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下的人生探寻

2017-08-04王帅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8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

王帅

摘要:《青龙偃月刀》一文以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中国的传统技艺,但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之时它却处在了“尴尬”的地位。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之间也开始形成一道“壁垒”。面对传统技艺在社会发展中的日渐衰微,何爹发出了“宁可败走麦城也绝不背汉降魏”的呐喊。本文通过对原文的解读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所显示的矛盾对立现象,由此展现作者在面对传统文化转型时的复杂心理。

关键词:文化转型;矛盾冲突;文化反思

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文化模式的新旧转变过程。[1]韩少功先生的《青龙偃月刀》实际上就塑造了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冲击的矛盾斗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断游走的文化思考与抉择,富有现代气息的批判和反思。[2]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所处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又在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出路,呈现出现代性与民族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表现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作者对传统文化发展路径的探寻。

一、《青龙偃月刀》中的文化原型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青龙偃月刀乃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写到它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但文中所谓的“青龙偃月刀”只不过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剃头刀。而其执刀人何爹只不过是一个剃头匠老头。作者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以吸取读者的注意力吗?实则不然,其中更多的隐含着一种内在文化的象征。

提及关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忠义”形象,并且在大家的认知中他与他的青龙偃月刀早已融为一体,互为代表。作者之所以赋予剃头刀为“青龙偃月刀”之名,实则巧妙地借助原型说的概念,何爹将关羽视为剃刀匠的祖师爷,关羽的“忠义神勇”性格特征在何爹身上有所体现。作者生动描写了何爹出神入化的剃头技艺如:“关公拖刀”“张飞打鼓”“双龙出水”“哪叱探海”等,不难发现何爹神乎其技的刀法中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一把剃刀使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何爹那出神入化的剃头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而何爹正是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也正是凭借着这套出神入化的剃头技艺何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剃头匠。

二、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不同文化选择

当西方的现代文明到来之际,久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性开始与现代性有了矛盾冲突。面对现代文明的到来,人们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新文明、新思想的冲击,他们对现代性文明中的产物充满了好奇感,既渴望探求同时又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当看到传统文明处在两难境遇之时,人们都顺时而变,纷纷开始转换自己的文化身份。由于人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快慢的不同,因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选择来。恰如文中所写,有的人外出务工,有的人出国,有的人移居山外,谋生计的方式也不再单一化。从而体现了现代性“对于个人而言”的后果,即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确立了西方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与行为的方式,即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我该如何生活“的思考与追求。[3]小说借何爹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韩少功对当前现实生活和文化发展的思考,一直以来,韩少功都在坚守寻文化之根的文学理念,他的文化“寻根不是要建立博物馆,不是要厚古薄今,不是要守成。相反,我们只是认识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来支持和促进我们的创造。创造者一定具有最包容和最谦虚的胸怀,不会出于某种情绪化的原因,对任何一种文化遗产给予忽视或蔑视。”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价值也有了改变,不再囿于剪一个普普通通的头,而是追求现代文明下的焗油和染发,负离子和爆炸式。然而何爹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斗争中,做出了坚守传统文明阵营的选择,依旧坚守他的青龙偃月刀技法,不愿改变。于是仅靠过硬的手艺和几十年积攒下的人脉维持生计。在何爹看来所谓现代文明下的发式、发样完全是不入流的,表现出对新式美发的强烈鄙视,同时也隐隐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化阵营”。面对现代文明下应运而生的新式剃头匠,何爹对他们的手艺表现了严重的质疑,更对女士剃发匠表现出严重的歧视。发出“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的话语。此话一出,便得到了旁人的反对,通过对何爹“老腔老板”的描摹与刻画,既是作家对乡土生活的再现与回望,更是“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生动描述,传承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火种,从启蒙现代性视角对东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进行文化开掘和理性反思,以清除农业文明遗留的文化糟粕,弘扬质朴刚健的民族精神。”[4]

由此可知在面对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人们所呈现的不同的文化选择以及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有的人在向现代化文明趋近,而有的人依旧站在传统文化阵营的立场,何爹是本文中坚守传统文化的鲜明代表。不同的文化选择实际是与现代性文明与传统性文明矛盾斗争下的产物。

三、不同文化选择下的不同命运

本文呈现的社会性与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处在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变化及不同文化身份下的不同命运。

面对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浪潮,当人们趋时纷纷选择奔向现代文明之际,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忠实守护者,何爹不愿趋时去接受现代文明下的产物,而是选择与他的“青龙偃月刀”相伴。实际上,他又怎么能阻挡着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呢?正因如此,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青龙偃月刀法,这门独特的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何爹理应代代传承,将其发扬光大。所以何爹具有浓重的使命感,他担任着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职责。然而何爹身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时代转型期,他承擔着巨大的时代压力。面对时代的转型,他的内心是挣扎的、是矛盾的、是痛苦的、是无奈的。他无力改变人们趋时的现状,他也没有办法去寻找一个“继承人”。既然无力改变现状,他唯有独守。即使是生意冷清、难以维持生计也绝不改变。

作者巧用“那一定是最后的极乐”既指何爹刀法给热带来的享受感,同时也暗指“青龙偃月刀”的结局,像青龙偃月刀那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也最终走向了末路,而何爹最终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遗孑,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下的冲击下已经饱受重创,岌岌可危。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精华流失的悲痛与担忧。文中虽未提及趋时的人们的最终命运如何,但无可置疑的是作为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他们的命运比何爹这类人群的命运更充满了希望。

《青龙偃月刀》一文,借文化转型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斗争,展示了不同人群做出的不同文化选择以及其各自不同的结局,表现了人们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人生探寻。文章虽已传统文化精华可能濒临遗失的隐忧结尾。但其值得我们深思的后续问题有很多,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时传统文化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这才是《青龙偃月刀》一文作者想传达出的来核心观念。事实上,这种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5]作者在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论及如何保护传统技艺中的精华,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化转型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对传统技艺做技艺和文化的整体观照,在传承核心技术的同时注意挖掘与发现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使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在此基础上,从传统技艺生存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切实可行的保护模式,是传统技艺永续利用的可靠途径。”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既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又与时代紧密结合符合时代所需,将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做到不是泥古于传统文化,而是在其基础上思考未来的出发点,从而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以此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二者和谐共存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永春,赵四东,李伟伟.文化转型 中国文化规划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2013.

[2]常娟,韩传喜.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内在张力——老舍《断魂枪》[J].民族文学研究,2010(2)64-68.

[3]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4]刘学明.从文化寻根到“现代性”批判——《暗示》与韩少功文学精神的蜕变[J].当代文坛,2011(5)134-136.

[5]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1)81-87.endprint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
从《欢乐颂》看都市情感剧的叙事新景观
家庭伦理剧中的叙事模式与类型分化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刍议《智取生辰纲》的写作特色
浅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