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快乐·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2017-08-04陈爱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预习情景问题

陈爱莲

【摘要】现在语文课堂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二是过于趣味性,但收获甚微。如何使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做到“快乐·高效”呢?一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二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题不要过于大或过于小;课堂上善于用反问设疑;提出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三要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后的语文课堂会更具魅力。

【关键词】预习 问题 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74-02

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老师把这节课出现的知识点、考点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做好笔记,课后背熟。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简直是“一潭死水”;二是老师过于注重趣味性,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但收获甚微。这样的课堂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达不到“高效”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快乐·高效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感到轻松,学生就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这样有利于提高听课的质量。但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并且自学水平不高,不懂得预习什么内容,或怎样预习,所以要求教师在讲新课前,确定预习的内容和要求,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要求。

阅读教学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预习要求:①读课文,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并通过查找资料试着解决。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③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④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如教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4课《再见了,亲人》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目标:读课文,给生字表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词;课文写了志愿军和哪些人话别的场面;在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根据课题前面的提示确定预习目标。这样学生能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进入文本的学习。

在“口语交际·习作”中更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预习,这就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等去确定。如在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可以设计这一预习目标:①我们家乡的节日习俗有哪些;②搜集某一处地方的服饰、饮食、民居或节日习俗;③并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这样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话可说,在习作中有内容可写。课前预习如果能坚持下去,不但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最常用的手段,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提问题不要过于大或过于小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学生很难组织语言文字回答,就像让学生在大海捞针一样,不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如有位老师上《北京的春节》这课书时,一上课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让学生在书本画出有关的语句,结果学生无从下手。其实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問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老北京的春节呢?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在书中画出有关的词句,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小,不用思考就能随便回答,使学生养成懒动脑的坏习惯。这样白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达不到“高效”的目的,如有位老师上《童年的发现》第一自然段,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作者在什么时候发现了什么?这是他自己发现的吗?这些问题学生一读就懂,完全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提问有价值吗?其实学习这课书时,重点提出这几个问题就行了:“我”发现了什么?“我”发现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2.课堂上善于用反问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部分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会根据课后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解答完问题,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例如六年级下册《凡卡》,课后有一道思考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多数学生能回答不能收到,因为信封上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并没有贴上邮票。到这里,问题似乎已经解答了,其实有经验的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来个反问设疑:假如凡卡写清楚地址,贴上邮票,爷爷很快收到了他的信,那么爷爷会接他回到乡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肯定会顿时活跃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接”和“不接”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小结,无论爷爷收到信还是收不到,去接还是不接,凡卡“甜蜜的梦”也只能是个梦罢了。经过老师的反问设疑,不但使学生明白凡卡的梦不能实现的道理,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领悟。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变得生气勃勃。

3.提出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心问题是抓住文章的关键,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一节课中提出的问题不少,但没有一个是主要问题,这不是等于“舍本逐末”吗?例如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老师可以根据“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提出中心问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深化研读,比如,诸葛亮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为什么选择在“第三天”?为什么把船连起来“一字摆开”?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以体会到什么?这样学生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研读来丰富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一节语文课,老师都能够根据具体的内容创设一、两个教学情景,既给学生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讲故事、画画、分角色表演等,这就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等确定创设那个情景。例如上六年级语文《月光曲》的第8自然段,在学生了解三幅画面(海上升明月、微云追月、惊涛拍岸)的内容之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用简笔画画下来。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感受到贝多芬的博大胸怀。例如上五年级语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讲完课文后,用录像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这首歌,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以及筑路大军的聪明才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总之,要使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更具活力,更有效,还需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后的语文课堂会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玉龙主编.《新课程课堂变化的若干问题探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武兴主编.《最具活力的课堂愉快教学》[M].西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预习情景问题
情景交际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