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中数学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2017-08-06谢世明
谢世明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幼儿园)
摘 要: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会受到自己的性格、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数学文化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浅析对幼小衔接中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对策。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和小学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产生了本质上的改变,这些因素会对幼儿在后期的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影响,非常容易导致幼儿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尤其是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是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小衔接中不适应,极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由此可见,幼小衔接中数学教学的过渡问题非常重要。
一、数学文化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一)感性与理性的有效结合
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感性为主,这个阶段的教育目的就是对幼儿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而在小学阶段,教育模式更加偏向理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文化的本质不仅包括严谨的逻辑性,还包括主观情感的判断,因此,数学文化的教育在幼小衔接中可以将感性和理性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
(二)数学文化是向正规教学转变的桥梁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会接触到数学文化,并且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对知识产生模糊的认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当幼儿步入小学阶段时,会接触到正规的学习。因此,数学文化是幼儿向正规教学转变的桥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也在逐渐向实际生活靠拢,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并且运用掌握的知识解释问题和处理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游戏中充满数学文化
幼儿教学多半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而当幼儿步入小学一年级时,教师会以正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也是幼小衔接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一大难点的原因。游戏会涉及很多数学文化,比如魔方、数独等游戏。这种类型的游戏不需要大型场地的支持,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二、幼小衔接中数学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幼儿园数学文化教育的目标
立足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1)幼儿园首先要注重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相关研究表示,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对待事物的兴趣和态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幼儿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开展实操活动,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幼儿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改下的数学学科早已不是单一独立的学科,它关联着多个领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通过知识的积累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3)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在幼儿园阶段,不宜传授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如果幼儿大量地接触难以理解的知识会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因此可以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幼儿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才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教师本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小衔接中,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并且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还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其次,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应受到家长或是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风潮的影响,排除一切干扰,通过教育手段发展幼儿的技能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幼儿园与家长交流沟通,保持一致的教育观点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应该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共同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或是幼儿教育的专题讲座来保持沟通。同时还需要关心幼儿的心理状态,引导幼儿直面和解决问题。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者缺一不可。
(四)明确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差异
幼儿在向小学过渡时,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比如,可以通过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共同听课,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减小差异的方法,全面了解对方的教育情况和特点,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提前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在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文化教育,不僅应该从幼儿园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还需要结合当今小学的现状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衔接或是衔接不当的情况出现。本文主要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希望可以对幼小衔接数学文化教育提供一些帮助或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朱征平.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J].幼儿教育,1999(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