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阐释学之“补偿”角度浅析中国习语英译

2017-08-04李星霞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补偿

李星霞

摘要:由于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习语的英译须 考虑到中英两国的文化因素,而以中文为源语、英文为目的语的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文化缺省”的现象。本文结合乔治斯坦纳四步骤中的“补偿”,通过分析一些习语英译的案例,说明“文化缺省”的补偿在中国习语英译中的重要性及其补偿方法,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贡献。

关键词:中国习语英译;文化缺省;补偿

一、文献综述

目前,中国习语英译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数词的英译,认为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数字习语的外延及内涵意义[2]; 2)习语英译时的归化与异化。阐述了如何结合习语的语言与文化特点,分别采用归化与异化方法,恰当地将习语译成英语[5];3)从习语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习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4];4)从阐释学视角探索翻译补偿[1]等。

但以上文献都未提出如何解决习语英译中“文化缺省”问题。因此,本文旨在依附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一些习语英译案例作出对比与分析,指出其中“文化缺省”部分,并说明如何利用阐释学之“补偿”方法对其进行“文化补偿”。

二、阐释学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共分为四步:第一步为“信赖”、第二步为“侵入”、第三步为“吸收”、第四步为“补偿”[3]。“文化缺省”指对原作读者而言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于译作读者而言并不清楚[1]。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补偿”恰好能平衡中国习语英译中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差异。

“补偿”是指对翻译过程中的走失或走入进行补偿,即把原有的东西归还到原来的地方[3]。在翻译阐释活动的第二步“侵入”和第三步“吸收”中,语言、文化差异、翻译策略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缺失[3],必须进入到“补偿”这一步骤,否则译作不能完整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和思想。因此,阐释学翻译理论第四步“补偿”对中国习语的英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三、习语的英译

(一)习语的定义及其特点

中国习语是中文在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包括习语、谚语、俗语和典故等。它们的特点是:简练、形象、寓意深刻。不同的习语种类使用的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但在这些习语的翻译过程中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4]。

(二)习语英译的“补偿”体现

由于,译者没有观察到原文习语中的文化缺省成分,很容易在翻译过程中将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成自己本身所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译作中出现“文化缺省”现象。

本文将举实例来分析习语英译中“补偿”该如何体现:

1.原文:力大如牛

译文:strong as a horse

“牛”自古代起就被中国传统农民用来拖犁耕地,因此,牛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十分健壮的。所以,在中国一般形容一个人力气大,会使用“力大如牛”这一类习语。而在英国人眼中,马是最强壮的动物。故在翻译中国习语“力大如牛”一词时,可将“牛”替换成“马”。

因此,对中国习语中某些形象英译进行“补偿”时需从英语中找寻对应形象加以替换。

2.原文: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译文: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诸葛亮”是古代三国时期非常有谋略的政治家,因而在中文读者看来,“诸葛亮”是高智商的代名词。所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表达的意思是:将几个人的意见整合起来,好过只听一个聪明人的意见。但英文读者可能并不了解“诸葛亮”其人,如果将“诸葛亮”音译过来,英文读者必然会感到诧异。

因此,在翻译诸如“诸葛亮”等有历史文化背景的俗语时,应尽量将它们的直接意义表达出来,舍弃原文中的某些形象。

3.原文:完璧归赵

译文:return something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

“完璧归赵”来源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在英译该类型典故时可用注释法,即先翻译出“return something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使英文读者一目了然,再用添加注释的方法将整个典故英译过来,以达到“补偿”效果。

四、总结

綜上所述,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补偿”步骤,对中国习语的英译具有指导性作用。[1]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可根据中国习语的特点采用替换、意译、省译、注释等相应的策略来对中国习语英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在中国习语英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补偿”,通过翻译这一实践活动让英文读者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文化更容易“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安澜.从阐释学视角探索翻译补偿——以罗译《三国演义》英文译本为个案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02).

[2]李德超.汉语习语中数词的英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1).

[3]卢峰.浅析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J].语言文化研究,2011(05).

[4]李建中.从习语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科技资讯,2006.

[5]张兢田.习语英译时的归化与异化[J].沈阳大学学报,200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偿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的着力点
房屋拆迁,如何补偿
东阳市发放公益林天然林补偿资金3398.92万元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房屋征收补偿方式的选择权
房屋征收补偿方式的选择权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