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的影响

2017-08-04冯文婷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1期
关键词:成因特点影响

冯文婷

摘要:明末清初时期被认为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高潮对当时的中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的成因、特点、和这一时期的翻译著作做一个综述,由此推出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高潮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明末清初;科技翻译;成因;特点;影响

由于受到唯心主义思想的禁锢,宋、元、明各代的知识分子在科学技术方面毫无作为,导致中国在科技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时,天主教受到新教的冲击,派遣传教士到世界各地抢夺信徒,以弥补它在欧洲流失的信徒与权威。这些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翻译著述活动,将部分西方的知识引入中国。在这约200年的时间内,这些传教士翻译了西方人文科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著作437部。这一举动使得中国人的视野、知识结构以及由此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开阔,使中国迎来了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一、明末清初翻译高潮形成的原因

十六世纪中叶,明朝的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自北宋高潮之后,科技领域停滞不前,这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渴望了解外部世界。而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夺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大部分地盘,因此开始向东方扩展势力。西方传教士们为了传播宗教,努力钻研中国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文化适应策略,翻译方法灵活,以读者为中心。思想文化方面,他们以西顺中,在不贬低中国文化的前提之下,让士大夫们吸取西方文化,强调中西文化的互补性和一致性,以确保中国人可以顺利的接受西方的思想和知识。

二、明末清初翻译高潮的特点

明末清初的翻译具有目的性。传教士到中国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服务这个最终目的。而中国的学者们译书的目的除了自身渴望了解世界之外,主要在于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解決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明末清初的翻译具有局限性。明末清初时期,闭关锁国导致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大多数知识分子毫不重视科技的发展。翻译过程中,双方语言不通,且中国士大夫对一些先进的科技前所未闻,导致翻译有所缺陷。再者,这些传教士并非专业的科技人才,所能传授的知识比较皮毛。

明末清初的翻译具有随意性。传教士们为迎合封建阶级统治者的兴趣,把天文历法和数学作为核心来传播西方文化。其他的物理、医学等方面的西方知识则是根据国人的需求少量翻译。而且他们传入的西方知识非常零散且杂乱无章,甚至有些知识是西方落后而过时的。其次,这一阶段封建统治者并未设立专门的翻译机构来组织翻译活动,导致翻译缺乏系统化。

明末清初的翻译具有双向性。这一时期,传教士在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为了让西方国家更了解中国,他们也把中国经典的传统儒家文化书籍翻译过去,以便后面的来华传教士学习参考。这一东学西渐的过程,不仅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还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东方世界的文化格局。

三、明末清初翻译高潮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这一次的科技翻译高潮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传教士们与中国士大夫一起译著了西方科技书籍120种左右,涉及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物理机械、水利、地理等等方面。这些西方先进知识的引入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拥有了更正确、清晰的认识。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也推动了先进科学器械的制作和改进。如徐光启在编译《泰西水法》时,结合中国原有的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选择对中国有实用价值的地方进行编译。译成之后,他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的水法,获得很大收益。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高潮为大家学习西方知识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中国传统技术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

第二,这一次的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翻译过来的科技书籍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增强了他们改造社会和自然的能力,使其能创造出更高效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而提高人们的物质精神和生活水平。这些翻译传播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深刻打击了当时的唯心主义的统治思想,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不仅给当时死气沉沉的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还为后期中国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起到了积极的衔接作用。

第三,这一次的科技翻译高潮对我国的翻译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开启了中国建设科学的翻译机构的意识。汤若望和抵华后与徐光启等人一起建立了我国早期科技翻译机构——明末历局。历局成为一个广译西方书籍的机构,在建设历局的过程中也培养出了一批学习西方先进知识的年轻学者,中国科学翻译理论开始出现。徐光启就提出“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想。李之藻将自己翻译称为“创译”。由于他们都不通外文,没有提出系统的翻译理论。但是这些初步形成的翻译思想为后面系统翻译理论的形成做了重要铺垫。

这一次的科技翻译高潮虽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机构,但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为第三次翻译高潮的到来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祖毅等.中国翻译通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3]陈萌.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阮加龙.明清时期科学翻译与科学传播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成因特点影响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