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记》多重悲剧意蕴探析
2017-08-05邱雪惠
邱雪惠
摘 要: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悲剧意识,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南柯记》。《南柯记》主要表现了以淳于棼为代表的没落士子多种欲望和多种情感的幻灭。抒情范围的扩大,使该剧比《牡丹亭》和《紫钗记》具有更丰富的情感内涵。具体而言,《南柯记》的悲剧可以分为爱情的幻灭、朋友的背叛、美好的政治理想的破碎和居无定所的漂泊感,以及难以克服的性格弱点造成的困境。多层次的悲剧内涵,加强了《南柯记》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南柯记》 爱情 事业 友情 性格 漂泊感
汤显祖在1598年完成了《牡丹亭》的创作,时隔两年后即完成了《南柯记》的创作。虽然只隔了短短两年,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和晚年丧子的悲痛已经使汤显祖失去了在《牡丹亭》中表现出的勇敢挣脱礼法的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与真可和尚的密切交往又使原本就潜伏在他内心深处的佛家出世思想得到滋长,由此奠定了《南柯记》的悲凉的情感基调。[1](488)因为此时的汤显祖在现实世界中屡屡碰壁,对生活大有万念俱灰之意,所以《南柯记》的悲剧是全方位的,用佛家思想来寻求对生死悲欢的超脱,也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幻想。《南柯记》在表现多重悲剧的同时,也揭示了无法超越的生存困境,而人所面对的困境本身也是更深层次的悲剧。
一、爱情的幻灭
《南柯记》是根据唐传奇中的《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来的,汤显祖用大量笔墨展示了淳于棼与公主的爱情,从剧中情节的安排来看,早期体现在《牡丹亭》中的“至情”思想,在这一作品中仍然有所体现。公主对淳于棼的深情体现在对他内心愁苦的细腻体察中:当淳于棼说他想念父亲,无奈山高路远,不能前去探望以尽孝道时,公主即命人替淳于棼送信给自己的公公,后来果然得到回信。公主又为淳于棼争取到南柯太守的高位,淳于棼对自己的才干很不自信,公主就主动提出可以辅助他理政。在瑶台养病时,淳于棼因政务繁忙,多日不来看望,公主对他的思念之情越加深切,但还是表现得宽容大度,能够体谅淳于棼分身乏术的苦衷。直到自己病危之时,仍想着要返回朝廷,替驸马稳固根基。在临终之时,公主对淳于棼的叮嘱,更是处处为他考虑,并且思虑长远。
相比之下,淳于棼对公主的爱在公主生前主要以索取为主,公主给了他想要的一切,而她除了在公主病重时为她修建避暑的瑶台之外,并没有明显的作为可以证明他对公主爱得有多么深厚。子嗣多虽然代表着夫妻感情生活和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代表着他们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不知节制,生育过多导致身体受损。淳于棼的纵欲,在公主死后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上真道姑、灵芝国嫂和琼芳郡主三人要与淳于棼轮流取乐时,淳于棼不顾廉耻,在公主丧期之间,就行不轨之事,这是对公主真挚爱情的背叛。但是从淳于棼的本心来说,他对于公主的爱也是真挚的,具体表现在公主死后的深切怀念。
淳于棼原本是个吴楚游侠之士,因为任性嗜酒触怒主帅,沦为一个“无恒产、无恒业”四海为家的人,在梦中的槐安国,他因为父亲从中牵线娶了公主为妻。公主丝毫没有骄奢淫逸之气,不但性情温柔体贴,而且具有寻常女子所不具备的理政之才,淳于棼在南柯郡许多的善政和边功,都有赖于公主的辅助。公主的形象完全符合一个有志于从政的士子对于配偶的要求:出身高贵、容貌美丽、有内相之才、又不因身份贵重对夫君失了尊敬。所有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她和淳于棼之间产生了超越尊卑位分的夫妻之爱。在公主去世后,淳于棼十分悲痛,这种悲痛虽然也有对自己政治地位不稳固的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无论有多少眷恋与不舍,公主还是香消玉殒了。淳于棼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日子结束了,二十年的恩爱,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给了一个与自己相爱至深的女子,而这个女子的离开,也终结了淳于棼人生中最美好的希望。
二、事业的悲剧
與其他的官场中人相比,淳于棼还算得上一个好官。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具不足以胜任南柯太守一职,但既然做了南柯百姓的父母官,就要让一方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剧中描写的南柯郡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人文气息浓厚:
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檐宇森齐。何止苟完苟美,且是兴仁兴让。街衢平直,男女分行。但是田野相逢,老少交头一揖。” ①
如果这还只是对南柯郡人文生态的简单描绘,那么由父老百姓亲口唱出的歌辞则把他们对淳于棼的爱戴之情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孝白歌](众扮父老捧香上)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来的醉颜酡,后生们鼓腹歌。……
[前腔](众扮秀才捧香上)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因地俺切
磋,他将俺琢磨。……
[前腔](扮村妇女捧香上)多风化,无暴苛,俺婚姻以时歌《伐柯》。家
家老小和,家家男女多。……
[前腔](扮商人捧香上)平税课,不起科,商人离家来安乐窝。关津任你过,昼夜总无他。……[2]P121
通过上面这些唱词可以很具体地看出南柯郡是一个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暴政酷刑的地方,有的是人人富足、家家安乐、官民相亲、商旅任行的美丽富饶的乐土。《卧辙》这一出进一步描写淳于棼离任的时候嘱咐继任太守“休看得一官等闲,也须知百姓艰难”,体现了淳于棼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本思想,而百姓攀辕卧辙、牵衣顿足、恳切挽留以及百里相送的这种动人情景,更体现了淳于棼与民众之间的深厚感情。
淳于棼治理南柯郡是非常尽职尽责的,当公主一个人在瑶台养病之时,他本该常来探望,却因为政事缠身冷落公主许多天。经过一番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虽然剧中对这样的社会状态的描述并没有超越封建社会的藩篱,但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淳于棼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当淳于棼在槐安国得志的时候,曾经认为槐安国没有人间的种种黑暗现象,实际上,槐安国与人间世道的黑暗一般无二。国王的昏昧、大臣之间的钩心斗角,注定了南柯郡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而不会长久。淳于棼越是把南柯郡治理成一片人间乐土,最后国王把他驱逐出境就越凸出显其中的悲剧色彩。
如果说,淳于棼在南柯郡颇得人心,引起君王的猜忌,是悲剧形成的一个原因,那么右相段功出于妒忌,见风使舵,向国王进谗言陷害他,就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段功和淳于棼之间的嫌隙从根本上来说是必然产生的。段功是久得国王信任的旧臣,淳于棼是国王新宠,后来居上,自然会引起段功的嫉妒。公主死后,段功心中窃喜,以为扳倒淳于棼的机会终于来到,便假借天象,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又因为抓住淳于棼“既然连国戚,相爱不相妨”[3]150的把柄,把公主归葬蟠龙岗,歪曲为淳于棼有心占据龙地,谋朝篡位,使国王下定决心将他驱逐。段功既深谙权谋之道,又能揣度君王之心,而淳于棼对于官场的人情世故所知甚少,即使公主临终一再叮嘱他“你回朝去不比以前了,看人情自懂……”[4] 229但是他并没有把公主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开了酒戒,自持王后娇宠,任性胡为,终于自取败亡。对于淳于棼事业上的悲剧,应该从两方面来看,总地来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方面他有一定的理政才能,并且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愿意为百姓的安乐付出努力;另一方面他也有其他官员身上具有的劣根性。人性是复杂的,既会因为显著的优点得到很多人的爱戴,也会因为致命的缺点而身败名裂。
三、朋友的背叛
公主辞世和段功的构陷是淳于棼由人生巅峰跌入谷底的两个重要节点,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淳于棼任用周弁和田子华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理政治军的才能,却和淳于棼一样有着好酒任性,不受礼法约束的特点。一个人要做大事业一定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所以对朋友的选择不可不慎重,淳于棼与周弁、田子华不过是酒肉朋友,在淳于棼宾客散尽的时候,他们也毫不留情地离开了。但就是这样的朋友,淳于棼还对他们深信不疑,委以重任。在新编昆曲《南柯记》中,周弁和田子华双双被段功收买,背叛了淳于棼。周弁自持背后有段功撑腰,对淳于棼桀骜无礼,但淳于棼看在故人的情分上,还是没有下决心处置他。淳于棼离开南柯郡后不久,就传来周弁病亡的消息,继任南柯郡太守的是田子华,这就使活跃在舞台上的新编昆曲《南柯梦》对剧情发展的构思更具合理性:即田子华和周弁虽然是淳于棼故人,但受到段功保举在槐安国做了官;淳于棼受到了国王宠幸,周弁和田子华又到了他的麾下,却在段功的授意下暗中监视淳于棼;段功还暗中答应田子华,扳倒淳于棼后由田子华接任南柯太守。至于周弁,也许段功觉得他桀骜难驯,在架空淳于棼后,就秘密处死了周弁。也许是周弁坐失城池、损兵折将,段功觉得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将他处死。也许就像舞台上展现的那样,檀罗国太子发兵犯境,是段功一手策划的结果,而周弁在战败之后察觉了事情的真相,所以被段功杀人灭口。[5]周弁的死,对于段功来说,只是牺牲了一颗无用的棋子,对于淳于棼来说则是损失了一条臂膀。虽然周弁背叛了淳于棼,但在他死后淳于棼还是把他当做故人看待的,这也说明淳于棼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但他所处的世界,除了公主对他怀有深情厚谊,其他人都很凉薄。
也许淳于棼与周弁和田子华的友情本来就很薄弱,也许是因为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任何人都无法经受住考验。总之,淳于棼遭到了故友的背叛,人心的变化总是令人猝不及防,淳于棼没有料到自己多年的心腹之交,居然心甘情愿地给老奸巨猾的段功充当棋子。其实,淳于棼也和他们一样,一旦涉足政坛,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四、自身性格的悲剧
“性格即命运”[6],世界上所有悲剧的产生几乎都与性格的弱点有关。淳于棼的悲剧虽然与他生活的时代有关,但造成悲剧的主要因素还是他的性格。淳于棼的性格特点是“好酒及色”珍视友情却又贤愚不分。因为好酒使性,他触怒主帅,主动辞官,以至于落魄江湖的境地。他自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却识人不明,用周弁守战略要地。在周弁损失了五千将士的性命之后,又顧念旧情,并不将他依法斩首。而周弁并没有心存感戴,要戴罪立功的意思,反而对淳于棼心怀怨愤。这些都表明淳于棼并无将帅之才。在淳于棼春风得意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失势的一天。公主虽然病逝,他还是深得国母庇护,被加封为左相,更加不知收敛自己的行为作风。在《生恣》一出中,面对灵芝国嫂等三人的挑逗,他的欲望被激发,道德的约束瞬间崩塌了。与其说淳于棼醉酒后迷失了自己,不如说酒又让他暴露出追求肉体享受的本性。人生一世,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
[前腔](贴众)则道上秦楼多受享。则道上秦楼多受享。恰咱风吹断凤管声
残。怎得玉人无恙。今何世。此消详。这是翠拥红遮锦绣乡。(生背介)盼艳娇。
灯下恍。则见笑歌成阵。来来往往。顚倒为甚不那色眼荒唐。
[蛮儿犯](贴众)半盏琼浆且自加怀巨量〔贴背介〕听他独自温存。话儿挨挨好
不情长。(回介)芳心一点。做了八眉相向。又蚤阑干月上。(合)画堂中
几般淸朗。
[前腔](生)幽情细讲。对面何妨。演煞宫娥侍长。旧家姊妹俨成行。就月笼衫
灯袖张。(合前)
[前腔](生)把金钗夜访。玉枕生凉。辜负年深兴广。三星照户显残妆。好不留人今夜长。[7] 253
这几段唱词集中表现了淳于棼的荒淫无度,最后一段在写他满足欲望的同时,难以把持自己。也是因为公主新丧,他倍感凄凉,所以要寻找新的途径发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公主是淳于棼的支柱,即使她已经死去,如果淳于棼真的能够洁身自好,谨慎从事,时常追念公主,也许国王还会念及他对公主情深意重,对他格外眷顾。但是他既然这么快就辜负了公主,公主的父王母后怎么能不伤心?这样一来,淳于棼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了。面对段功的谗言,淳于棼也毫无反击之力,只会怨不祥的天象不该在此时出现,追忆公主临终时对他的嘱托。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懦弱,更反映出淳于棼实际上并不适合在官场中生活。
段功对淳于棼的陷害,表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但放纵欲望,不顾礼法,不加节制地任由别人攀附,为自己的地位和声望锦上添花,任何一个君主都会为此感到王权受到威胁的。淳于棼不知节制,正好给了段功向国王进谗言的口实,性格的弱点是形成悲剧主要的原因。
五、与生俱来的漂泊感
前文所论述的几重悲剧,都与淳于棼自身有关,而在汤显祖的《南柯记》中,还有一重悲剧,超越了淳于棼个人的悲剧,这一层悲剧表现了汤显祖在经历起落沉浮之后,对世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当国王说要淳于棼返乡探亲时,淳于棼一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本是人间羁旅客。在槐安国二十余年,他在这里娶妻生子,有了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他已经完全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但是随着公主病亡,国王对他猜忌日深,自己的子嗣也被留在槐安国由国母照顾,淳于棼所拥有的一切瞬间就被剥夺了。淳于棼说槐安国就是他的家,但国王让淳于棼离开的态度已经非常坚决,在这一段文字中,寥寥数笔写尽了帝王之家的凉薄:“王笑曰:卿本人间,家非在此。”[8] 275淳于棼此时心中的痛苦深不可言,国王还若无其事地笑着说出对他抛出这句话,真的是不念一点儿旧情了。对于淳于棼来说,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自己拥有了那么多美好体验的地方,已经深入他骨血的被当做故乡的地方,在此之后,都与他无关了。这种巨大的落差造成了强烈的悲剧效果。人生一世,本来就“旅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 538当妻子健在,子女绕膝,朋友相知相依,各自安好,事业顺利而颇有成就的时候,会有很坚实的安全感,当这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寄托,连最基本的归属感都没有了,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了,觉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得势时众人仰望,失势后一个赶车的使者都能当面嘲笑他,这样的世态炎凉不只是淳于棼一个人会遇到的。
在淳于棼离开槐安国,回到人间之后,其所见所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人生的悲凉况味。对于亲身经历了许多坎坷,许多磨折的“小我”来说,要做到完全放下以往的痛苦很难,淳于棼对公主的留恋,表现在他愿意受火焚十指之苦,只为与自己思念的人再见一面,见面之后,才得知从前的恩爱终究一去不复返了,万事到头一场空,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的归宿。槐安国只是淳于棼暂时的寄居之所,人间又何尝不是呢?在槐安国失去了的美好的感情,在人间也找不回来了。这种“万相皆空”的思想虽然过于消极,但也真切地反映了每个人必将面对的沉重的现实。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面对死亡,像剧中表现的结局那样,从佛家思想中寻求超越生死的办法,也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仍旧摆脱不了沉闷沮丧的心境。
《南柯记》所表现的佛家思想,在对人生悲剧的超越上确实存在消极的一面,但是,这是思想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人们的一切欲望和执念,那些足以让人付出一生的努力去追求的感情也好,身外之物也好,到最后都是过眼云烟。当人真的达到一种境界,能够用超脱的眼光看待过往的经历之时,虽然还是免不了心中悲凉,但是这种顿悟也是超然的,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10]P67的无生无灭的顿悟。
《南柯记》以淳于棼为典型人物,从不同的层面分别揭示了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悲剧,爱情的流逝、至亲永诀、事业上的失败、朋友的背叛,自身性格的缺陷又会让人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中,参悟生死之后,更会倍感世事渺茫,人生很多的欲望在自然的大道中,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幻象,从而生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慨叹。所以,《南柯记》所呈现的悲剧意蕴是多层面、立体化的,这种人生的大悲剧具有很深刻的超越现实的意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鞭策着更多的人觉醒,这种觉醒虽然会滋生出一定的消极遁世的思想,但是也会让人在顿悟之后活得更加洒脱从容。
注释
① (明)汤显祖.南柯记[M].第一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121.
参考文献
[1] 徐朔方.玉茗堂传奇创作年代考[A]//晚明曲家年谱(第三卷) [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2] (明)湯显祖.南柯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
[3] 此处所引剧情见2010届戏曲导演专业本科毕业剧目,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昆剧团联手打造的新编昆曲《南柯记》.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916973/.
[4] (瑞士)荣格,著.刘烨,译.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大家智慧系列文丛[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
[5] (宋)苏轼.赤壁赋[A]//(清)吴楚材,吴调侯,编注.古文观止[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6.
[6]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上海:中华书局,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