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宜三忌”话导入
2017-08-06魏凯
魏凯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黄集小学)
摘 要: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三宜三忌”。导入问题设计宜精准,避免使用宽泛的发散性问题;教师话语宜简约,不应出现过多冗长的赘述;话题逻辑宜严谨,切勿随意的生成性追问。
关键词:导入;发散性问题;聚合性思维;最近发展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尽管导入部分非常重要,很多老师也仅仅是把它当做门面点饰,流于形式。在前不久舉办的第2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中,笔者有幸观摩了桂××、张×、顾×、林×等老师执教的展示课,得到了很多启发,遂进行了一番研读。
一、宜精准,忌宽泛
【精彩片段-导入】1-桂××老师All about animal moms六年级
T:Im your new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s:Yes.
【评析】从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得知: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文本并能谈论animal moms,而纵观此段导入设计,会发现这个问题是发散性问题,意在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已掌握的不同类别的词汇。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让学生说出很多,但对于聚焦教学目标比较模糊。通过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对话都是教师的信息追问,而学生有效信息的主动输出却是非常少的,说明预设的激活知识储备的目标没有充分达成;再一个,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前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What do you like to do?都是偏离教学目标的,在这两个问题上占用了近4分钟的时间。这种发散性问题,不如变成指向性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聚合性思维。例如,可以这样设计问题:T:Do you like animals?What animals do you like?Why?
二、宜简约,忌冗长
【精彩片段-导入】1-桂××老师All about animal moms六年级
T: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s:Yes.
T: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
【评析】精炼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教师无意识的重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干扰。在设计话语前,教师不仅要考虑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什么样的话语,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确保每句话语都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情感,从而使话语始终能够围绕课堂教学的目的展开,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中心任务。
【精彩片段-导入】2-桂××老师All about animal moms六年级
T:How old are you?Good question,Can you guess?How old am I?Maybe ...
S:Twenty six.
T:Twenty six,Close,any other guessing?The boy,do you want to try?
【评析】因为这个生成性问题与教学目标没有直接相关,教师提问人数过多,同时教师无意识地重复话语及对学生回答的解释过多,影响了整个导入部分的流畅性,同时也偏离了教学目标。同样的,围绕核心教学目标我们再次发现:在老师过多的解释与追问下,孩子们口语表达的技能只是停留在碎片化的单词、短语的层面;情感状态也只是消极地跟随;而学生思维张力的主动性不足,同时也缺乏创造性。
三、宜严谨,忌随意
在课堂实录中,桂××老师的话题链是:第一层次:老师通过发散性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激活学生话语,生问:How old are you?What do you like to do?期间老师生成性追问学生: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然后生问:What animals do you like?老师做动作,学生猜。第二层次:借助歌曲Animal family进入本课话题,老师问Do you like singing?-Whats the song about?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评析】通过对话题链的分析,在第一层次的话题交流中,因为老师问题指向性不明,导致学生的提问一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当学生最终问出What animals do you like?时,老师才如释重负。而从第一层次过渡到第二层次时,老师说:Now,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I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 Do you like singing?老师的过度语及问题设计较随意且牵强,话题的逻辑紧密性不够。
导入环节,尽管只是教学环节中很短的一部分,但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问题设计宜精准,教师话语宜简约,话题逻辑宜严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阶梯,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刘炜.语言课堂中教师启动问题:从低劣到优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9-12.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