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容词“大”的语义演变动因与机制

2017-08-04宋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偏误义项动因

宋辉

摘要:“大”作为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基本词语,它的涵义丰富且使用广泛,它不仅可以作形容词和副词,并且还虚化出了词缀的用法。本文将以形容词“大”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语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期望以此为例,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大;语义演变

“大”作为汉语基本词汇中的常用形容词,有极为丰富的语义特征,在人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形容词“大”偏误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误代是形容词“大”出现的主要偏误类型,占所有偏误的75.1%。由于“大”与这些易误代形容词的语义和用法上相近,所以留学生在区分这些形容词上出现了困难。

因此,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大”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在前人按照年代顺序对其语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其语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从而帮助留学生解决形容词“大”选择和使用上的问题。

一、“大”的语义演变动因和机制

(一)语言内部动因

1.语义动因

我们认为,在“大”的意义发展过程中,语义动因是诱发其演变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语义的泛化。

“大”的本义为“大人”,后来引申指在面积、体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所比对象,并成为其基本意义,随着其进一步发展,“大”的基本意义逐渐泛化,引申出其它意义。例如:

[1]吾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缓万方。(《今文尚书》)

例[1]表示(知识、见识)等渊博的人,例[2]表示重要的。这些都是“大”由本义到引申义进一步泛化的结果。

2.语用动因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双方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交流,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例如:

[3] 时厥时,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周书·秦誓下》)

[4] 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缓万方。(《今文尚书》)

例[3]中“大”表示声势大、规模大,例4]中“大”表示重要的。随着“大”的使用范围的扩大,满足了人们当时在不同的语用条件下的语言使用需求。

(二)语言外部动因

在“大”的语义发展过程中,来自语言外部的因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指人的主观性动因。例如:

[5] 时已昏,汉勾奴相纷李,杀伤大当。(《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6] 知员外酷好,然无所遇。适厅中两客,大是凡流,但诳员外希酒食耳。(《太平广记》)

例[5] 表示大体,大约,这是在“大”表达事物的范围的基础上引申到人类认知领域,表现为概括一定范围,即对事物情况的整体概括。例[6]表示对事实可能性的推测,这是在概括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的产物,表示对事物或事实可能性程度的判断。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说话主体的交际需求,属于人类主观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三)认知动因

从本文研究对象“大”的语义发展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引申的重要动因之一。

1.隐喻

“大”的基本义为“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比较对象”,后通过隐喻,引申出“高尚的;精湛的;渊博的”、“重要的”、等意义,这是由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域投射到事物、事件的重要性域。这个义项又引申出“用在某些特殊的时令、季节前表强调”这个意义。“大”表示“规模大、声势大”这个意义,这是由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域投射到程度域。“大”可以表示“敬词”、“年辈较长的或排行第一的”等意义,是由于“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主要投射为高势地位者。“大”表示“年长的”、“老,时间长”等义项,这是由空间域的“大”投射到时间域上,表示“时间长”。“大体,大约”这个义项是在“大”表达事物的范围的基础上引申到人类认知领域,表现为概括一定范围,即对事物情况的整体概括。表示“对事实可能性的推测”是在概括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的产物,表示对事物或事实可能性程度的判断。

2.转喻

“大小的程度”这个义项是“大”以性质转喻性质的程度。“大钱”这个义项是用性质转喻事物本体。

以上是“大”主要义项之间的相互关联,它们之间的关联是以隐喻和转喻为基础的,从而使得“大”发展出多种意义。

二、結语

形容词“大”在现代汉语中意义重大,在人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留学生来说同样如此。从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来看,涉及形容词“大”的内容基本上只是通过举例从其基本语义上进行简单说明,并没有对其他义项作过多的说明,这是造成留学生习得偏误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汉语形容词“大”进行针对性研究,总结其语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从而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莉丽.“大”的语素义考察[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

[2]邓欢.“大”及“大”族副词的意义及其演变[D].暨南大学,2011.

[3]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4).

[4]王琨.试论汉字“大”的隐喻认知[J].信阳农林学院院报,2015(3).

[5]闻政华.形容词“大”的认知语义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义项动因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