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教学例谈
2017-08-05陈漪
陈漪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言文教学;对偶与对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75-02
中职学生通常是初中甚至小学阶段文化课学习的落后者,他们文化基础差,课堂上想“吃”也“吃”不进,语文水平不高,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更是他们的弱项。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受到专业课、各类专业比赛的冲击,文化课地位降低,语文尤其处于“鸡肋”地位。在此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如何实实在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尤其是文言文学习的水平?笔者通过积极探究,寻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在此以“对偶与对联”这堂课为例,将经验分享如下。
一、确立学习目标:力求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就设定在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对偶常识”和未知的上一层次的知识点“对联写作”之间。对偶的知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诗歌与文言文中学习,但怎样自己动手创作对联?这就是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二、确定教学内容:捕捉古汉语中的育人元素
首先,对联中包含很多有趣的中国古典语言文字精粹,蕴藏了中国式智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对联和对偶的兴趣,继而将兴趣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上。如“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一竹一石一兰,有节有香有骨”,简短的文字演绎着文人内心的铮铮傲骨。
其次,分析对联中育人作用的名句,发挥其“文以载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正直、善良、诚信、友爱等美德。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告诉人们自然美景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抬头看天让人心胸开阔。
最后,借助对联启发学生的智慧,做“思维体操”。课程结束后,笔者布置作业:“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在高二和高三会有很多学习西洋乐的同学出国留学。请写一副对联送给熟悉的老师或同学,建议用五字对、七字对。”学生们的反馈远超预期:“玉臂清辉轻歌曼舞一曲醉红尘,云鬓香雾微淡墨香五湖归沧海”,此联是赠予一位唱歌特别动人的女生;“一枝独秀才女子挥笔洒墨,两芊玉臂志男儿看书吟风”,此联描画的是班中的学霸;“收起人间多少芬芳,落于浊世几分风雅”,配得上此联的自然是班中的“男神”。
三、善用教学手段: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诗词歌赋时,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来讲解,事倍功半。如今,现代教育技术为创设情境提供了巨大空间和便利,再现古人当时吟诗作画时的情境已不再是难事。当本课从第一板块“对偶对联的基本知识”过渡到第二板块“对偶对联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时,可以设计播放音乐电视——歌手赵照的《声律启蒙》。此视频共3分50秒,包含了水墨画的背景图案,用遒劲有力的书法来呈现歌词,配上温婉悠扬的乐曲。一曲终了,学生们沉浸其中,纷纷感慨:“对联也可以唱得那么好听!”
此时提问第一个问题:如此美妙的曲子用了哪些乐器?学生们都是音乐方面的“小行家”,他们七嘴八舌地抢答“木鱼、中阮、吉他、古琴、竹笛”。之所以出现这么踊跃的场景,是因为音乐电视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再提问第二个问题:赵照是當代歌手,这首《声律启蒙》的歌词从哪里来?由此进入对《声律启蒙》的介绍。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感受到美如画卷的情境,不但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获得了一次美的享受。
文言文的学习“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教师应勇于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同《对联和对偶》这堂课一般,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还原古人创作作品时的情境和意境,给学习者以充分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