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文化自信的历史溯源及其当代价值

2017-08-05刘亚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文化自信

刘亚

摘 要: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并首次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滋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更具影响力,中华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得以彰显。探寻文化自信的历史溯源及其当代价值即本文的研究重点,也是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总书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这95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在坚持共产党正确领导不动摇的基础上,要使党保持先进性,就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项要求,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要对中华文化有足够的信心,以文化自信引领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前行、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文化根基。

二、文化自信的历史溯源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已经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讲话中引经据典,使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成语,更是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伟大的民族精神、共同的理想信念将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在出访国外时将中华文化传递给外国友人。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及中华文明,称中国人接人待物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培育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014年9月11日在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中华传统文化,古诗经典经久不衰,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提出应学习古诗文经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中華民族也应当是最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青年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史为鉴,学诗怡情,学理明辨。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其精髓,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传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总书记强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世界政党之中,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下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也是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滋养得以不断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传承中华上下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成长。中华文化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也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得中国在大国关系处理中显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大国特色。中国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背景、非同寻常的历史命运以及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这条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是人民的选择,是时代的召唤,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要求。中华文化延绵不绝,我们有理由自信。

(三)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的独特魅力

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更具魅力。我们国家涌现出了大批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都在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更具影响力,中华精神与当代文化价值的碰撞产生的火花更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不怕吃苦、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毕生为治理兰考的自然灾害而操劳,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以身作则,亲民爱民,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众改变生活现状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身上体现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世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李保国扎根太行山三十多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利益为公,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结合他自身农学博士的优势,努力研究经济林的栽培技术,建立了一系列以太行山为载体的农产品栽培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带领太行山十万群众精准脱贫奔小康,这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精神值得我们歌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不因钱财所驱使,克服种种困难,毅然回国效力,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动了至少20年,被尊称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歌颂和学习;在大灾大难面前,每一名战士都展现出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精神。一批又一批战士守在前线、为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付出节假日休息的时间,甚至付出他们的整个青春,全心全意地为了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闪亮,我们有理由自信。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一)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观念前提

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是改变当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冷落现状的需求。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受到人们冷落,有些人对中华文化并不了解甚至认为当前已经没有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这种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否定其当代价值的观念亟须改变。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传承,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前行。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是解决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受到冲击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依据当前形势更要树立文化自信,在纷繁的社会思潮中,以党的领导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二)文化自信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理性支撑

全球化使各国联系不断增强,世界多元文化出现碰撞与冲突。一方面,树立文化自信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需要。在多元文化中擦亮眼睛,坚守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另一方面,树立文化自信是抵制文化侵蝕出现新变化的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保障我国文化安全。以文化自信引领文化软实力不断前行,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三)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引领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前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就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同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提高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有文化自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的文化积淀,中华儿女每一分子都是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不可小看的力量。

文化自信内存于心必将影响深远,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引领文化软实力,为更好地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文化根基。我们应当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向世人传递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正能量!

注释

① 2016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文化自信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