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力共担幼小衔接重任

2017-08-06柳宾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学校

柳宾

(甘肃省平凉市实验小学)

摘 要: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上学,是每个孩子人生必经的重要转型阶段,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交流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着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学校;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上学,是每个孩子人生必经的重要转型阶段,家长和一年级老师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交流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着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老师和家长如何默契配合,引领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习惯——迈出成功第一步

常言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老师和家长要按教育规律画出“方圆”,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终身快乐学习和健康生活的理念,成功跨出人生第一步。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中,常常有不注意听讲、时间观念差、依赖性强的毛病,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家长也要把孩子学习习惯培养作为主要任务,每天过问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督促孩子完成当天的各类作业,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家长和老师要随时督促、检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要不断地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引领孩子成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对孩子的照顾,让他们养成学习用具自己准备、书包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理念,拒绝和抵制垃圾食品,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提高阅读兴趣。一是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新课改鼓励学生多认少写,尽早阅读。课堂可采取多种方法,读广告词、玩识字游戏、联系生活讲故事识字等;二是指导学生多读好书。适合刚入学的学生阅读的书有:古今中外寓言、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科普科幻读物、传统道德和经典名篇等。三是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查字典,遇到精彩的语句要记录和积累下来,尝试复述故事梗概等。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如举办轮流朗读、故事表演、讲故事比赛、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

家长要创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孩子阅读。多与孩子交流读书收获,与孩子进行阅读比赛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赞赏和鼓励——激发自信心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一年级学生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最佳时期。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表现自己,老师要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特别是注意鼓励学困生,对他们身上哪怕微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迈开自信的脚步。家长的教育方式切忌简单粗暴,要采用启发疏导、说服教育的方法,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三、交流与倾听——分享快乐,分担烦恼

一年级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单纯,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于表情化而且不善于修饰和控制,孩子更多的是在无意识地成长着,当遇到很多成长的烦恼和快乐时,孩子需要老师及家长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烦恼,更需要我们为孩子们进行正确的人生导航。

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首先,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和完成。其次,学会耐心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身体的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引导。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我们成人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孩子对外界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答案,甚至有些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正是孩子的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思维认识事物。在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这样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更容易向家长和老师打开心扉,倾诉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

让我们老师和家长攜起手来,共同关注孩子生活、学习、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引领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开启孩子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斌.如何做好幼儿园到一年级衔接教育[J].教育教学管理,2014(11).

[2]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582)《幼小教育如何顺畅衔接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家庭学校
家庭“煮”夫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