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课堂的教学特点
2017-08-05赵萌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新的理念和模式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并更加高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的教学却坚持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浅浅的”教语文却达到“深刻的”教学效果,让我们关注到这“浅浅的”教学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一、目前语文教学语文味淡化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仅仅为体现这一点,很多时候语文课就成了整堂讨论课,偏离了语文课程理念,这是因为对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我们大量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课成了图片赏析课,例如一篇《黄河颂》PPT可多达64页,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有关黄河的图片展示,这并不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谈骨气》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通常教师为了追求对情感价值观,过分强调中国人要有骨气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此篇议论文论证选取等特点的讲授,并没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样的语文课更像是一堂思想政治课。就像钱梦龙教师说的:“当下的语文课像思想品德课,像人文教育课,像青少年修养课,像政治课,像生命哲学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的确如是,我们已经在语文的路上越走越远,似乎已经忘了语文本身的存在。然而肖培东老师却是贴着文本进行教学,用教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注重字词句篇甚至标点符号等常识对理解文本的意义,是在实实在在的教语文。接下来通过一些课堂实录来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方法。
二、肖培东老师“浅浅的”教学特点
通过观摩肖培东老师上课,发现他的教学过程都是紧贴文本,课堂教学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问题简洁严谨明了,对学生循循善诱,语言娓娓道来。他的课没有出彩的PPT,不曲折也没有悬念,却能拴住人心、震撼心灵。在这种“浅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深深的感觉到,肖培东老师上课时对于文本了然于心的那种潇洒和自信,也能看到,学生在他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文本时情感表达的变化,更能感受到他对教语文的热爱。他的课,似乎又让我们对如何教语文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研究,他“浅浅的”教语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品文能力
在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总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读、写、听、说来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夠轻松的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习惯让学生朗读或默读某一段课文,但大部分教师在学生读完后做出简单评价,便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读也就停到了这里。那么肖教师的“读”和我们平时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导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文章内涵,提升品文能力
在《山羊兹拉特》教学中,教师一遍遍的引导学生读“咩”一步步帮助学生感知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请看教学片段:
师:这就是爱的语言,充满着正能量,对话中的每一个“咩——”都饱含着力量。
师:我们再看对话。“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后面这个“咩——”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读出一种相互安慰的情感。
师:对,那应该怎么读?
生:读得慢一点,“咩——”(声调延长)
师:很好,接下来,阿隆说“你最好说得明白些”,山羊“咩——咩——”应该怎么表达?
生:应该读得急切,因为山羊急于表达。(读)“咩——咩——”(声调急迫)
师:当阿隆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之后,山羊的”咩——”应该表达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咩——”应该是山羊终于等到阿隆说出了心中所想,它感到温暖、开心。(读)“咩——”(声调轻松悠长)
师:现在我们可以完整进行一次对话,我来读阿隆的话,你们读山羊的“咩—”(师生配合朗读)
我们现在看这一个教学片段,可以感受到学生仿佛已经成为了山羊兹拉特,已经能够很深入得了解到山羊的内心感情波动,并且在很大胆的课堂上表达出这种感情。这样的课堂成效,可以说很成功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高度的参与到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单单从这一小节实录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默契,我们会以完美来称赞这一教学结果。然而在这段教学片段之前,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读到“咩”时不仅害羞还有嬉笑。我们可以想象,平时在我们的课堂上,遇到这样的词,我们也会忍不住想笑,甚至在同学角色扮演时哄堂大笑,结果会影响到老师的正常教学,教师为了避免课堂失控,对于学生敏感,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内容教师通常都会一遍带过,亦或者是严肃批评学生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哪一种,不仅不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停留于表面,还有可能使学生不再愿意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可在肖教师眼里,恰恰是学生的“笑”,给他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切入点,学生的笑,这一看似无心的行为,恰恰让他了解到了学生并没有对小说中最感人的部分有充分的了解,对山羊对阿隆的感情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知还很肤浅。所以他借此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与学生大量的语言互动,用语言一步步将学生带入了人类与动物的世界。学生终于不是游离于小说之外,而是深入到了小说情感的最深处。教师的导读使学生通过语言读懂了情感,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熏陶和感染。导读带给学生的成长,足以证明教会学生“读”的重要性。
当然在肖教师的课堂上,各种形式的齐读、对读都被他利用得淋漓尽致,无论全班学生一起齐读,还是生生对读,或者师生对读,都力求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能够更加的深入文本。比如在《山羊兹拉特》教学中,肖教师就用了六次齐读,不少于四次的对读,以及若干次学生的独自朗读。肖培东老师对朗读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视,他完完全全的还琅琅读书声于课堂,伴随着教师与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中,教学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直到到达文本的最深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在这个自然流畅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品文能力起到了无功胜有功的效果。难道不是十分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以点带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抛出问题,利用高效追问,激活思维填补空白。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要上一节课时,总是会先查阅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通过教材参考书上的提示,来整体把握文本,然后开始预设课堂各个环节,然后制作PPT等。但肖培东老师通常都会自己先反复阅读文本,自己先彻底的读懂文本,自己先深入进去,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困难之处,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困难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问题,进行教学。并结合高效的追问,给学生做出正确引导,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能够更加深入文本。肖培东老师的追问,几乎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他的问题形成了教学的主线。如《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片段:
师:“应付”换句话来说是敷衍的意思。我们看第一条命,为什么现实世界用的是“应付”?
生:因为他说现实生活有很多的烦恼,他应付不过来。
师: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最烦的事情是什么?
生:办手续
师:其实这些句子已经写出了填表格的什么?
生:麻烦
师:对,麻烦,烦琐。刚才那位女同学讲,显然教书这件事情不应该这么去写的,因此不能用“应付”,那第二条行不行?
生:“有心”是指留心,说教书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所以要比“有心”的程度更深一点。
师:我们想想是这么解释吗?教书就要全力以赴,对待父母就可以不全力以赴了?还是先找找有心留给父母的部分看看,再去思考“有心”教书行不行。
生:我觉得也可以吧。
师:为什么?
生:“有心”教书也是全力以赴的教书,就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教书。
师:看看课文中写教书的段落是怎么写的?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心”放在教书这个段落里的?
……
根据让学生通过对“专门应付教书”“有心教书”“应该完全用来教书”“专门用来教书”能否用来替换“用来教书”这一问题的思考,“一命”联“九命”,更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一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打开了更容易深入的绿色通道,更容易去理解一个人晚年的思想。这样自然流畅的教学,这也足以表明肖培东教师对于文本的把握已经烂熟于心了。紧接着开始了一步步的替换追问,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知道了对于“麻烦”的事,作者选择“应付”,而教书却不是麻烦的事所以不能替换,在学生对“有心”的回答不够清晰时,肖培东老师又紧接着追问:教书就要全力以赴,对待父母就可以不全力以赴了?在学生依然没有理解作者“有心”中的无奈时,他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教书和陪父母。通过层层追问,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有心陪父母,却没有做到,只能用常常想念代替,而教书是作者的本职,他一直在做。在这一系列追问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而不发,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直到深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一点是特别难的,但肖培东老师却用替换追问的过程帮助年轻的心理解人到晚年的复杂情绪,非常的巧妙。通常我们觉得这样的文章难教,也就是因为我们总是急于寻找最佳的教学途径,忽视了对我们所要教授的内容的学习。只有像肖培东老师那样先提出问题问自己,教明白自己,才能教会学生。
课堂教学就是即时的创作,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思想的碰撞,生成新的问题,再次激起新的火花。追问的这一种教学形式,不应该有过多预设好的问题,应该是能对课堂生成性有准确的处理与把握,是对教师是否能熟练教学内容的检验,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三、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才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教师明白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肖培东老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深切感知,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浅浅的进行教学,這种看起来浅浅的教学,其实是“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达到了一种无功胜有功的效果。而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肖培东老师在老老实实的打下了深厚的语文功底,有了深厚的积淀,即使“满堂读”“满堂问”也是高效课堂。正如李镇西教师所说,一个真正有学问有情趣的教师,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所以说我们教学流于追求教学花式,正是因为“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开始不会教语文啦。语文可以说是一门很容易教的课,也可以说是一门很难教的课,难与易的区别就在于对语文的认识不同,也区别于教师是否做好了实实在在教语文的准备。所以说教师要有终身学习,深入学习的意识。
通过研究肖培东老师的教学方法与特点,他的课堂对于花样百出的当前语文课堂,有着矫弊之效,语文就应该用语文的方法,花样其实不是特别重要,至少不能喧宾夺主。肖培东老师大匠无痕的教学过程,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因为他深厚的语文功底。这功底,足可以支撑起他简单却有效的课堂,他深厚的语文功底,让他认识到反复“读”与有效的“问”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这才成就了他浅浅的教语文中的深刻,老师一直只是在扮演者一个合格的引导者,通过一次次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追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以及生活经验,对作品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现在倡导的理想课堂,生态课堂,活动课堂,都应该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上,切勿急功近利。有了深厚的功底,然后再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这就会成为“其功至伟”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李思衡.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听肖培东老师上《琵琶行》[J].中学语文,2014,(05).
[3]刘方旭.语文课,你本该那样的美!——听肖培东老师讲《金岳霖先生》有感[J].教育科学论坛,2012,(01).
[4]陈东生.范读伴读对读——赏析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赏析艺术[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08).
(赵萌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7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