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2017-08-06陈瑾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师提问集体教学有效性

陈瑾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第二幼儿园)

摘 要: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广大幼儿园教师对提问认识不足、意识不够,在教学中存在提问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大、提问质量低等问题。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总结,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教师提问;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在客观上存在诸多形态,如集体游戏、集体教学活动、常规性的休息、盥洗等,但无论何种形态,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幼儿在园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实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关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且如同《学前教育原理》中所说的:“师幼互动或师幼交往的过程和内容是影响师幼关系的重要因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提问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教师提问的方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幼儿教师应提高理论水平、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提问策略,从而提高幼儿集体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重“量”不重“质”

高密度的提问已成为目前幼儿园活动组织中的重要特点,课堂上充满了师生之间的问答。问题质量如何呢?在这些数目庞大的提问中,大量的提问是重复提问和低水平提问;在这众多问题中也鲜有具有较大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很少。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幼儿怎么能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这无益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科学活动“好玩的磁铁”,教师将木块、纸张、铁钉、雪花片、布条等材料放在一块布下面,问:“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开心地说:“是玩具汽车。”“是陀螺。”……可是当这些答案一一被否定,最后答案由老师揭晓后,幼儿都失去了兴趣。像这样与目标完全无关的提问,只会让幼儿不着边际地猜想,绕来绕去不仅把幼儿的积极性给打击了,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的提问抓住了活动目标的重难点,就能使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思考,有效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2.封闭式问题居多,开放式问题少

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维空间。笔者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是,教师偏向于提封闭式问题,而较少提开放式问题。例如,讲故事《狐狸和兔子》时,问幼儿“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晕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对付狐狸。”等等,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不仅充分提升了幼儿的想象力,也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思维和主动性。

3.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太短,不利于幼儿思考

有的教师提问之后,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很短,一般是几秒钟左右,回答问题的幼儿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答非所问。这不仅没有发挥提问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在音乐活动“小老鼠爬楼梯”中,教师和小朋友戴着小老鼠的头饰来到已经创设好的环境中。教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這里有什么呀?”幼儿:“楼梯。”教师:“对了。我们一起来走楼梯,好吗?”幼儿:“好。”音乐响起,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爬楼梯。音乐停止,教师和小朋友都停下来。教师问:“为什么现在楼梯不唱歌了呢?”间隔不到1秒,教师就请了几个小朋友回答问题,小朋友都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只好自答。

三、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

一个好的问题首先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问题。所谓难易适度,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思维;问题太深奥,又会使幼儿感到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实践表明,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大多数是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因此,从提问的内容来看,所提问题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不能太空泛,设计提问时要抓住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从提问的形式来看,问题的思维空间应当较大,给予幼儿从多角度、多方式、多方法进行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科学活动“物体的沉浮”中,教师把积木、纸、铁块、橡皮泥等材料展示出来,问:“你们猜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呢?”幼儿答道:“橡皮泥泡在水里会烂的。”“纸会湿的。”“铁块会生锈的。”……出人意料的回答,让教师不知如何回应,原因就在于教师提问的语言缺乏明确具体的指向,致使幼儿曲解了问题,回答当然无法朝着教师预期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改问:“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中,你们猜一猜是沉还是浮呢?”这样幼儿的猜想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进而就可以在操作实验中验证猜想,思考为什么。也就是说,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具体明确,具有指向性,使用的语言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周到,不仅要简洁明了,还要把握好关键词,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才能真正使提问为目标服务。

2.教师提问要有开放性

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维空间。

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提开放式的问题,如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老鼠嫁女”中,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后,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们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为什么?”“尽管他们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可是他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他们最强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本领,老师有,你们也有,想想看自己最强的本领是什么?”“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了自己最强的本领,你记住了谁的本领?谁愿意上来夸夸朋友有什么本领?”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幼儿的思维特点设计的问题都非常具有开放性,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相同的答案,由于问题非常开放,引发了幼儿热烈的交流讨论,每个幼儿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幼儿明白了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包括自己和同伴都“各有所长”。

3.肯定幼儿的回应,梳理其思维

教师“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一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老师可以帮助其进行思维梳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当老师问“上下楼梯要怎么走才是安全的?”一个孩子答:“不能拐来拐去,一会儿走这边,一会儿又走那邊,这样会碰到别人。”老师回应:“哦,你的意思是走楼梯要靠右边走,对吧?”老师的梳理,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表达。

4.从提问走向对话

“真正的对话,是那种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自由交流,是扫除了一切正规性和严肃性之后随意性的、不拘一格的交谈。”这意味着提问不仅由教师提出,而且应鼓励幼儿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对幼儿分析、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引导和帮助,给幼儿留有充分独立思考的余地和亲身实践的空间,这样就能有效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幼儿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简简单单的对话:“为什么你们瓶子发出的声音小,老师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大?”“是黄豆装得越多,声音就越大吗?”“为什么你的黄豆装得满满的,比我的多,声音却很小呢?”“要装多少黄豆发出的声音才会大声?”通过和幼儿的探讨解决疑惑。

总之,幼儿教师提问作为集体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环节,是师幼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方法或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幼儿教师要着眼于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角度提问幼儿,摒弃传统教师“灌输式”“霸权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秉承对话、理解、沟通、平等的提问互动思想,树立幼儿主体地位,以抑扬顿挫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注意和思考。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教师提问集体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策略探讨
只为更生动、 有趣的集体教学活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