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祈使敬辞的教学
2017-08-05靳焱
祈使敬辞具有常用性和普遍性,可是对外汉语教学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天天都在使用祈使敬辞,但正所谓“习焉不察”,比如作为汉语中的典型祈使敬辞——“请”,它到底有哪些用法,各用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它与“麻烦”、“劳驾”等有哪些区别,并不是每一个汉语母语者都能说清楚的;汉语学习者对它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总的倾向是不考虑对象和场合的滥用。根据薛秋宁的论文《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及习得研究》,中国人使用频率很高的语气词“吧”,留学生很少使用,而“请”的使用频率却大大高于中国人。
“请”不止一个意义,例如下面的句子:
晚上我请你看电影,好吗?
请为大家唱首歌,好吗?
句1)中的“请”意为“邀请”,句2)中的“请”则是祈使敬辞,表达委婉客气的语气,本文研究的是后一种情况。
汉语中表示礼貌的祈使敬辞主要有“请”“麻烦你”“劳驾你”几个,在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的“请”使用偏多,许多留学生不分对象和场合都用“请”来表示请求和建议,礼貌固然是礼貌了,但因为使用不得体,所以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请”是汉语经常使用的礼貌词语,有不少人都把它看作表示请求的典型标记,与之相应,留学生使用这个词语的频率也非常高,甚至大大超过了中国人的使用频率,如薛秋宁《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及习得研究》显示,留学生使用频率最高可达20%,而中国人不足5%。在我们自己所做的近百条请求调查中,中国人使用了敬辞“请”的只有三条,分别为:
警察对违规者:你好,这里不可以停车,请将你的车开走。
姑娘对陌生男子:不好意思,你坐的那个位子有人的,我吃饭的时候不想听人说话,烦请您换个位。
对不起,我的朋友一会儿就过来了,请你去别的桌用餐吧。
一、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
留学生对于此词的运用过多过滥,出现了不少偏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材中的语料不够真实、准确,这是导致“请”使用偏多的直接原因之一。例如:
小明跟妈妈通电话
妈妈:请告诉姥姥,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一切都很好,不用为我操心。请姥姥自己多保重。(《汉语口语教程》中级上册)
小叶:咱们一起照张相吧。
莉莉:好,照片洗好以后,请给我寄一张。《汉语口语速成入门(上)》
以上两例分别发生在母子和好友之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不需要用敬辞“请”。教材尤其是口语教材的这种“教科书式”语言脱离了语言使用的实际,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尤其是语用规则的掌握带来了很多影响。
2.现有的教学参考书和词典及教材对词和句式的解释更注重句法和语义,而很少涉及语用。如《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详细列出了“请”的各个义项,后者还列出了某些用法,但都未涉及“请”的使用场合和条件。再如《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功能项目表”-使令表达-请求中涉及“请”的句子分别为:
(1)请你+帮帮我/帮我一下
请你帮帮我。
请你帮我一下。
(2)劳驾+请你+帮我A一下/帮一下忙
劳驾!请你帮我拿一下架子上的东西。
劳驾!请你帮一下忙。……好吗?
请把这封信交给老张好吗?
劳驾,请让(让开)一下好吗?
可见,此功能大纲的描写并不完整,只有功能项目名称、句子结构和例句,而完全没有语域(正式、非正式;郑重、随便、有礼貌)和语境。
3.“请”字句的语用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很有讲究。在一般人印象里,“请”是一个礼貌标记,一般用来实施请求。但是“请”的其他用法却被人忽视了。比如:
警察对违规的女士说:“此处不准停车,请把车开走。”
请勿吸烟!
显然,上面的例子并不表示请求,而是表示一种命令。关于这一点,学者屈承熹也注意到了,他举的表示命令的例子是:
请你听我说。
请你别开玩笑。
此外,下面的句子也很难说是行使了“请求”:
文丽冷傲地看佟志一眼,不屑地说:“请你好好学习学习恩格斯理论,对婚姻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王宛平《金婚》)
算命老头伸手打断他的话:“不须多讲,老汉已经明白啦。请将生辰八字报给我。”(陈建功 赵大年《皇城根》)
二、“请”的具体用法
根据对语料的考察,我们认为“请”有以下几种用法:
1.用于正式场合,可表达命令、要求等。说话双方多为工作伙伴关系。
主任对下属:“请大家明天准时到会。”
此时车站传出广播声,“去北京的旅客请上车。”
2.用于非正式场合,表示郑重请求。可用于熟人或陌生人之间。
左克早就有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思想准备。她曾将自己的一张照片交给王尔鸣,嘱托他:“万一我牺牲了,请把这张照片交给我哥哥,告诉他不要悲伤……”(作家1 97c)
看看同事心事沉沉的臉,她略施脂粉,换上一身端庄的西服来到医生面前:“大夫,请你告诉我,我的病真的没有希望了么?我女儿才14岁,她不能没有妈妈。”(《作家》)
以第22)为例,这一场景虽然并未出现在正式场合,但因为说话人托付他人自己的身后之事,所以非常郑重地提出了请求,试比较:
万一我牺牲了,把这张照片交给我哥哥,告诉他不要悲伤……
万一我牺牲了,请把这张照片交给我哥哥,告诉他不要悲伤……
显然,添加了“请”后的句子显得更加严肃、正式,同时表明了说话人对托付之事的重视。
我们认为,以上两种用法是“请”的主要用法,即用于正式提出要求或郑重提出请求,由于要求对方做事总是多少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所以说话人用“请”来淡化这种威胁,从而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下面补充“请”的其他用法:
3.用于对对方有益的情况时,表示客套。
“金伯伯,请坐,快请坐!”(北大汉语语料库)
他从座椅上惊起,差点就掏出了那枝小橹子。是堂房,暗红色托盘上一杯上好绿茶:“先生请用茶!”(北大汉语语料库)
此处的“请坐”、“请用茶”等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社交套语,一般场合都可使用,不再赘述。
4.用于亲近的人之间,故意拉开距离。
B局长拿起话筒笑容满面:“您好,我是B局长,请问您要服务吗?”对方哈哈大笑:“神经病,我是你的老婆。”B局长严肃地说:“对不起,现在是工作时间,请文明用语。”(作家1 97c)
这个话题使得佟志也生气了,说:“请你不要老是道德道德的拿大帽子压人。庄嫂十岁就是庄家的人了,大庄要是不娶她,你让庄嫂怎么活下去?知道吗?大庄是有良心的人。我也是有良心的人!”(王宛平《金婚》)
以第28)为例,B局长与妻子在电话中使用了非常正式的接近外交辞令的句子:“对不起,现在是工作时间,请文明用语。”显然是要拉开与妻子的距离。
5.亲密的人之间,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通常倾向不用。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关系越近的人,非正式场合越不用“请”,甚至是,其使用度与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成反比。这一条实际上与第四条是一致的,我们也可以将其合并说成:亲密的人之间,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通常倾向不用,若使用,一般都是要故意拉开距离,把亲密的人看成关系一般的人。
中国人家人或熟人之间请求一般是使用直接祈使,有时加上语气词“吧”增加礼貌。
妈妈对孩子:儿子,把电视开一下。
同学之间:小王,把你的笔记借给我看看。
陌生人之间表示请求更多用疑问形式,如:
小朋友,帮阿姨把球扔过来,好吗?
大叔,报纸借给我看看,行吗?
有时也可用“请”+疑问形式/吧,而极少只用“请”。
请帮我拿一下行李好吗?
请帮我拿一下行李吧。
“请”字单用,除非对听话者有益(比如:请放心,请用茶等),否则很容易给人以下达命令和提出要求的印象。试比较:
请把报纸拿给我。
请把报纸拿给我吧。
6.书面语中,无论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可使用。
于是,为防通讯录丢失,他在扉面上写道:“如果您拾到这个笔记本,请按如下地址寄回,这样您可以交到两个朋友:上帝和我。”(作家197c)
孩子在信中写道:“请告诉妈妈:我特别想念她。”
对此,我们的解释是:因为“请”本身含有严肃正式的语用色彩,书面语相对来说也较为正式,因此使用较多。我们日常所见的许多标语和提示语等都属此类。如:“请勿吸烟!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等等。
综上所述,祈使敬辞“请”一般用于正式提出要求或郑重提出请求,多用于较正式场合。当用于亲近的人之间时,一般是说话人想故意拉开与听话人的距离,因而親密的人之间,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通常倾向不用。另外用于对对方有益的情况时,一般表示客套。
三、“请”/“麻烦”/“劳驾”比较
其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各有不同,其中“请”的适用范围最广,因此使用频率也最高;“劳驾”在三者中使用频率最低,语意也是最特殊的。另外,“麻烦”和“劳驾”,一般用来请求对方以实际行动配合的帮忙。例如:
记者同志,麻烦你替我给总书记带个信。
赵处长,劳驾你给我们仨照一张。
下面的句子由于都不是请求别人帮忙,因而一般情况下就不使用“麻烦”和“劳驾”,却可以使用“请”:
请/?麻烦/?劳驾你喝茶。
请/?麻烦/?劳驾你放尊重点。
请/?麻烦/?劳驾你放心。
“麻烦”和“劳驾”,也不能用于否定句,如:
请你别再骗我了!
?麻烦你别再骗我了!
?劳驾你别再骗我了!
与“请你”比较起来,“麻烦你/劳驾你”用于日常事务和口语,更礼貌客气,试比较:
支行大街储蓄所来了一名顾客,掏出一张10元币,对营业员说:“麻烦你/劳驾你给换一张5元的,两张2元的,一张1元的。”
支行大街储蓄所来了一名顾客,掏出一张10元币,对营业员说:“请你给换一张5元的,两张2元的,一张1元的。”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用“麻烦你/劳驾你”含有委婉请求的意味,而“请你”似乎在下命令,明显含有“居高临下”的意味。但在更正式的场合,一般倾向用“请”,而不用“麻烦/劳驾”。
由此可见,礼貌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社会因素影响礼貌语言的运用。礼貌语言的运用,首先同交际对象有关。交际对象涉及交际双方的关系疏密、地位高低、辈分尊卑、年龄长幼等因素。一般说来,交际双方关系越密切,地位、年龄、辈分相当,所需要的礼貌程度就越低;双方关系越疏远,越陌生,对方地位越高、辈分越尊、年龄越长,越要客气。根据利奇(1983:82、144),在权威和社会量表上,低值是和礼貌量表上的低值相对应的,即关系越亲密,礼貌越不重要,因此“缺乏礼貌”本身可以成为亲密的标记。“礼貌的其中一个功能便是创造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Mey,1993:70)在汉文化中,夫妻之间、兄弟好友之间,说话随便一些也不会显得不礼貌。过于礼貌,反而显得见外而失礼。这是因为“言语交际必然是社会交际”(Yule,1996:59),“礼貌策略暗示了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之本质。”(Grundy,1995:128)。交际场合不同,也直接影响言语的礼貌程度。使用过分礼貌或不够礼貌的形式使语言显得不得体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另一种会话含义。上面的“请”字就属于相对比较正式的语体,若用在家人之间,如妻子对丈夫说:请吃饭,好吗?肯定会让人觉得不正常。这种过分的礼貌可能产生一种距离,或者是优越感性质的,或者是讽刺性质的,而类似于“吃饭!”的低礼貌却可能有利于保持或建立一种熟悉的纽带关系。由此可见,礼貌和正式语言并不总是一致的。正式语言并不等于礼貌语言,正式的语言未必礼貌,不正式的语言未必就是不礼貌。在言语交际中,不够礼貌固然会使话语不能被接受,但过分礼貌也同样会使话语不能被接受。
注: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重点项目“语言教育与新疆的文化和谐与社会稳定”(项目号:2013-GM-008)。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李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屈承熹.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6]颜迈.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7]李圃.近30年现代汉语祈使及祈使句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8]薛秋宁.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及习得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靳焱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8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