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丝博会为核心推动陕西会展经济跨越发展

2017-08-04姜涛

新西部 2017年7期
关键词:会展经济会展业博会

姜涛

会展业主要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等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服务行业。加快发展会展业,对于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开放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陕西来说,全力办好丝博会,积极打造一流国际会展品牌,辐射引领全省会展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既是新的使命要求,也是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战略需求。

会展经济,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

陕西省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带动了展览业的快速发展。以丝博会为代表的陕西会展业年平均增速达20%以上,每年举办各类经贸展会120多个,年均展览规模约110万平方米,正在成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城市经贸、文化、金融、信息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陕西会展发展现状

已有场馆和会展初具规模

从陕西目前已建成的大型展馆情况看,曲江会展中心场馆面积5万平米,绿地比克场馆面积3万平米,杨凌A、B、C三个室内展馆总面积5万平米,宝鸡会展中心(北区和南区)总面积4万平米,截至2017年,从已举办的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看,有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3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6届欧亚经济论坛、11届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8届西部(杨凌)农产品暨农资交易会和25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等。

丝路博览会品牌效应逐步上升

丝博会、欧亚论坛、杨凌农高会、陕西通航产业博览会、榆林国际煤炭及能源产业博览会、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稳步壮大,展会吸引专业展商、生产者、消费者能力显著提升,区域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幅度增强。近年来,我省成功举办世界华商大会、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吸引来大连百奥泰、深圳华巨臣等一批国内知名会展公司在我省设立分公司,我省会展目的地知名度大幅提升。大力培育扶持智能制造及3D打印、通讯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老龄产业博览会等新兴题材展会,发挥了会展业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作用。

会展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

“十二五”期间,我省会展活动数量、展会成交额年均增幅13%左右,高于全省经济增速约2个百分点;共计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1000多次,展会成交额超过万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1倍、0.6倍。仅丝博会(西洽会)统计数据反映,五年来,展会合同总投资额超过5万亿元,为全省经济贡献 1.5个百分点。

会展企业和设施进一步发展

陕西依托园区和项目整合会展资源,会展产业呈现集聚、集约发展态势。目前,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一核引領、多极支撑、三带互动”的会展产业发展格局。西安以丝绸之路会展之都跻身全国一线会展城市前列,连续多年获得“优秀会展城市”、“最佳会展城市”、“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等殊荣,国际会展名城地位更加巩固;杨凌农科城、榆林高端能化基地、宝鸡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安康富硒食品基地高位势差逐步凸显。关中依托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宝鸡高新区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会展产业带、陕南依托安康高新区、商丹循环经济聚集区、汉中经开区形成绿色产业会展带;陕北依托榆林经开区、延安高新区形成能源化工产业会展带。

会展内容不断拓展,特色初步展现

陕西按照“一产业一品牌、一园区一平台、一区县一节会”的发展格局,全域推进会展产业发展,各市区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挖掘地方特色,成功举办各具特色的会议、展览、赛事、节庆活动。西安汽车展、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展、宝鸡西部商品交易会、汉中旅游博览会、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安康富硒食品美食展、商洛中医药展、延安苹果文化旅游节等一批特色产品展。会议、展览、节庆与投资充分对接,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有力地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存在问题及挑战

会展整体数量、质量水平较低

陕西会展发展的城市和企业主要集中于西安、杨凌、宝鸡、汉中、商洛和榆林等陕西一、二线城市,2016年,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1.9万亿元,排名第15位,与排名前一位的辽宁差距不小,与内蒙、江西、广西、天津、重庆差距不大,面临前堵后追局面,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排名,西安位居第12位,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部地区有明显差距,实体经济对会展经济的支撑和引领力度不强,是陕西会展经济发展不快、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会展场馆设施利用不足,硬件瓶颈突出

对于一个城市的会展旅游来说,首要的条件是硬件设施的完善,西安曲江加绿地比克展位不过7万平米,一般展会还能应付,一到重要会议召开就出现展馆面积不够布局使用,周边宾馆住宿、餐饮服务、交通疏导、停车位等保障不足问题,杨凌展位不足5万平米,宝鸡、商洛展位不足4万平米,除农高会、西交会外,平时场馆利用率不足50%,有些场馆甚至一年只开馆一次,平时上锁,场馆使用率过低,管理维护成本过高,让企业入不敷出。

会展品牌效应不突出,政府统筹规划引导能力不足

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大都是世界著名会展,召开的都是影响力较大的国际会议,如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美国底特律国际汽车展、意大利米兰国际服装节、巴黎博览会等等,以其高质量的展会来吸引客商成为旅游者,体现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能力。陕西目前只有丝博会、农高会、欧亚论坛三个国家级会议,其他会议级别低,影响力不足,陕西会展缺乏既与广交会、上海工博会等相媲美的高档精品展会,也被成都西博会赶超,更有郑州中博会虎视眈眈,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会展从机构搭建、组织协调、服务保障、规划、引导、统筹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

会展人才竞争激烈,国际化挑战艰巨

相对于陕西会展业硬件的短缺,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短板,相对于西安科教资源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来讲,陕西会展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尤其缺乏会展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管理、策划、设计、师资与融资人才,另外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培养、培训展览专门人才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精准服务、分类施教,符合会展经济发展规律的人才引进制度和机制不健全。

陜西会展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陕西自贸区建设机遇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大西安建设的机遇,以及陕西作为国家第三批建设自贸区批准试点地区,为“十三五”陕西会展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上强大支持,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会展之都,陕西会展面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产业转移及城市功能提升加速会展业发展

由于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西部经济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带来了产业发展机遇,加之陕西正面临着发展大西安,杨凌农科城自贸区建设,宝鸡保税区建设,延安、榆林能源经济转型,商洛、汉中、安康发展绿色经济,给陕西会展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会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为陕西实体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会展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供给侧为方向,以会展服务新业态为纽带,为陕西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陕西会展经济发展路径

对陕西来说,全力办好丝博会,积极打造一流国际会展品牌,辐射引领全省会展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既是新的使命要求,也是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战略需求。

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重托、二项跨越、三个突破、四项创新、五项成效,即:落实好“办好丝博会”这一总书记重托,搭建“会展大平台和丝博会品牌提升”二项跨越,实现“说(论坛)、看(展会)、谈(投资洽谈)”三个突破,突出“走出去、走下去、走上去、走进来”四项创新、取得“产品集散、服务高端、人才聚集、创新引领、金融集聚”五项成效,打造全域会展经济,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际知名的会议目的地和著名的会展中心。

基本原则

坚持特色化(综合性)与专业化相结合。以综合性会展拓展城市影响力,以专业性会展打通实体经济直通车,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

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划清政府和市场管理界限,正确发挥两只手的作用。

坚持多行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以会展业自身特点及优势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具体路径

1、加大理念创新构建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把陕西会展打造成集人才流、产品流、物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服务业。

2、加大产品创新扩大会展新供给。

(1)培育十大国际高端会展。打造丝博会、欧亚论坛、农高会、西交会、能博会、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十大国际高端会展。并培育以军民融合博览会、健康医疗博览会、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西安汽车展、科技创新论坛等新的会展品牌。

(2)打造百项特色名品展。按照“一产业一品牌、一园区一平台、一区县一节会”的发展格局,发挥各市区优势,打造富硒食品美食展、陕南八大件、中医药展、土特产展、生物特色产品展、苹果文化旅游节、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民俗展、工艺美术展、新春购物博览会、茶叶、青铜器、丝绸、瓷器、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展等一批特色产品展。

3、加大业态创新,拓展发展新领域。实施“会展+”战略,推动会展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发展会展+新型城镇化、会展+新型工业化、会展+农业现代化、会展+现代服务业等新领域。

4、加大技术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1)大力推动会展科技创新。引导展览企业和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上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

(2)建设会展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新兴展览业态中的应用,为客户与参展商提供市场信息、交易平台、货币结算、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服务。

5、推进市场主体创新,提高发展效能。

(1)培育明星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支持和鼓励会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跨地区经营和跨行业经营,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并扶持会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

(2)建设网上会展主体。以打造永不落幕的丝博会、农高会、欧亚论坛及其他陕西名牌会展为契机,推动网上会展主体的健康发展。

(3)支持会展服务机构发展。以会展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创造会展经济发展壮大的优良市场环境,为会展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6、打造会展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以展览业为龙头,发展以交通、物流、通信、金融、旅游、餐饮、住宿等为支撑,策划、广告、印刷、设计、安装、租赁、现场服务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展览业服务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带动各类会展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1)促进会展产业内部协调发展。注重会议与展览的结合,高端会议召开期间引入相关领域的商业化展览活动,专业展览展出期间召开研讨会、专题会议等。将实物会展与网上会展结合,各大实物会展展出期间辅以网上会展,拓展展出形式。

(2)促进会展业与配套产业联动发展。优化会展中心、宾馆酒店、旅行社和餐饮、广告、翻译等行业企业的“会展服务联盟”机制,促进配套服务企业为会展主办方、参展商提供优质服务,带动交通运输、通讯、餐饮、住宿、翻译、金融、保险、零售等相关行业发展。

(3)开拓会展旅游。随着旅游产业与商贸经济的融合深化发展,为满足会展旅游的综合需求,在“大会展”和“大旅游”深度融合中整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视野,利用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一批知名会展旅游品牌。

作者简介

姜 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会展业博会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数字化将开启东博会里程碑式的新征程
充分放大进博会延伸效应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武汉光博会
区域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关系探究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京召开