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2017-08-06胡雅雯
胡雅雯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高新学校)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否整合阅读和写作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需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有兴趣的阅读,方能保证写作的热情;大量的阅读积累,方能保证为写作奠定基础;阅读中的想象力的培养,方能保证写作中的思维纵横等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属于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环节,对于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锻炼学生语感。而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有效推动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创作热情
小学生只有对阅读和写作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的乐趣,真正喜欢上阅读和写作。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此种特点,选择新颖富有乐趣的阅读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富有教育性质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适当扩展一些课外的童话、寓言等文章,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需求。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必然會积极主动地展开阅读行为。在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量以及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比如说,引导学生模仿课堂所学习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自己创造童话故事;教师也可以组织写故事竞赛,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二、依托阅读,奠定写作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充分结合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必须尽可能地发挥阅读的重要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进行支撑。教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教会学生更好地与文章对话,丰富自身作文写作素材。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时,可以将其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录,通过反复阅读和记忆实现内化,因此,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引用,提升作文写作水平。同时在名篇佳作中,可以丰富学生用词量,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完成文章布局的整体结构,丰富文章情感。比如说:在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文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推荐描写春天的文章,比如说朱自清的《春》、叶圣陶的《江南之春》或者是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等文章,以此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景象。同时通过阅读这些名篇著作,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修辞手法,切实提升自身作文写作水平。由此可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浩瀚的阅读中提炼知识、升华自己,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训练,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能力,选取最为适合的训练手段。在小学的写作课堂中,教师可以以片段来当作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观点,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写作的同时还要注意片段描写要具备真实性和清晰性。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使学生逐渐培养出“想要写”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愿意写”的前提下,能够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语段中的空白进行填写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语境来想象、分析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特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素材库,对于学生的新观点和新灵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提高自己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提升写作的综合能力。
四、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正确的学习方法讲授给学生。特别在小学阶段,这对于一个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就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写作和阅读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通过日常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主动进行创作,使知识得到升华。同时,因为小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较为局限,使他们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逐渐地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切实整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以此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立晶.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437.
[2]刘文艳.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6(6):1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