每天要保障孩子们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体质,提高智障儿童的身体发展水平,发展智障儿童动作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六、树立榜样
高年级的孩子通过早期的学习,积累了大量有关安全的生活经验,已经有了能保护自己安全及符合安全规则的行为,他们可以作为低年级儿童的榜样,他们的意见和行为能够对低年级儿童造成很大影响。当智障儿童出现不良行为危及安全时,除了老师及时制止、修正外,同伴的建议也能帮助他们获得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对智障儿童进行健康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遵循他们特殊的心理,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不断鼓励和帮助每个孩子,就能使每个孩子在课堂内外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良好思想健康安全的人,成为一个善良、质朴的人。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