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伦理剧中的叙事模式与类型分化

2017-02-16冯美

采写编 2016年5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叙事模式

内容提要:家庭伦理剧以对伦理情感道德的关注、对每个人置身的家庭生活的多维度透视,如今已行走数十年,目前仍是创作收视两热的红火现象。一方面,“家文化”理念、家庭伦理情感对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叙事元素,另一方面,家庭叙事文本给电视受众提供了更多的移情思考和情感共鸣。本文从叙事视角和矛盾冲突出发,将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大致分为几种类型:婆媳翁婿的相处之道、兄弟姐妹的手足亲情、夫妻两性的婚姻关系、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恋、苦情父母的无私大爱、年轻家庭的生子育女,以此探寻家庭伦理剧在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上的继承与流变。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矛盾冲突;伦理情感

作者简介:冯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原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

1979年湖南电视台录制的短篇电视剧《爸爸病危》首次将镜头对准“家庭”讲述子女争夺遗产一事。1990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借种种家庭琐事来展示家庭成员个人情感、伦理道德。此后,“家庭伦理剧”这一剧种迅速进入创作者和观众的视野,并加速发展以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父母子女、男女夫妻、兄弟姐妹这些重要的家庭成员构成了或伦理或情感的家庭关系,他们之间所产生的交往行为分别有:利益关系、家庭责任、情感交流、繁衍生育、娱乐消遣等多种方面。而荧屏上的家庭伦理剧则是:“将家中发生的事件,如爱情、婚姻、婚外恋、多角恋、偷情、家庭解体、妇女独立、老人和儿童等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搬上荧屏,引起人们思考,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1]家庭伦理剧的通俗性和大众性,使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切实面对的家庭问题成为了叙事的主题内容或者戏剧冲突点。

如今,家庭伦理剧行走数十年之后,虽然面对着创作、收视两热的景象,但已然来到了亟需调整和更新的关键时期,一些冠以“新家庭伦理剧”和“后家庭伦理剧”的作品大量出现。随着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现实需求,观众的心理期待与收视观念,家庭伦理剧中的叙事模式和冲突类型已有较大的突破和演变。

一、婆媳翁婿的相处之道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媳矛盾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婆媳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与稳定。在家庭伦理剧中,就有不少作品对婆媳相处的生存困境和解决途径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例如:《婆婆》、《婆婆·媳妇·小姑》、《麻辣婆媳》、《双面胶》、《婆婆来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当婆婆遇上妈》。年轻夫妻所代表的时尚、标新和上代老人所坚持的传统、顽固形成鲜明的叙事对抗关系,同时在夫妻两人结合中又隐性地夹杂了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所以难免会产生分歧。在这种婚姻调适的关键时期,婆婆毫无疑问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可是,自以为“手握儿子”的婆婆如今的家庭身份和家庭地位殊不知已悄然发生变化。以“婆媳相处”为叙事核心的家庭伦理剧,依据上述这种东方文化心理和家庭人物关系来展开叙事,并从中发现多种婆媳相处之道。例如:《婆婆》中赵大妈以善良、宽容来应对三位媳妇,《婆婆·媳妇·小姑》中娇气儿媳和节俭婆婆的努力磨合,《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毛豆豆体贴、孝顺、乐观地迎接两对打闹婆婆,《婆婆来了》中 80 后千金媳妇何琳与处处挑剔的农村婆婆互相让步。总而言之,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是社会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的家庭命题,同时也成为近年来家庭伦理剧的热播题材。

与婆媳矛盾一样,近年来,荧屏也愈发出现女婿和丈母娘之间也会因为物质金钱、家庭琐事等因素发生新的叙事矛盾。例如:《我的经济适用男》、《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丈母娘来了》、《新女婿时代》、《新上门女婿》、《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这类家庭伦理剧往往采用“女婿”这一新视角来阐述家庭关系,女婿这位在老婆孩子、岳父岳母、自己爹妈、婆媳之间辛苦挣扎的周旋者可谓费心费力。例如:《新女婿时代》中三位女婿丁胜利、祝延平、马丁与丈母娘斗智斗勇使上了浑身解数,《丈母娘来了》中女婿刘波必须应对丈母娘闹婚、拆婚、逼买房子车子等一系列压力,《新上门女婿》中农村小伙子田冲与强势难缠的丈母娘陈卫红一次又一次的交锋和较量。这类家庭伦理剧中摒弃了男性的霸权形象,鲜明地说明了在物质时代,男性作为“女婿”身份所要承受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而丈母娘让他们在家庭中几乎丧失了所有话语权和主体性。

二、兄弟姐妹的手足亲情

亲情是人类的基本感情,但在当今生活中惨遭金钱和权力涂炭,尤其表现在兄弟姐妹的手足情誼上,现实生活中常常因利益、权力、物欲而反目成仇、关系分裂。但在荧屏上,家庭伦理剧却往往以“义”、“善”、“利他”等传统优良道德为规范来弘扬手足仁义之情,尤其兄弟姐妹中的长子长女更是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与伟大。例如:《大哥》中正直宽厚的陈文海不仅赡养老父还要帮助四位弟妹解决各种麻烦;《亲情树》中孙雨欣放弃读大学,承担抚养与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妹妹;《大姐》中长女雅梅当父母双亡后,坚强地像传统的家长一样,开始关心弟妹的一切;《傻春》中一直未婚的傻老大,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兄妹们着想。除了这些剧目以外,诸如《你是我兄弟》、《八兄弟》、《兄弟如手足》、《我的兄弟姐妹》、《手心手背》同样也将叙事重点聚焦到兄弟姐妹的宝贵情谊中。

三、夫妻两性的婚姻关系

现代中国家庭格局已由四代、三代同堂的仪式性大家庭逐渐转化为一对夫妇,一个子女的两代家庭。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爱情婚姻是个体情感生活的核心,夫妻关系是日常家庭活动的关键。由此,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表现重心也多聚焦在对两性关系和爱情婚姻的书写上。伴随着地域、道德风俗、社会心理和时代观念的差异,夫妻两性关系也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活图景。荧屏上反映的夫妻婚姻关系主要有三类:

(一)相濡以沫型。这类剧目时间跨度长,不仅仅将夫妻关系从相识相恋、携手婚姻、生子育女、中年危机、老年依偎整个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人生过程进行完整诉说,更为典型的是,这类夫妻感情故事会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用鲜明的叙事特色彰显“日常生活的经典”,从而达到歌颂和捍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传统婚姻的目的。例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刻画了楮琴和石光荣这样一对从战争年代到现代社会相伴终生的军人婚姻;《金婚》讲述了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史,将夫妻的婚姻生活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真实细节相融;《父母爱情》中将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小姐安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的50年婚姻生活呈现在荧屏上。

(二)现代新兴型。时下,“8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步入婚姻生活的主力军,这一代人由于特定的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婚恋观念,与上一辈传统观念相比会有所不同,“闪婚”、“闪离”、“裸婚”、“隐婚”、“丁克”、“AA制生活”、“大龄剩男剩女”现象纷纷出现。这些潮流现象的产生与流行,是消费时代的产物,家庭伦理剧中的呈现便是一种消费符号,剧中年轻人与上一辈父母所包含的观念错位和伦理冲突,就成为了受众最关注的视觉焦点。例如:《裸婚时代》《闪婚》、《小夫妻时代》、《无法抗拒》、《夫妻那些事》、《AA制生活》、《李春天的春天》、《大好时光》、《老婆大人是80后》等等。

(三)对立差异型。婚姻关系不单单是两位个体人的结合,更深层次地涉及两个家庭、两处地域文化、两方观念习惯等诸多方面。家庭伦理剧为了突出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便在人物和剧情设置上加强对比差异性。例如:《双城生活》中不同的城市注定不同的人物关系,北京姑娘上海男人、上海婆婆北京媳妇、北京岳父上海女婿。此类的电视剧还有:《门第》、《双城生活》、《天真遇到现实》、《小麦进城》等等。

四、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恋

家庭伦理剧将夫妻关系作为其叙事的核心要素,这其中影响夫妻情感、破坏婚姻生活的第三者也逐步进入到叙事范畴。中国转型期社会关系的变化、女性观念角色的嬗变使第三者形象从回避、争议、斥责的角度继而转向开放、同情、理解等多层面,不再局限在单一的以维护家庭稳固为目的的传统道德评判标准内。例如:《北京人在纽约》中的阿春、《牵手》中的王纯、《蜗居》中的海藻,她们均作为传统妻子的对立面、家庭婚姻的挑战者而出现,剧中在人物设置方面往往也采取反衬的手法,有意识地将第三者形象刻画为年轻、活力、聪慧、迷人等,对立面的妻子则年老色衰、脾气暴躁、反应迟缓等。这样一来,第三者的存在意義就成为衬托和审问传统审美观念中妻子形象的重要一环。这类以“第三者婚外恋”为叙事主题的家庭伦理剧不仅表现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婚恋观念的革新,也提出了现实家庭中影响情感稳固的多方面问题。

五、代际关系中的老人问题

《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之情”,即亲情是事关人类最高的德行和人格的塑造。此外,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就有“重家”意识和“以孝为先”的伦理感情。荧屏契合民众的这种社会心理,将镜头对准家庭代际关系。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儿女组成的家庭称为“主家庭”、儿女各自组成的家庭称为“子家庭”。空间的隔绝和经济地位的不同在生成着主家庭和子家庭的矛盾冲突。家庭伦理剧中,在主家庭和子家庭中,大都表现父母的无私付出和一味关爱,在代际关系中,情感重心也偏向长者父母这边。例如:姐妹篇的《我的丑娘》与《我的丑爹》都用老人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人心。此外类似的剧目还有《母亲》、《老娘泪》、《我们的父亲》、《继父》、《搭错车》等等。另一种,则把儿女的孝行纳入叙事,例如:《儿女情长》中六个儿女为晚期癌症的母亲尽孝,《咱爸咱妈》中儿女为身患癌症的父亲乔贵义治病送终,《嘿,老头》中玩世不恭的刘海皮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的温情故事等。

六、年轻家庭中的育儿问题

如今,“80后”已然成为社会的主体力量。但是,他们尚未真正成熟、懂得担当,却紧迫地需要迎接下一代的喂养教育问题的挑战。于是,荧屏上出现了一股强烈的“育儿”元素叙事,主要讲述年轻父母在应对怀孕、分娩、教子等方面一连串的情感伦理故事,其中也穿插有:夫妻荣升爸妈后的感情维系、老人插手子孙喂养教育、女性传宗意识的现代时尚化等诸多层面。例如:电视剧《断奶》围绕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1+6的家庭伦理关系,塑造了全家齐上阵的育儿生活。《辣妈正传》主要围绕两位全能女性夏冰和李木子展开,讲述了她们由时尚丽人到现代辣妈的转变。剧中涉及了很多育儿热点话题:女人荣当新妈妈的心理变化,上班工作与喂养孩子的抉择,夫妻因孩子降临的情感沟通,现代孩子的东西方教养方式等等。此外,还有相关的剧目:《小儿难养》、《宝贝》、《今夜天使降临》、《孩奴》、《三个奶爸》、《二胎时代》等。在家庭伦理剧的“育儿”叙事中,“育儿生活”是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既反映孩子出生前父母携手走进婚姻的甜蜜、意外怀孕的措手不及、期待宝贝降生的幸福、宝贝到来家庭秩序的打破,同时也表现了隔代之间的感情纠葛和理念差异。

从《渴望》到《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从《金婚》到《父母爱情》,从《夫妻那些事》到《老婆大人是80后》,从《我的丑娘》到《辣妈正传》,这些热播剧目一方面在记录着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中国家庭中的传统情感和伦理道德,另一方面也在展示着中国电视叙事元素的多元与现代。家庭伦理剧以对伦理情感道德的关注、对每个人都置身其中的家庭生活的多维度透视,如今已行走数十年,目前仍是创作收视两热的红火现象,它切合社会需要和受众心理,是电视剧发展规律使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仍有向上的艺术生命力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参考文献:

[1] 吕乐平.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74.

[2]刘子寒.国产家庭伦理剧与当代文化价值观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袁丛洁.家庭伦理剧的主流形态与大众心理——新时期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叙事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09.

[4]贺艳,祝光明.试论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样态之关系——以上世纪90年代的家庭伦理剧为例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叙事模式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爱情在路遥小说中的模式研究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