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格雷厄姆·格林短篇小说《花园底下》的主题思想
2017-08-05刘红
刘红
摘 要:《花园底下》是格林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对一场童年奇幻之梦用两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呈现。第一次梦境的呈现,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体现了主人公孩提时想要获得宝藏的愿望,让家庭摆脱困境。第二次呈现,作者把梦境与人生经历杂糅在一起,用第一人称体验叙事与回顾叙事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光怪陆离与怪诞缥缈的人生之梦。体会到作者淡淡的怀旧乡愁与人生如梦的感慨。
关键词:《花园底下》 童年奇幻之梦 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体验视角与回顾视角
短篇小说《花园底下》是格林短篇小说集《现实感》(A sense of reality)中的第一篇。格林自己评价《花园底下》是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运用经典叙事学的方法解读该小说的叙述视角、叙事空间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作者对一场童年奇幻之梦用两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两次呈现,反映了主人公年少时与成人后这两个阶段不同的现实生活愿望,以及梦境对现实生活愿望的满足,在回顾梦境时流露出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淡淡的怀旧乡愁。
小说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到主要人物Wilditch患有肺癌,医生小心翼翼地告诉他这个事实。然而,Wilditch这个游历遍布全球、历经世事、身心疲惫的人,对未来不抱多少希望,他唯一想做的是回到老家,重温一下童年美好的回忆,对过去告别。小说第二部分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回顾叙述,在整篇小说中属于嵌入式叙述,采用第一人称回顾叙述视角与第一人称体验视角交织的手法,叙述了Wilditch对童年时期一个梦境的回顾。在回顾中,叙述者把成年后许多经历杂糅到梦境中,恍惚他的整个一生都是这场梦境的延续。小说第三部分,主人公回到现实,作者承接第一部分,继续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讲述。主人公回到梦境发生的地点,发现了梦境与现实的差异与联系,梦境中的一切他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蛛丝马迹,他恍惚又回到了童年,似乎冥冥中一切都是由童年的一场梦所决定。
一、梦是现实生活愿望的表达
正如Wilditch名字所暗示的,荒野(wild)和未知对他有巨大的吸引力(itch)。
哥哥對他童年的回忆多次用到了secretive这个单词,说他很喜欢躲藏。小说第一部分采用全知视角简单叙述了主人公在孩提时做过的一场梦,第二部分运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这场梦。第一部分的这场梦,通过作者孩提时发表在校园杂志上的文章展现出来,内容简单。第二部分,作者觉得孩提时做过的这场梦,远比故事中展现的内容要丰富,他还回忆起了许许多多的细节。这两场不一样的梦正好印证了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所说的,梦是欲望的满足。“梦并不是代表音乐家手指的某种外力在乐曲上乱弹的无节奏的鸣响;它们不是毫无意义,不是杂乱无章;它们也不是一部分观念在昏昏欲睡而另一部分观念则刚刚醒来。相反,它们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1]119孩提时,主人公Wildtich的愿望简单,他只是想通过在花园地底下寻到宝藏,帮助家里解决经济困难,这样哥哥就不用去当水手,可以去牛津大学继续深造。妈妈也不用为了钱整日发愁。当Wildtich还是个孩子时,人生对他来说好像是寻宝。然而,经过世事沧桑,Wildtich再次回想人生的时候,他感触到人生远不止寻宝这么简单。因此,在第二部分,他对梦境的回顾中,他想到了更多。
Wilditch回到老宅以后,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读到了当时根据童年的那场梦而写的奇幻故事。作者把故事原文以直接引用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内容的展示属于嵌入式叙述手法。故事的主人公根据在橱柜水手藏物箱里得到的地图找到了花园底下的洞穴和宝藏。故事的最后,叙述者说道,“然而,已经找到的宝藏足够拯救一家人,送哥哥去牛津大学读书”(格林,108)。故事的叙事空间发生在Wilditch童年时的老宅和花园底下,花园里有一颗巨大的像一把大伞的松树和许多灌木丛。在花园底下的洞穴里,故事主人公发现了许多宝藏,并偷偷地带回了家,并没有经历艰难险阻,这与后文中作者对这一场梦的回忆不一样。这说明,童年时期的Wilditch仅仅想要寻找到许多宝藏,为家里排忧解难,但他对人生和世事涉入不深,对生活抱有单纯的想法,而没有意识到生活的艰难。
第二部分,作者对这场梦的回忆有更多的奇幻色彩。故事主人公,也就是童年时的Wilditch通过一个地面上的树洞,爬进了由树根环绕的地下通道,最终掉入了洞穴里。在洞穴里他遇到了只有一条腿、胡子白花花的怪老头,和只会“嘎嘎”叫,衣着邋遢的老年妇女。老头强迫他留在洞中,并且要他读报。在跟老头交流时,小Wilditch发现,他平常的话语中总是充满着哲理。他们聊天的话题包括死亡、女人、美貌、金钱、忠诚等。似乎,Wilditch人生中所有重要的主题,在这一童年梦境中,他都跟老头有所探讨。老头跟他说,他们是不会死去的,因为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会经过一个循环,最后又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老头向他介绍了自己被评为选美冠军的女儿。老头女儿的照片让Wilditch神魂颠倒。然而,老头却说,Wilditch是永远也不可能追到他女儿的,因为他女儿的根在地底下,她也要回到地底下。他说终极的美貌来自于丑陋,他们祖先世世代代都很丑,因此到了他女儿这里,才有了重头再来的机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是许多美女都有喜欢野兽的口味,因此,Wilditch不可能追到他女儿。老头还跟他说,不要忠于任何人、任何事,因为上帝喜欢的是回头的浪子和迷失的羔羊。在Wilditch离开地下洞穴的前一天,老头带他参观了他们的宝藏。宝藏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让Wilditch叹为观止。然而,老头说外面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得到他们的宝藏,因为一旦有人挖进来,他们就会躲到更深的地里去。作为纪念,老头给了他一个金子做的可以用来剩尿的钵子。最后,Wilditch决定逃离老头和老妇的控制,他把老头的双手用绳子打了个活结系了起来。尽管轻手轻脚,但还是被老头察觉,他睁开一只眼,向Wilditch投来表示赞赏的眼神,并没有试图阻止,尽管老妇醒来后试图追赶,但Wilditch还是成功地逃出了地洞。在洞口因为情况紧急,丢掉了作为纪念品的尿钵。这个版本的梦境,可谓惊心动魄。Wilditch身患绝症回到老家回忆童年时做的梦时,之所以那么丰富,是因为他有了人生阅历,这场梦与其说是童年时的梦,还不如说是一场人生的长梦。他认识到,寻宝并没有那么容易,体会到了人生中的忠诚与背叛,美貌与丑陋,生与死。在回忆中,似乎他的人生又在眼前重来了一回,这正是他此次回到老家的目的,他的愿望就是好好回顾一下这一生,好在弥留时刻放下所有这一切。
二、第一人称回顾叙述视角与第一人称体验视角编织的“新梦境”
小说第二部分,作者重写了孩提时的那场梦。采用第一人称回顾叙述视角与第一人称体验视角交织的手法。主人公时而回到现实,时而又叙述梦境,让读者产生一种似梦非梦,回忆与梦境交织的虚虚实实的感觉,不禁发出人生似梦的感慨。
在第二部分中,主人公“我”即故事的叙述者回顾了童年时的那场梦。故事的叙述过程采用了两种视角,即第一人称回顾叙述视角与第一人称体验视角。中国学者申丹认为,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回顾性视角是指“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从自己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由于现在的‘我处于往事之外,因此这也是一种外视角。”(申丹,96)她认为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是指,“叙述者放弃目前的观察角度,转而采用当初正在体验事件时的眼光来聚焦”。(申丹,97)该短篇小说第二部分主要用到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一般现在时的部分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中的回顾性视角,一般过去时的部分即包含回顾性视角又包含体验视角。在采用一般现在时的部分,故事外的叙述者“我”交代了主人公目前的状态与故事的话语空间,还时不时站出来对这场梦发生的场景、人物以及梦的真实性进行评述。根据申丹的观点,“故事空间”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本文中的“话语空间”是指“叙述行为发生的场所或环境”。根据第一部分全知叙述者交代,第二部分的话语空间是温顿庄园Wilditch母亲生前居住的卧室。Wilditch从母亲的床上爬起来,开始写下梦中他在温顿庄园花园底下的发现,或者说是记忆中他的发现。
因为此时,他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童年时的一场梦,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第二部分第一人称叙述者说道,“现在我似乎認为这场梦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不然哥哥的记忆怎么会与我的梦境相关呢?”(格林,210)故事外的叙述者在第二部分多处表达似乎回忆中的这一切是一场梦,似乎又不是梦,而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如“我再一次在搜寻我的记忆,似乎这些都是事实。”(211)在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时,作者有时候会从第一人称体验视角跳跃到第一人称回顾视角对梦境的场景进行评价,如“与其说在这场梦中,不如说在这场冒险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尽管梦很奇幻,梦里总有一些事物把人拉到现实。如果我认真地去想,一个人是永远不可能这么久生活在地下,然后像记忆中那样,做饭全是依靠那一罐液化气。”(225)叙述者甚至还怀疑过梦境内容的真实性,“……那个年龄,我怎么会知道这样荒诞的事情,如选美比赛?梦只能包含一个人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我们祖先经历过的事情,如果你足够相信荣格的心理学的话。但是液化气与选美冠军?……这些不是祖先的记忆,也不是一个七岁的孩子的记忆。”(226)叙述者的这些怀疑,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此梦非梦,而是梦与现实的交织物的观点,为作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做出铺垫。然而,梦境的叙述大部分采用的是一般现在时体验视角。作者用第一人称体验视角,使得故事空间非常奇幻、光怪陆离,正如主人公这些年的生活一般。在梦境中,他找到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如梦中的男主人公说话的方式如同温顿庄园的老园丁,也许老园丁恩勒斯特先生就是梦中独腿老头Javitt的原型人物。梦境中看到的珠宝很像他在意大利景区商店橱窗里看到的流光溢彩的人造珠宝。梦中他喝到的补汤如同他在非洲喝过的那般单调乏味。主人公在梦中从Javitt身上学到了许多生活的道理。对生活,Javitt有许多奇怪的观念,如他觉得自己像猴子一样,死亡对他来说是一场意外,活着总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他还告诫Wilditch永远不要忠于任何人和任何事,要做一名双面间谍。他还告诉Wilditch如果想要找到他的女儿,必须去非洲看看,去亚洲、南美、北美和澳大利亚。当主人公思绪回到现实,视角转换为回顾视角,他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他这一生去过的地方。这里再一次印证了,这场梦是同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是他对以往生活的一个梦幻般的回忆,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如故事中,叙述者提到的,“我认为,我从Javitt那里了解了这个世界和这个宇宙,到今年我还在怀疑,一个孩子怎么能编造出如此多的细节。也许这一切就如同海底的珊瑚礁一般,日积月累、无意识地累积在原来那个梦的周围。”(23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成人的Wilditch对梦的回忆,是孩提时那场梦的升级版,在梦中他糅合了他整个一生的经历,真可谓人生如梦。
三、结语
短篇小说《花园底下》体现了格林高超的叙述技巧。故事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格林采用全知叙事的手法,站在故事外对这个故事进行讲述,客观地表达了作者孩提时想要获得宝藏的梦想。第二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回顾叙事与体验叙事交织的手法,能体现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与故事主人公一起回顾主人公这场人生之梦的光怪陆离与怪诞缥缈。回顾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淡淡的怀旧乡愁与人生如梦的感慨。
参考文献
[1]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 Greene,Graham.Graham Greene Complete Short Stories[M]. New York:Penguin Classics,2005.
[3] 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