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继承与发展研究

2017-08-04韩静路卿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韩静 路卿

摘要: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定老调独具特色。老调最初源于元明年间的河西调,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河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调艺术曾有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它的生存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制定有效措施,以促进老调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保定老调;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保定曾经“拱卫京畿七百载,掌控省会二百年”,是直隶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具有“戏剧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称号。这里还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画家、诗人,并且有众多的抗战文学。保定市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作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老调享誉内外、独具特色。

一、保定老调的历史与现状

戏剧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时期的戏剧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在河北省深受群众喜爱,是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之一。老调已经具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源于元、明年间在燕趙流行的河西调。在19世纪80年代,杰出的前辈艺人们开创了老调的先声,并在20世纪30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两次繁荣。2006年,保定老调被列入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老调的历史

元明期间,在保定白洋淀一带,民间流行一种戏曲,名叫河西调。老调最初就是在河西调的基础上演化产生的。在演变过程中,老调受到其它剧种的影响,比如高腔大戏、山陕梆子等,逐渐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戏曲剧种。这个剧种之所以称之为“老调”,是因为生行和净行全部由老生行的演员来扮演,唱老生调。

清朝光绪年间,老调发展了正规的班社,开始进入城市演出。清末民初,老调的发展比较兴旺发达。班社去到多个地区演出,并出现多位杰出的老调代表艺人,演出的剧目和表演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七七事变”之后,社会动荡不安,老调班社大多都解散了,老调艺人也都自谋出路,各奔东西。老调的发展进入低迷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花齐放,老调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多个地区,老调专业剧团正式成立,优秀剧目进京演出。多位中央领导人曾观看老调的演出,还有“保定有宝,应加扶植”的赞誉。中国文联曾向剧团赠送“老调不老,枯木逢春”的锦旗。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戏曲市场面临滑坡,持续走低。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老调艺人的不懈努力之下,老调艺术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老调的前途令人担忧。尤其在当今社会,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也丰富多彩。人们在享受新文化的同时,一些传统文化却在逐渐消逝,保定老调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重重困难。

(二)老调的现状

保定老调现有国有剧团一个,民营剧团若干。虽然剧团数目不少,却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国有专业剧团演员众多,演出范围广,不过经费不足、设备简陋。剧团是由政府差额拨款,相对于剧团的开支,政府投入的经费明显不足;而且剧团的各种设备多为八十年代购买,已经严重老化。民营剧团的主要问题是艺术质量不高。民营剧团的演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演出粗糙。甚至有些剧团为了演出效果,随意把其它剧种的元素融入到老调的剧目中,破坏了传统艺术。

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传承非常重要。人是文化的主人,如果没有了传人,艺术就不能再发展,就会消失。目前,老调的专业人才都集中在国有剧团——保定艺术剧院老调剧团。但是剧团的演员年龄老化,人才青黄不接。由于用人体制、经济效益等种种原因,现有的演员还在逐年减少,传承人不断流失。

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欣赏者,任何表演都要有观众群,要有人去消费而产生经济收益,才能支撑它的生存和发展。而当今社会,娱乐方式和媒体设备多样化,年轻人追逐的多是欧美电影、流行歌曲,戏曲的观众群体本就不多,老调的市场自然萎靡。老调剧团曾在保定玉兰剧场演出,不过上座率不高,且观众群老化。

二、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措施

老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如今却困难重重。如何才能改变老调一蹶不振的现状,重现昔日的辉煌呢?这需要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媒体、商界、老调演员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颁布政策法规、指导意见,引导老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媒体要大力宣传、报道,引起大众的关注;商界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老调剧团的资金压力;而作为实施主体和传承主体的老调演员要完成所有的具体工作。

(一)完善投入机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足够的资金是艺术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资金不足,发展就会步履维艰。虽然保定老调剧团有政府拨款,并且和河北秀兰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注入了社会资金,但是仍然有资金短缺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保障并逐步加大资金注入,并且鼓励社会融资。政府制定政策吸纳社会捐赠,发动媒体,大力宣传,调动商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的积极性,支持老调艺术的发展。

老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是一种音乐商品,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走商业化的发展道路。比如,老调与旅游业相结合。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了突出保定的地方特色,在旅游景点,剧团可以搭建演出舞台,拓展演出市场,还可以出售戏服、脸谱等老调纪念品。这既宣传了老调艺术,为老调剧团赢得了资金,又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

(二)走进农村,文化下乡

老调是民间艺术,最初源于民间,起自农村,它的根基在农村。虽然现在城市观众对老调并不十分青睐,但在农村还有众多的戏曲爱好者。所以老调想有更大的发展,就要走进农村,紧抓农村观众。保定市县广大城镇和农村经常会有庙会、集市或节日庆典,老调剧团可借此机会,举办演出。这既可以增加剧团的收益,又促进自身的发展,把老调艺术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自然,走进农村,下乡演出,老调演员会十分辛苦,政府应当予以适当扶持,实施下乡补贴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传承性。民间的吹拉弹唱都是活态的,都生动地表现在文化传承人的身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传承人。发展保定老调,就要重视传承人,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现如今,老调剧团经费不足致使许多优秀人才流失,所以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对发展老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通过保定市艺术学校老调班招收新学员,培养专业后备人才。面向青年演员,开展授艺、培训等活动努力提高其艺术水平,增强艺术本领。其次,针对优秀青年演员流失的现象,通过完善原有管理体制,增加其收入,解决其后顾之忧,以便留住人才,传承线索得以延续。

总之,保定老调是保定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化、艺术价值。老调艺术既要保护,也要发展。在文化呈现多元态势的今天,意识到老调自身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使老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少楠.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闫丽丽.保定老调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杨亮.保定:创新传统文化品牌[N].光明日报,2012.11.26.

[5]张瑞雪.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