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漫山红遍缤纷秋实满园
2017-08-06蔡佳飞
蔡佳飞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摘 要:在参考与整合小学美术国定教材的思考下,美术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美术实际绘画水平与手工操作能力,结合学校秋天课程以生为本的主框架,制定了1~6年级不同年段美术学习的内容。课程实施下来,收获了很多。
关键词:主题课程;美术教材:秋天
一、我把秋天放进花瓣里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处处惊奇。刚学会使用画笔,再做一朵立体的花儿,格外有成就感。我们来做一朵秋天的菊花吧,可菊花花瓣那么窄、那么多,怎么表现?通过菊花照片展的欣赏,观察卡纸与花儿的对比,孩子们立马知道了,我把卡纸剪成细长条,卷一卷、撕一撕、贴一贴,再画一画,瞧,多么逼真呀!老师建议,再点缀上几只小蝴蝶,似乎还能闻见清新的花香呢。孩子的快乐来得很简单,一朵小花的制作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旅程。
二、我把秋天挂在墙壁上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美术组对二年级美术上册《相同图样排排队》和《小挂件》一课进行了有机整合,将秋天的元素以有序排列的方式展现在小挂件之上。孩子们知道,秋天有红色的枫叶、醉人的花朵、甜蜜的果实……可怎么摆放才好看?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图片启发,教师点拨,小组讨论,找到了不同的方法。图案可以是一个个的,也可以是一组一组的,可以重复,可以间隔,通过有序排列做出来的小挂件,装饰在教室里、墙壁上,引人注目!孩子们知道了,书本上的知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三、我把秋天印在叶子上
水粉作画永远是孩子们的心头所好。三年级美术上册开端便是水粉作画的系列学习,学生在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色点画、粉印纸版画的基础上,对水粉作画技法已能初步了解与掌握。而一、二年级关于树叶的学习积累让学生对叶子的美术表现也有所了解,所以将树叶进行巧妙安排,用水粉拓印成画面,对学生来说,有趣、新奇且难度适宜。采集、压平、涂染、组合、印制,一寸寸叶脉虚实相间,一张张作品像一个个细胞,在不同的生命体舒展、渗透。
四、我把秋天装进花篮里
四年級的孩子对综合材料的利用已经有所体验,他们开始关注生活,发现材料,变废为宝。秋花争艳,秋果丰盛,既然想表现的太多,那么都放进小花篮里吧!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举一反三。有灵机一动的同学,寻一只纸杯,剪花边,卷花瓣,两头穿上缠着彩线的细铁丝,小花篮便制作出来了。有心思细腻的同学,收集诸多彩绳,编编穿穿、小心翼翼,编出一只五彩斑斓的花篮,匠心独运。有心有灵犀的同学,相约带上旧纸盒,宛如大师一般分工、裁剪、修饰、组装,一只夺人眼球的花篮引人注目。花篮里有什么?彩纸做的花儿,争相夺艳;彩泥捏的果实,甜蜜芬芳;翩然而至的蝴蝶,娇俏可人;层层叠叠的秋叶,朴实无华……这是一次美术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孩子们对秋天真诚的致敬!
五、我把秋天铺在田野上
《实物标识》《老房子》等课的学习早已让五年级的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前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做一件立体作品对他们来说,充满期待与挑战。利用废旧纸盒,裁去部分,只留一隅天地,用卡纸、彩泥、旧布料铺上金黄色的大地,营造喜悦的丰收。接着用瓦楞纸做一间老房子,撕出斑驳肌理,古朴又安静。老房子前面有树,有花,有小动物,有累累果实,有五谷遍地,有秋景怡人……看起来有些粗糙,却耐人寻味。对于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再一次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凝聚力。对于教育者而言,这远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六、我把秋天藏进大树里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理解与表达,相对低年级来说,显得沉稳、作品技巧性强。选择制作立体树木进行表现,对他们而言,有着独特的含义。他们擅长立体制作与比例技巧,整合本册内容《我栽种的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写生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对植物表现有了一定的掌握与理解。小组合作,熟练分工。从制作树根、树干开始,一点一滴累积,到树干、树梢、树叶再到果实……给树皮刷上颜色,给树枝添上树叶,用彩泥点缀果实,再添上一两只“小昆虫”,看着一棵棵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无感慨。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再一次得到了自主尝试,亲近了自然,得到了成长。
此次美术学科的秋天课程活动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体验的理念,教学内容多以立体制作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合作能力。叶澜教授曾说过关于教师责任感的话:“如何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对各种学习材料和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以及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开阔眼界,竭尽所能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